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TCP/IP五层模型

TCP/IP 五层模型

总体结构

四层模型: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五层模型: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网络接口层对应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

应用层

  • 功能:直接面向用户程序,定义数据格式和交互规则。整合了OSI模型中应用层、表示层(数据加密/压缩)和会话层(连接管理)的功能。
  • 协议:HTTP、FTP、SMTP、DNS

传输层

  • 功能:提供端到端的通信服务,确保数据可靠传输(TCP)或高效传输(UDP)。TCP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流量控制、重传机制等保证可靠性;UDP则无连接,适用于实时性要求高的场景。
  • 协议:TCP、UDP

网络层

  • 功能:管理IP地址和路由选择,将数据包(Packet)从源主机跨网络传输到目标主机,处理分片和重组。
  • 协议:IP协议(IPv4/IPv6)、ICMP(用于网络诊断如Ping)、ARP(将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
  • 设备:路由器

数据链路层

  • 功能:在相邻节点间传输数据帧(Frame),实现MAC地址寻址、差错检测(如CRC校验)、流量控制等,确保物理链路的可靠传输。
  • 协议:以太网(Ethernet)、Wi-Fi
  • 设备:交换机

物理层

  • 功能:负责将比特流(0和1)通过物理介质(如电缆、光纤、电磁波)传输,定义信号类型、传输速率、接口规范等硬件特性。
  • 传输介质:双绞线、电磁波
  • 设备:集线器
posted @ 2025-03-25 15:50  杨谖之  阅读(302)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