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天
一、今天做了什么
今日聚焦 Java 数组的内存图学习。深入钻研了数组在 Java 内存中的存储机制,包括栈内存、堆内存以及方法区的交互。通过绘制简易内存模型图,辅助理解数组变量声明、初始化过程中,不同内存区域的分工:栈中存放数组引用(变量名),堆中存储数组实际元素数据,方法区负责加载相关类信息 。还编写了简单的数组操作代码,如创建整型数组 int[] arr = {1,2,3}; ,结合调试工具,观察内存中数组的创建、赋值等环节的变化,验证理论知识。
二、明天准备做什么
计划基于今日所学,拓展练习更复杂的数组场景,比如多维数组的内存图分析,探究二维数组在栈、堆中的存储结构。同时,结合面向对象知识,创建包含数组成员变量的类,分析对象实例化时,数组相关内存的分配与释放流程。另外,尝试总结 Java 数组内存管理与其他编程语言(如 C++ 动态数组)的差异,加深对 Java 内存机制独特性的理解 。
三、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
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是,初始难以清晰区分栈内存中引用的指向变化和堆内存中数组元素修改的联动关系,导致调试代码时,对数组值变化的原因判断不清。解决方法是,暂停代码实践,重新梳理 Java 内存分区的基础概念,借助在线的 Java 内存模型动态演示动画(如一些编程学习平台的内存可视化工具),模拟数组创建、赋值、传递过程,逐步骤观察内存变化。再通过手写内存变化流程图,标注每个操作对应的内存区域状态,反复对比代码执行前后的内存快照,逐渐理清引用、堆数据的交互逻辑,后续调试代码时,也更有针对性地关注内存相关的关键节点,问题得以解决 。
你可以根据实际的学习进度、遇到的具体情况灵活修改,让总结更贴合真实学习过程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