软件测试理论基础

1、软件测试定义

  在规定的条件下对程序进行操作,以发现程序的错误,并对软件质量进行评估

2、软件测试范围/对象

  文档、数据、程序

3、bug生命周期

   新建(new)-- 被指派(Assigned) -- 打开/正在修复(Open)-- 已修复(Fixed)-- 再测试( Reset)-- 关闭(Closed)-- 重新打开(Reopen)-- 拒绝(Rejected)

  bug的严重等级:致命、严重、一般、轻微、建议性

4、软件测试目的

  不仅仅是为了发现软件缺陷与错误,而且也是对软件质量进行度量和评估,以提高软件的质量

5、软件测试原则

0)所有测试的都应以软件设计需求规格说明书为标准进行。

1)应当把“尽早地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开发者的座右铭。

2)程序员应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

3)充分注意测试中的群集现象。

4)严格执行测试计划,排除测试的随意性。

8)妥善保存测试计划、测试用例、出错统计和最终分析报告,为维护提供方便。

5)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

6、软件测试分类

按开发阶段: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是否运行:   静态测试、动态测试
是否查看源代码:   白盒测试、黑盒测试(功能测试、性能测试)
    功能测试:逻辑功能测试、界面测试、易用性测试、安装测试、兼容性测试
    性能测试:一般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可靠性测试、空间性能(系统资源消耗)、时间性能(事务响应时间)
其他:   回归测试、冒烟测试、随机测试

7、软件测试风险

(1)定义

  软件风险分析是根据预测软件将出现的风险,制定软件测试计划并排列优先等级,风险分析是对软件中潜在的问题进行识别、估计和评价的过程

(2)风险分类

  进度风险、质量风险、人员风险、变更风险、成本风险

8、测试用例 内容

   用例编号、模块、功能、用例标题、优先级、预置条件(测试数据)、操作步骤、预期结果、执行结果

9、测试计划 包含哪些内容

   目的、背景、测试范围、测试开始结束时间、测试策略、测试人员安排、测试环境、风险评估

10、测试报告 内容

1、概述
项目背景、需求描述
2、测试过程
评审记录、测试范围、测试用例
3、功能实现清单
罗列出是否已经按照测试计划实现功能
4、测试统计
资源统计、执行情况、问题统计、问题列表、遗留问题
5、测试总结
测试结论(是否通过)、测试内容、用例覆盖程度、bug解决程度
6、测试风险

 

11、测试流程

1、需求分析
2、提取功能点
3、编写测试用例
4、评审测试用例
5、准备测试环境
6、督促开发提交测试包并部署
7、冒烟测试(对软件的基本功能进行基本测试、验证是否具有可测性)
8、执行测试用例
9、BUG跟踪处理(提交以及进行回归)
10、至少进行三轮测试

12、软件产品质量模型(ISO/IEC9126)六大特性

功能性
可靠性
易用性
效率
可维持性
可移植性

13、OSI七层模型:

应用层:所有应用程序的网络在此展开(telnet、ssh、http、smtp等)
表示层:表示数据形式,完成对传输数据的转化(数据的加密及解密、ASCII、JPEG、PNG、MP3等)
会话层:负责建立、维护、拆除会话(session缓存、SQL、ASP、 PHP等)
传输层:负责建立一个可靠的端到端的链接(TCP协议、UDP协议)
网络层:负责路由寻址和广播(路由器、网关)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上层数据封装成帧(网卡、交换机、网桥)
物理层:只负责传输0、1二进制bit流

14、TCP-IP协议(网络通讯协议):

应用层:应用程序相互沟通的层
传输层:提供数据传输,应用之间的通信服务
网络互联层:负责提供基本的数据封包传送功能,让每一块数据包都能到达目的主机
网络接口层:接收数据,并进行传输

 

 

posted @ 2020-04-13 15:05  北向。  阅读(24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