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化学竞赛
尘埃落定,今天正式化学竞赛退役了。想起我与化学竞赛的缘分,就像梦一般巧合。实际上,我本并不打算参加化学竞赛,来曹二的第一周,我也只是抱着玩的心态去参加了各门竞赛课程的学习,因为我确信自己以后一定会选择信息这条道路,竞赛也只用学一门信息就好了。然而,在戴老师的教导下,我接触到了化学深层的奥妙,化学原理使我深深着迷(虽然到后期发觉自己化学原理是最烂的),在一周的体验学习和摸底考核后,也只有化学竞赛向我伸出了橄榄枝,邀请我加入培训,那一次入竞考,我第17名。(上化学体验课时候,我的手机还在上课期间响了,新闻联播片头曲的声音响彻了整个班级……从此我的手机就再没有开过声音,这也算是化竞留给我的宝贵财产吧)后来,阴差阳错地,我因为自己的姓名被任命为化竞QQ群的管理员,本来只想在群里划水的我因此正式参加了化竞培训,这是第一次巧合,也是一切的开始。
后来,在培训的过程中,我逐渐爱上了化学,坚定了自己要参加化学竞赛的决心。最初,我所处的高一八班有近十个人参加化竞,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学期快结束前,其他人都退出了化竞,我成为了八班的孤苗。寒假,新冠疫情席卷全国,暑假去德国游学的计划被取消,本来已经决定好学到第二学期结束就退出化竞的我,又一次回心转意,把精力投在了化学竞赛上,这是第二次巧合。返校后,吕远畅也退出了化学竞赛,自此,德语班只剩下我孤军奋战。8月,化竞集训如约而至,每天一张真题卷的日子让人头皮发麻,特别是最开始我一直只能做到三四十分,而别人都能做到五六十分的时候,当时的绝望我至今难忘。只能每次偷偷趁着喝水跑出去,在走廊里靠着墙多站一会儿,抒发一下自己的悲观情绪。到后来,我的成绩渐渐稳定到五十多,甚至有几次突破了六十,触到了当年省一的分数线。从此,我走出了低谷,渐渐变得自信起来。化学竞赛带给我的抗压能力,是我难以在课内体会到的。
考试前一天,我笑着和同学说自己不管怎么考都是省二,无非就是名次高低罢了。然而到了晚上,我却开始紧张起来,感觉自己像第二天就要参加高考一般,我是真的很想拿省一啊!考试那天,我提前到了考场,在路上最后看了看元素化学中钒离子的颜色,进考场前戴老师一直在鼓励我,让我放松,不要紧张。由于疫情原因,今年进场速度非常慢,即使我提早半小时到,依旧在最后卡点到达教室,甚至还少了三分钟考试时间。这三分钟对于平时做题非常慢的我简直就是当头一棒,再加上刚跑步赶到考场,我的呼吸变得非常急促,第一题写Lewis结构式都写错了两三次,不过辛亏后来缓下来了,好好地把后面的题看完填完了。考场上,我没能成功算出一道计算,只是猜了一个碱式碳酸铜答案,之后出考场才发现,原来是一道简单题,不过答案恰好是碱式碳酸铜。连续三个小时的高强度考试,让我精疲力尽,交卷的时候,我连站都站不稳,走出考场时,也只感到昏天黑地的。市三女中的景色我没怎么看,心里全想着自己计算题爆炸的事情,默认了自己不过是省二水平罢了。
后来,戴老师发来了参考答案,我对完之后竟然只有45分,这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成绩,但是省二还很有希望。然而最低谷还在后面,官方答案公布后我再一次估了分,这一次我只有37.5分,这是我从未考过的最低分,这样的分数连省二都危险,那天我很崩溃,感觉自己一整年的精力都荒废了。过了一个星期,一天早读的时候,戴老师却把我从班级里叫出去,和我说我进入了省一候选名单内,但排名偏后,很可能成为省二前几,当时我赶到非常难以置信,37.5怎么能进省一?(当然这个疑问一直到现在都没能完全解决)戴老师告诉我可能是我估得太严,实际分并没有那么低。他问我以后要不要继续参加化学竞赛,当时的我因为喜悦与兴趣自然是欣然接受了。但接下来一次月考,我考出了自己三总的历史最低:44%,这对我打击非常大,于是我全力对自己的三总进行额外补习,打算期中考打一场翻身仗。然而,期中考的成绩依旧定格在了43%。连续两次大考考如此低的分数在我人生中还是头一次,我也终于认识到了自己在文科上和他人的差距,决定暂时放弃一些兴趣使然的东西。之后,我和自己的班主任和戴老师进行了交谈,最终还是决定退役,回归文化课学习。
今天中午正逢化学社社团活动,我看到了高一化竞的新生,他们的元素化学知识储备让我感到惊奇,也许这就是后浪吧,而我只能默默离开了。退出不代表放弃,这份对化学的喜爱,我一定会一直保持,直到永远。谢谢化学竞赛,谢谢戴崇超老师,谢谢所有在竞赛路上陪伴我的同学和老师们!也祝依旧在化学竞赛学习的四名同学明年都能省一、进省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