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部分比赛总结。

2023 CSP-S2

先看 T1,发现是水,但是由于有点急所以取模之类的写挂了导致 \(20\)min 时才过了三个大样例交了。

然后读了 T2,第一眼感觉就会是妙妙思维题但是有点晕姑且没什么思路,然后看了眼 T3 发现是无脑大模拟,粗略估计一等奖会是 \(200+\) 且我不一定能调出来大模拟,于是就比较慌。然后思路就一直在 \(O(n^3)\) 的暴力“区间 dp “上打转绕不出来,一直尝试去想怎么优化状态但是就是由于人很急所以集中不了注意力。

大概过了 \(1\)h 的时候想到了一个奇妙的枚举断点做法,一度以为是正解直到刚准备开写的时候发现是 \(O(|\sum|n^2)\) 的,且感觉细节很多(多到我现在好像也不知道那个具体怎么做……)所以就还是坚持继续想。中途不断通过吃巧克力以及反复进行从机房到卫生间的往返走路练习,试图稳住心态但未果。大概 \(1\)h\(15\)min 的时候发现只需要枚举左端点然后向右暴力扩张,维护一个栈进行消除,其实可以很容易做到 \(O(n^2)\),于是发现一等奖线可能到了 \(250+\),更慌了,所以继续强迫自己冷静思考正解,大概是在 \(1\)h\(30\)min 的时候终于意识到了可消除区间的右端点一定可以最后一个被合并,于是只需要维护只剩一个节点未消除的区间,便可以轻松做到 \(O(|\sum|n)\)(其实赛后仔细想了下发现愿意的话可以整到 \(O(n)\),但是反正能过所以赛时没仔细想),然后胡乱写了下就过了大样例,此时大概 \(2\)h,心态稍微稳了一点。

准备开始写 T3,但是还是先读了下 T4 发现至少有 50~60 分是容易做的,但是还是想多过题所以先写的 T3,预估最后 \(30\)min 前写完然后去写 T4 部分分。大概 \(3\)h 时写完了简单改了改过了样例 \(1\),然后发现被样例 \(2\) 卡了,进一步发现题读错了,赶紧改了改大概是 \(3\)h\(15\)min 时过了样例 \(2\),但是很不幸地发现没过样例 \(3\)……然后就一直调到了 \(3\)h\(50\)min 时才过了样例 \(3\),中间发现时间超了但是还是心一横继续调了。

交了 T3 后尝试去写 T4 最基础部分分,但发现即使这样也要写个比较恶心的二分导致在 \(10\) min 内写不完了,胡乱输出了个 \(n\) 然后就跑路去检查提交的代码了,很惊险地在最后三分钟时发现 T4 中文件输入的文件名写成了 struct3.in,赶紧改了然后基本就考试结束了。

整体来看发挥的不算差,但是做前两题的时候确实比较急浪费了很长时间,正常来说 T1 应在 10min 内过掉,T2 也不应耗费一个半个小时还多,实际来说想 T2 时有效思考时间可能也就不超过 \(10\)min,看了看其他人游记好像正常来说应在 30min 内过掉的 T1 和 T2,而 T3 也基本都是 \(1\)h,所以我之后应提升一下心态、一次准确率和码速,避免在简单题上浪费过长时间以及进行过多的无效思考。

目前想到的后两者的解决策略是多打 cf、at 等线上比赛提升速度,但是心态还是不知道怎么调整……

2023 NOIp

参考隔壁「多想想未来的好,别悔恨过去的悲」。

评价是(出自 qingyu 博客):

在比赛前,你不应该思考其他人,包括你所认识或熟悉的选手的发挥,不要揣摩 XXX 能不能过这个题,不要揣摩做不出这道题目该怎么办。考场不是给你写回忆录的地方,请尊重你在漫长的训练中换来参加考试的机会。

以及我觉得考试时不应当因为觉得做法与未学过的知识点有关而放弃思考。

2024 联合省选

参考隔壁「你说得对,但是我怎么都初二了」。

评价是还是应当提升写题速度与调题能力,两天均被各一道 trie 树搜索题毁了,以及,冲正解前应当保证把其余暴力全打完。

2024 NOI

摘录自游记:

笔试:考前应该看眼 我也不知道在哪的(?) NOI 考场规则。

Day1:考试时应当更冷静些就不会浪费这么多时间,应该能早早写完 T1 和 T2,就有充足的时间思考 T3 了

Day2:Day2 时应当忘却 Day1 的成绩而不应当造成心理压力,觉得存在可做却难写的题就应当先把其他题暴力先写了再完完全全投入地去思考该题做法

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常说的「题难别人也觉得难,题简单别人也觉得简单」,因此不应当在获得一个看起来高的分数后放松警惕而放弃去推后面困难的东西(这是我 Day1 时犯的错误,后续来看被卡线的很多人恐怕在 Day2 也有类似的倾向吧……)。不应受到过往分数线的影响,往年的情况是怎样与现在毫无关联,既然坐在了 NOI 的考场上,不管怎样都要把自己能做出的每档分都要写出来。

2024 CSP-S2

  • 搜索剪枝应当先写出搜索再剪枝
  • 最好先梳理清楚做法再开写,不要寄希望于写代码时的自己就比用笔手推时的内存更大、脑子更清醒
  • 已经确定写不完后就应当立即切换做法而不是破罐破摔成为最早一批提前备战考后补题选手
  • 先写朴素暴力做法再写有脑子做法
  • 并不是只有通过题才有意义,\(376\) 虽然小于 \(400\),但也是大于 \(300\) 的,烂和烂之间也是有区别的。
  • 建议不要在有远高于比赛的水平之前给自己上「不阿克就会似」的压力。

2024 NOIp

T1 前 10min 写了一个假做法卡了一下顿时不禁想了好多例如我将获得两位数分数的恐怖场景与因此带来的不可承受的后果,但是幸亏还是稳住了顶着恶心依然写出了一份有道理的做法并在 40min 时通过了。

开了 T2 并在 20min 内通过了,弥补了 T1 时浪费的时间,于是心态稍稍平静了下来去读 T3 却发现很长且是计数题,根据我对 NOIp 的了解 T4 会是不难的 ds 题所以优先开了 T4。发现刚好可以利用考前见过的 trick 然后直接转为简单的三维偏序问题,依我对常数的了解是可以通过 \(5\times 10^5\) 规模的数据的,所以直接开冲。

中途电脑坏了一下但是很快修好了,写完通过编译后简单修改了下直接通过了大样例,且跑的很快,依据我对 ds 题与 ccf 的了解应当很难出现正确性错误,而且我的做法在随机数据下也几乎是满的所以此时选择相信我已经通过了该题,甚至并没有考虑此题预期复杂度可能是 \(O(n\log n)\) 的。

但总之此时还剩 2h,我又开回了 T3,简单阅读完后认定不是我很会的题,就先把 16 分的特殊性质写了,并惊喜发现我会了 \(k=1\),并意识到 \(k>1\) 的情况和 \(k=1\) 区别不大,只需要钦定之前作为过根的边不会再具有成为根的可能再进行计算就可以轻松做到 \(O(kn)\)\(O(n)\) 也只需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朴素的优化即可。

简单手完了下认定只要上一条边作为相邻边的末尾就会使得该点具有根性质,很快就冲出了代码很快写完并在还剩 1h 时通过了前三个样例却始终无法通过 \(k=2\) 的样例 4,此时我不禁怀疑我已经获得的 340 分是过于高的分数以至于我的水平决定了我不可能获得更多的分数,而上述做法太过简单太过直接使得不可能是 T3 的正确做法(否则大家都获得 400 分了啊……),于是我陷入了反复的自我怀疑并进行了长达 1h 的无意义证明,最终也没有发现漏掉的一个巨大错误(事实上来说需要保证这个点到根上每条边都是相邻边中末尾的才能使得它也可以作为根),遂遗憾离场。

关于 T3,赛后复盘后发现随手造的数据我的代码都无法通过。毕竟谁都无法保证在考试时始终保持冷静不漏掉任何情况,此时即使是书写证明也可能没有发现显而易见的错误,在可接受范围内的样例强度不够大的情况下,应当手造样例或是编写简单暴力代码进行对拍,即使这样可能会花费很多时间。

今年开始不会立即下发选手代码了,带着紧张焦虑的情绪度过一周后幸运发现自己没有挂分。

最终省内排名看起来还不错,但是这是真的吗?如果我的目标是冲击省队的话我不应当满意于两位数的排名,以及,更重要的一点是,明明想出了 T3 的做法却因为在 NOI 游记中提到过的不够自信的心态原因致使遗憾未能通过,这样的结果未免过于荒谬以至于实在不应当接受。还有一个不应忽略的点是我认识的许多选手均在这场比赛中出现了很多失误,事实上来说就算仅看这场比赛我也没有展现出更好的水平而只是犯了更少的错误罢了,决定是否能进入省队的比赛还有一场占比 60% 的省选,在此之前我恐怕需要更多的提升才能稳住这样的排名。

至于之前 NOI 时和这场中均出现的自信问题,我想我需要更加重视每一次平时练习才能使我拥有自信从而让我在正式考试中更加坦然吧。

2024 THUPC 初赛

忽略比赛之外的因素,仅看这场比赛依然暴露出了不小的问题。

在 I 题上交了多发罚时,警示了我应当理清思路再进行编写,以及应当重视对拍,样例是不可信的。

在 G 题上为了追求所谓优美做法也浪费了很久时间,实际来说,既然直接模拟复杂度可以接受也好写且没有 corner case,就不应当浪费时间试图人工推出具体的条件。在考场上,一切都应当分数优先。

对于 A 题,我始终没有想到任何有效的做法而最后是队友帮助通过了这个题,体现了我对 dp 不够熟悉很多套路做法没有见过,应当进行系统地加训。

最遗憾的是 H 题,还剩 5min 时写完却漏了两处取模并没有通过这题,这告诫我读题面时应当认真避免漏读要求,如果发现漏看了应当总览做法并通读代码对每一处可能有问题的地方进行仔细修改,以免遗漏了错误后续难以找到,以及,即使在考试最后时间也绝对不应当急躁,你拥有的时间远比你想象的多,认真阅读认真检查在大部分场景中是不难发现你不慎犯下的错误的,一切都来得及修正。

posted @ 2024-11-04 17:51  山田リョウ  阅读(442)  评论(3)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