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王延鹏

  博客园  :: 首页  :: 新随笔  :: 联系 :: 订阅 订阅  :: 管理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软件工程>[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u/SE2020]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u/SE2020/homework/11224]
这个作业的目标 学会用NABCD模型解决需求;提高二人协作能力;描述自己的方案并说服客户
学号 031802530 031802235
备注:两个人的学号: 031802530 031802235

1.需求分析:NABCD模型

N(Need,需求)

需求根据用户分为两种:

1.学长们的需求:学长“想了解学弟们现在在做什么研究,有没有什么擅长的技能,比如会某个研究方向或数学建模技能的,也很希望能帮忙协助内推”————

我认为学长们有两种需求,一是了解学弟学妹并提供帮助,或许可以从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二是通过学弟学妹,了解学校或者实验室的状况。

2.学弟学妹们的需求:

学弟学妹们的需求非常简单,就是想知道学长们在哪里工作,根据这些信息挑选实验室或者是向特定的学长询问工作问题。

A(Approach,做法)

我们想根据这些需求完成一个简单的App,目标用户是同一实验室或同一社团的同学,App尽量精简。注册时需要手机号验证,完善个人信息。主界面有三个功能:我的实验室,实验室成员,我的资料。我的实验室 可以创建某个实验室(需要人工审核)或者 加入 自己的实验室。浏览自己实验室有两个分区 一 提问; 二 实验室研究项目相关。实验室成员可以 查找同一实验室成员(学弟学妹/学长)的资料,以及和好友私聊。我的资料由自己编辑展示。

我们在大学里有好的人脉,可以更加容易进行调研和推销产品;我们的产品只针对小部分人群,可以更好适应需求并改进。

B(Benefit,好处)

这个产品给实验室的同学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大家可以提问或者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最主要的是这个平台上有比较详细的工作经历或研究技能,让人一目了然。避免了在群里提问或者是群里其他人的资料没有填写工作经历的尴尬。

C(Competitors,竞争)

竞争对手之一:校园问答产品

我们的流量和推荐机制并没有优势,我们的优点在于使用人群固定在某几个实验室或社团,一来相同研究方向/兴趣爱好 问题更容易解决,二来我们的产品相比校园问答产品增强了社交属性,大家都是同一实验室的,聊天比较不会尴尬。

竞争对手之二:QQ,微信等聊天工具

我们的聊天体验和UI设计肯定比不上QQ,但是我们的重点在于个人资料中突出工作经历或者研究技能。同时,不同于群里的吹水聊天,我们产品功能主要是提问和分享研究成果,更加有针对性,大家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

竞争对手之三:同类产品

同类产品有小程序,web站点,相同功能App等等。它们有的依靠微信等平台变得更加便利,更好入手;有的靠网站网页更加方便,不用下载;同样也有相同功能的App,它们可能更加流畅,UI更美观。我们的产品优势在于作为手机app,在手机上使用比小程序,网站更加方便,更加容易找到入口;和其他app相比,主要特点是简洁,功能明确,实验室的同学可以更快地弄清楚如何使用,简洁的同时也会着重于信息交换和人际关系方面。

D(Deliver,推广)

线上:在学校的qq群或者B站,贴吧,易班进行宣传,目的是吸引本校学生

线下:在校园里宣传介绍,举办抽奖等活动;向老师介绍或者向同学发传单宣传

2.流程图

3.原型模型

结对过程是一方找另一方请求组队,组队之后双方见面,讨论研究使用什么原型模型。经过讨论,决定使用简单便捷的墨刀。决定好模型以后,双方开始讨论主要功能和界面,画出流程图。作业的完成以一方为主导,另一方提出意见迭代,模型如下:
模型链接:墨刀原型模型预览

登录注册:


功能界面:

一.实验室

二.查看资料或聊天

三.个人资料

4.结对照片

5.GitHub协作截图

6.实践总结

本次实践首先需要寻找组队队友,我组是在课程群上组队的。组队以后利用NABCD模型分析客户需求,寻找软件构建方向。
有了想法之后就用流程图来形象地表示,并利用流程图来开发原型模型。原型模型主要考虑了软件应该有什么功能,有什么可以改进的等等
在这次作业中学到应该先用流程图和原型模型来粗略地得到满足客户要求的方案。软件开发应该事先做好准备。同时结对作业也要和队友多多交流。

PSP表格

PSP2.1 Personal Software Process Stages 预估耗时(分钟) 实际耗时(分钟)
Planning 计划 60 30
Estimate 估计这个任务需要多少时间 10 5
Development 开发 180 60
Analysis 需求分析 (包括学习新技术) 180 60
Design Spec 生成设计文档 60 60
Design Review 设计复审 60 60
Coding Standard 代码规范 (为目前的开发制定合适的规范) 60 30
Design 具体设计 60 30
Coding 具体编码 120 60
Code Review 代码复审 60 30
Test 测试(自我测试,修改代码,提交修改) 120 60
Reporting 报告 120 120
Test Report 测试报告 60 30
Size Measurement 计算工作量 30 10
Postmortem & Process Improvement Plan 事后总结, 并提出过程改进计划 20 10
合计 1200 655
posted on 2020-09-29 20:45  _王延鹏  阅读(188)  评论(4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