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经典语录
yanshuang369
读书名言

导航

 

静心读书

三月的风柔柔地吹着,天空一片绿色,花儿草儿在争鲜斗艳,梨花带雨,樱花缤飞,小鸟们在叽叽喳喳欢快地叫着。这样的午后,我座在桌前,手持一券书,心就暖暖的了。

我对文字是钟爱的,是心怡的。喜欢阅读,只是静静的,不喜欢出声。现在的我,手上捧着的一本书,是我新近买的《读者最喜爱的经典散文》。我买此书时,就有人认为我太土冒,现在还买什么书啊,网上的信息、新闻、电视你看得过来么,我一笑了之。这本书遴选了近200篇读者孰知的中外散文名篇。中国篇里有蜚声中外的散文大家丰子恺、朱自清、周作秋、秦牧等人;外国篇里有享誉世界的萧伯纳、雨果、聂鲁达和川端康等。这本书将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作品兼收并蓄,很合自己的胃口。能尽情地欣尝和阅读自己所喜欢的散文,对陶冶情操,启迪心智,提高自己的人生品位很有帮助。手拿起了书,就好似闻到了墨香,染醉了心房,那些文字就如茶叶似地在我心中舒展开来,如蝴蝶般在翩翩起舞,是那么地浓烈与幽香。喜欢文字,也没有什么理由,只是平淡的日子,一年年一天天地周而复始,如落叶重重叠叠,如不珍惜这日子,觉得可惜了吧。我自觉得与书作伴,是一种缘分,我已经记不得如何与文字结下的缘,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文学让我魂牵梦绕,一颗飘泊不定的心,在此落地生根。

我喜欢读书,缘起我的中学时代,也正值文革期间,许多书成了禁书被封存起来,在开门办学的活动中,我与两位现不记得叫啥名字的同学得这一美差,清理学校的图书馆,那浩瀚的书海叩击着我的心扉,从那时我就喜欢上了读书。在那段时间里,我偷偷地读了《红楼梦》、《野火春风斗古城》、《静静的顿河》和《基督山复仇记》,可是好景不长,两个月的时间不到,清理图书的活动结束,书全部被封存起来了,再也不让人看了。之后学校一天到晚就是搞什么复课闹革命、写大字报、开门办学,根本就没有机会让你读书。高中毕业下放到农场,一天到晚地与天斗、与地斗,与小资产阶级思想斗,又没电灯,煤油又限制供应,尽管这样,我还是看了一些文艺文学方面的书,眼睛也就是从那时成了近视眼了。工作和结婚后,工作忙家务重,小孩身体又不太好,心也静不下来,读书也是隔靴搔痒,蜻蜓点水,收获甚微。

到了80年代中期,受环境、工作的影响,我读书喜欢上了订阅文学文艺之类的书刊,《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读者文摘》、《诗刊》、《文苑》等杂志订了不少,有时闲瑕之际也翻翻汪曾祺的《受戒》,小说中的明子生活凄苦无味,可依旧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给我感受很深,似一股清泉,洗净了我内心的喧嚣世俗;铁凝的《玫瑰门》、《午后悬崖》把我轻松地引领到文学的殿堂,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我感觉到生活的美好。想当长的一段时间,我又迷上了帝王小说,二月河的《雍正皇帝》、《康熙大帝》,原百代的《武则天》,那拉·图鸿的《乾隆皇帝》等等,那些帝王们的波谲云诡的宫庭争斗,后宫粉黛的醋海扬波,阿哥与大臣的权谋机变,则把我引入那段历史,感受就如临其境般地了解一个封建王朝的兴衰历程。

我读书也常想,现在的国人懒于读书,网络的发展,不宵与书为伍的风气犹甚,读风日下,不甚堪忧。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不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今在亚热带知青群里,看到长沙市政府出资开展读书活动,很是欣喜,想到是世风在变,也知读书的重要。有人说网上也可读书,手段倒是现代化了,一个鼠标一点,想看什么书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总觉得有层隔膜,有点距离,无法亲近,无法品味,点一下字里行间就过去了,再点回来重新阅读,总觉得有点不对味,只觉得是在看书,而不是读书。捧着书去读,那才叫读书,那是用心在读书,那才有韵味。你想啊,忙里偷闲,随手从书架上取一本名著,坐在桌前,让忙碌一天的心静下来,闲适从容地与孔子同游,与老子对话,何不优哉游哉;抛弃名利,恬淡自然地走进陶渊明,梁实秋、尼采、毕淑敏,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宁静致远,睿智率性,幸福与温暖触手可及。

退休了,生活闲了下来,也许是年龄的原因,现在的我又回归到中国的古典文学上来,读点儿原著,《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西游记》、等,就有了一番新的感受,再看看余秋雨、朱自清、老舍的散文小说读读,了解中国文化个性近况,人格建全的人生定义,独善其身的人生界限,潇洒超脱的人生境界,就多了一些哲理方面的话题与思考。现在的读书,已渐渐脱离了功利化的目的,不会照单全收,也不会一味的拒绝,只求自己晚年过得有点儿意义,遇上好的词句,有时也会用本子记下来,一边欣赏,一边试着也写点文章,权且自我欣赏。

我已是60多岁的人了,静心读书,是一方静土,是我的归宿,我会静静地守候。读书让我的心灵开朗了许多,眼界上更开阔了些,境界上也上了一点档次,静心读书,已成为我现在的一种爱好,就像爱上了佛法一样,随缘而美好。静心读书,是一个很自我的世界,也是一个很开阔的世界,在一个宁静的世界上,看到了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心灵在此间锤炼、重生,更加丰富地去感知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甜酸苦辣;看懂和洞悉人性的卑劣与美好,在平凡单调中绚丽温暖,如沐春风。书本的力量能让我们的躯体得到最纯粹的解放,心灵永远驰骋在另一个自由的世界,让我们看清了梦幻诗歌的另一面,进入到了一个不为名利困扰的境界,自觉得生活多了一些色彩与纯真,人便快乐了起来,日子便越发的有趣了。

 

心静读书好
我愿学深山幽洞中一滴清泉,无须为谁而忧怨,更无需思考光阴之深浅,幽静中修炼柔中见钢,不计岁月的长短,做着点水穿石之功,在书山中寻觅,去网海里打点。风来且沐浴,月倚枕边书;雨临相对盏,醉饮唐宋赋;邀上几许兰草相伴,遣得两盆吊兰为邻,便可问盏邀明月,磨墨书屋香。打开青葱时光之窗,吸纳清风绿野中的绚丽多彩,架起烟波雨雾之舟,停泊在江南春早的口岸,在荧屏上绘声绘色、腾龙翻飞,写就自己吃下去的草,消化成奶的纯真记忆。

人生,只要耐得住寂寞,孤独的时光就不觉得长,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你就会常常去唐宋逗留,与李杜相遇,或许你一个人会独自喜笑,或许有人说你是神经质,其实那正是你找到了其中的味道;也许有人说你孤僻,连交朋友都要择之底高,其实你是喜欢把浮躁的心事沉淀,将山山水水的幽谧况味细嚼,摊开云雾的晒心台,解读聆听心灵深处的回音,从领悟中收获一些喜悦和欢乐。

都说人生百味,总也抵不过书中的甜味。再狂放之人,只要你进得书页,就会有一颗谦逊澄澈之心,就会把自己这道风景装点得多姿多彩,就能善待他人温良自己。这世间万物,最美之景,一在自然,二在书库,若你懂得,你就爱求得清静幽雅之心,钻进书海,寻找装点自己的饰材。

人,当生活的磨砺达到一定厚度时,自然学会沉淀自己的心思,静下来思考,更知道际遇只是人生磨砺中,一个自我跨越的台阶,跃过了,会觉得十分的舒心,十二分的酣畅淋漓。

人说望穿秋水无尘日,其实不然,只要寻得一席安静,静心枕在光阴一角,息心品读,闻秋语苍翠,听风起雨落,各种繁锁穿流,东西南北中,尽收眼底,任凭季节起浮,只展温和与三分浅笑,凭借岁月,独选适合的阳光之地栖居。

人,能装饰自己一切的,不是徇丽多彩的外貌,而是生活中各方面历练的积累,或在书本知识海洋里的熏陶,才能达到眼光和思维境界的开阔,呈现出一种自信风骨,这种风骨散发着由内而外的自然气质,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度,呈现出一种气场,这种气场,足够倾倒你身边的一切。这就是书为人之胆,识为人撑腰。

 

读书养心

周耀

读书多了宽阔视野,开拓思路,陶冶情操,修德养心。

“人生唯有读书好,莫负青春与时光。”“人不读书,则媚俗生其间,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医俗、医愚,净化心灵,塑造性格,提升品质。

书是良师益友。以书为师,似与古圣先贤对语,忘记一切荣辱得失,只有恬淡求知的心境,祈求解读人生的心灵,让心绪得到安详和宁静。书是益友,人痛苦时会得到安慰,困惑时会给以解疑,迷茫时会指引道路,消沉时会让人振作。良师益友导航,目光就可穿越历史的漫长隧道,透彻人生的真谛,修心养性,增知致雅,高德善行。

读书是对人雕琢的有效形式。人生需要雕琢,不一定雕琢成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但至少应当是一棵充满生机蓬勃向上的小草,要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精神;不一定雕琢成一盆美丽惊艳的恋花,但至少应当是一枝傲然挺立散发着清香的红梅,要有“数九寒天何所惧”的气概;不一定雕琢成气吞山河、叱咤风云的赫赫名人,但至少应当是有内涵、有修养、有道德的人。人只有不断雕琢,才能自我完善,奋发有为。

读书慰藉人的心灵。没有书香气的生活,就像没有雨露滋润的大地一样干涸。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时候,雾霾漫天,沙尘暴侵袭,连阳光也充满沙尘。生命的烦恼,生活的琐碎,甚至在生命旺盛顺畅时,也会遭遇不可承受的意外挫折和恐惧。静下心来读书,可以忘却,可以反思,可以成熟,可以站在高处审视一切。读好书,就会在心灵最暗淡的时候,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慰藉。

读书如品茶,越品味越浓。“诗书有清香。”潜心阅读,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净化心灵。善于思考,勤于发现,勇于探索,不随波逐流,不迷失方向,胸怀大志,坚持不懈,使理想变为现实。深切品味人生中,书就像黑夜指路明灯,到达彼岸江河渡船的作用,也就更加体会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清茶书香,甘甜香醇,回味悠长,人生哲理,道德智慧,展示高洁。

读书之乐,喜于目而富于心。“书中日月长。”书中有秦汉的冷月,唐宋的乐舞,明清的悲歌,开卷谛听历史的脉搏,咀嚼人生的甘苦,将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尽展眼底,瞬间进入心灵被净化的状态。与书结缘,少一份浮躁,多一份清纯;少一分庸俗,多一份儒雅;少一份愚昧,多一份聪慧。仿佛与圣贤相对而坐,聆听教诲,感到心灵充实丰盈,思想豁然开朗,道德品位骤升。古圣先贤的论述,上下千年,纵横万里,读之发人深省,陶冶情操,益人心智。

读书潜移默化人的内心,慧化心灵,纯洁灵魂。几千年前的思想,民族精神依然砥砺如新、生动感人,就在于书籍的存在。读书仿佛置身于历代伟人巨匠之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观其行,同他们情感交融,悲喜与共。他们做人的经验和感受,就像涓涓细流渗进心田,那些做人立世的办法,会矫正行动中的过错,让人不走歧路、少走弯路,从而走得更快更好。并教会人做胸襟坦荡、纯洁无私的人,做思想高尚、行为正直的人。

“读书非药能医俗,道德无根可树人。”唐弢先生《燕雏集》序言中道:“故人白首穷经,对于那些目的不是考状元的人,我自惟还能了解他们的心情。”肖洛霍夫说:“我希望我的书能够帮助人们变得更完美,心灵变得更纯洁。”面对尘世喧嚣、欲念诱惑、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精神失落的危机,潜心书海,快乐阅读,就会感到心灵需要文化的浸润和濡养。静心读书,神入佳境,就有春风拂面,莺歌燕舞,绿草花香,暗香浮动,阳光温煦,豪情溢胸,心境旷远之快感。融化理解,就会治疗心病,平愈心灵的创伤,愉悦心身,坦荡淡泊,宁静怡然,纯洁心灵,明理敏锐,睿智达人。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徜徉在时间的长河,沧海会变成桑田,高山会夷为平地,而好书却会经久长存,人类文明在书里会发扬光大。读好书,滋润人的心田,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增高人的道德品质,催人奋发向上,终生受益,使人生更加健康清新、丰富多彩、平和充实,活的心明眼亮、志存高远、生命力旺盛。

posted on 2016-11-29 11:01  yanshuang369  阅读(437)  评论(0)    收藏  举报
 
名人名言大全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