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系统分析师·每日学习卡 | [日期:2025-06-08] | [今日主题:软件工程-开发模型(一)]

一、今日学了啥?

模型名称 核心定义 关键特点/适用场景
瀑布模型 线性顺序开发,严格划分需求→设计→编码→测试阶段 🔺 需求明确且变更少的项目(如军工系统)
❌ 后期需求变更成本极高
原型模型 快速构建原型验证需求,分抛弃式/演化式两种 🔺 需求模糊或需快速验证场景
❌ 原型≠最终系统(易混淆目标)
V模型 测试与开发阶段严格对应(需求→验收测试,设计→集成测试) 🔺 强调测试前置
❌ 常被误认为只是测试模型
迭代与增量模型 - 迭代:同一功能多次优化
- 增量:逐步添加新功能
🔺 需求逐步明确的项目
❌ 易混淆两种模式(迭代≠增量)
螺旋模型 风险驱动的四阶段循环(目标→风险分析→开发→评审) 🔺 高风险复杂项目(如航天软件)
❌ 必须包含风险分析阶段
基于构建的开发模型(CBSD) 基于预定义构件组装系统(如积木拼接) 🔺 复用成熟构件加速开发(如金融系统)
❌ 构件需标准化
基于构件的软件工程(CBSE) 外购核心构件+自主开发结合 🔺 专业化分工场景(如AI算法采购)
❌ 需严格接口规范
快速应用开发(RAD) 快速应用开发(90天内交付) 🔺 紧急项目(如疫情追踪系统)
❌ 牺牲长期可维护性
统一过程(UP/RUP) 用例驱动的四阶段(初始→细化→构造→移交) 🔺 中大型企业级系统
🔺 强调架构设计
敏捷开发 小步快跑应对需求变化(Scrum/XP实践) 🔺 需求频繁变更的小团队(≤10人)
❌ 不适用强监管领域
逆向工程 分析现有系统提取设计信息(代码→结构→功能→业务) 🔺 系统升级改造(如银行核心系统迁移)
❌ 需区分逆向工程与再工程
净室软件工程 形式化验证替代传统测试(数学证明正确性) 🔺 高可靠性系统(如航天控制)
❌ 开发成本极高

二、重点/要记住的!

易错点 常见误区 正确理解
模型适用场景混淆 瀑布模型用于需求不明确项目 需求模糊时优先选原型或敏捷
迭代 vs. 增量概念混淆 认为迭代是“加功能”,增量是“优化” 迭代:同一功能多次优化(如UI改进);增量:逐步添加新功能(如模块扩展)
螺旋模型误解 认为螺旋模型仅是迭代开发 核心是风险驱动,每轮迭代必须包含风险分析
敏捷适用范围误区 认为敏捷适合所有项目(尤其是大型项目) 敏捷更适合小型团队、需求多变场景;大型项目需结合传统方法(如混合敏捷与瀑布)
逆向工程 vs. 再工程 混淆逆向工程(分析现有系统)与再工程(逆向+新需求开发) 逆向工程仅提取设计信息;再工程包含逆向分析、新需求整合和正向开发

三、今天的小收获/卡住的地方

概念记不住,还需要结合模拟题熟悉。


四、明天学啥?

明天继续细化学习开发模型的知识内容


像实干家一样思考问题,像思想家一样付诸行动。

愿你我共同进步!

posted @ 2025-06-08 23:16  梦想截留时光  阅读(3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