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 7:团队项目的感想

经过了几个星期的团队协作,我们的“爬虫”有了很大的完善,我作为团队中的主DEV,在这个过程中一边工作一边阅读,也有了不少的收获。

Brooks的《没有银弹》告诉我们,在软件领域,没有什么绝招可以让我们轻轻松松就能克服困境,提升软件的性能,无论在哪一方面取得突破,软件工程各方面也不会有质的飞跃,因此,想要做好软件工程,必须充分利用软件工程的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软件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需要考虑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随着代码行数的提高,问题的复杂程度是呈几何增长的,我们只有灵活运用知识才能解决问题。我们组的项目由于要给其他几个组的项目提供数据,在做的时候就更要谨慎,特别是关系到数据的处理方面,有时候增加一条记录能省很多功夫,可是却会给其他组带来极大的不便,我们只能另寻它法。

我们组的设计模式是大教堂模式,我认为,在我们这样的小规模编程使用大教堂模式要比集市模式好得多,因为我们的人数比较少,使用大教堂模式可以让我们分工明确,我也比较喜欢这种只要专心做自己的任务其它不用管的模式。我认为,集市模式更适用于开源社区这种人流量够大的地方,集市模式可以让人们自由地参与到软件中来,这其实是用数量弥补了质量。

所谓大泥球,是指杂乱无章、错综复杂、邋遢不堪、随意拼贴的大堆代码。这在软件规模扩大的过程中是难免的,缺少前期设计、应对需求变化过晚、应对架构变化过晚、碎片式增长都能导致大泥球的产生。我们的代码在我看来是秩序井然的,比我自己写的时候好多了,不过,我感觉还是有“大泥球”存在的,代码中有一些方法有几百行,读起来很困难,而且还是前一发动全身的逻辑,不利于后期的修改,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泥球,解决时需要理顺逻辑,然后进行模块化的分解。

我们做程序是没有完全按照“瀑布模型”来的,因为瀑布模型要求按工序对问题进行化简,方便人们进行分工合作。强调秩序而不够灵活,这适合大公司做大工程的时候用,我们人数不多,互相之间的配合比较简单,工程也不算复杂,没有这方面的需求,虽然做的时候是按顺序来的,可是我们人数很少,经常一个人跨好几个阶段,所以没有那么严谨的阶段划分。

经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们克服了很多问题,为程序功能得到了完善,我们也成功地学以致用,运用我们学过的软件工程思想进行程序设计,感觉自己的大局观和代码风格有很大提升。

posted on 2015-11-14 16:27  出门是宅的大敌  阅读(140)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