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机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11 专业版 64 位
处理器:i5-11400H 2.7GHz
内存:16GB
硬盘:500GB+1TB SSD
显卡:RTX 3050 Ti
想学习好云计算运维,第一步就是要安装好 Linux 系统
在一般学习生活中,我们接触更多的是 Windows 系统。想要便捷的使用 Linux,我们可以借助虚拟化工具。
1 安装 VMware Workstation 虚拟机软件
1.1 下载 VMware:
搜索引擎搜索
去官网下载:VMware Workstation 官网
我这里下载的版本是 17.6.3
1.2 安装 VMware:
注:自 2025 年 3 月起,博通(Broadcom)宣布 VMware Workstation Pro 17.6.3 及后续版本完全免费,不再需要许可证密钥,适用于个人、企业及教育用途。如果安装过程中有遇到任何收费项目,不用怀疑你安装到了盗版。
下载好,双击打开
点击下一步。
勾选“我接受许可协议中的条款”,点击下一步。
如果需要更改安装路径可以,点击更改。点击下一步。
建议取消勾选用户体验设置选项,点击下一步。
下一步
点击安装,等待安装完成

安装完成。
2 安装 Ubuntu、Rocky 操作系统
Linux 是一种开源、免费的操作系统内核,由林纳斯·托瓦兹于 1991 年首次发布。它基于 Unix 设计,具有高稳定性、安全性、可定制性,广泛应用于服务器、嵌入式设备、超级计算机和个人电脑。
环境设置
编辑虚拟网络,方便管理,可自行设置。
选择虚拟网络编辑器。
选择 VMnet8,修改⽹络环境⽹段为 10.0.0.0
进入 NAT 设置后,修改网关为 10.0.0.2
检查主机相关服务是否启动。
确认 VMware 相关服务已启动,特别是 DHCP 与 NAT 服务。
打开服务管理器,可以通过:
1.使用运行命令:同时按下 Win + R 键,输入 services.msc,然后按回车键。
2.通过计算机管理:右键点击开始按钮,选择“计算机管理”,然后在左侧栏中找到“服和应用程序”。
2.1 Rocky 镜像下载
官网地址:https://rockylinux.org/zh-CN
镜像地址:https://www.rockylinux.cn/download
我这里下载的 Rocky 的镜像为 Rocky-9.6-x86_64-dvd.iso
2.2 Rocky 安装
点击新建虚拟机
选择默认配置即可
选择"Rocky-9.6-x86_64-dvd.iso"镜像
编辑虚拟机名称,修改虚拟机安装位置。
设置虚拟机磁盘大小为 100GB,选择“虚拟磁盘存储为单个文件”。
自定义硬件配置。
点击“内存”,调整内容容量为 4GB
点击“处理器”,勾选 cpu 虚拟化能力
设置好硬件后点击“关闭”,退出编辑硬件页面,点击完成。
开启虚拟机,进入安装界面。
通过上下键移动光标(高亮显示),选择 “Install Rocky Linux”
等待片刻,会进行系统的基本信息启动配置。
选择简体中文,点击“继续”
选择“安装目标位置”
点击“完成”即可,回到安装界面
选择“软件选择”
根据需求选择安装的环境。
点击“完成”,回到安装界面,选择“时间和日期”
确认时间为亚洲上海,如果时间不对,可以自己调整
点击“完成”,回到安装界面,选择“网络和主机名”
在左下角修改主机名,点击“应用”。
当前主机名会对应更改。
点击右下角“配置”,进行网络编辑。
选择 IPv4,方法设置为“手动”
地址设置为 10.0.0.110/24/10.0.0.2 DNS 设置为 10.0.0.2
点击“保存”
重启一下以太网,即可已看见网络已修改
点击“完成”,回到安装界面,选择“ROOT 密码”
设置 Root 用户的密码为 123456
勾选 “允许 root 用户使用密码进行 ssh 登录”
由于设置的是弱密码,两次点击“完成”,回到安装界面,选择“创建用户”
用户名设置为 zgh,密码设置为 123456
勾选“将此用户设置为管理员”
由于设置的是弱密码,两次点击“完成”,回到安装界面。
点击“开始安装”,等待安装完成。
点击“重启系统”
输入账号、密码(注意开启键盘数字键)
进入系统
输入 ip a 查看 ip 信息、uname -a 查看内核/系统信息
Rocky 系统安装完成。
2.3 Ubuntu 镜像下载
官网地址:https://cn.ubuntu.com/,https://ubuntu.com
镜像地址:https://cn.ubuntu.com/download, https://ubuntu.com/download
我这里下载的是 ubuntu-24.04.2-desktop
2.4 Ubuntu 安装
同样新建虚拟机
依旧默认配置
选择“ubuntu-24.04.2-desktop.iso”镜像。
填写简易安装信息
编辑虚拟机名称,修改虚拟机安装位置。
设置虚拟机磁盘大小为 100GB,选择“虚拟磁盘存储为单个文件”。
自定义硬件后,点击“完成”
开启虚拟机,等待片刻就会进入到图形界面的系统配置。
选择“简体中文”,点击“下一步”
默认,点击“下一步”
选择“汉语”作为键盘布局,一般为默认。
可以在下方输入框中进行简单测试。
确认无误后,点击“下一步”
选择“我现在不想连接到互联网”,点击“下一步”
建议直接断开网络,鼠标移到右上角,将“wired”选项关闭。
点击“跳过”
选择“安装 ubuntu”,点击“下一步”
选择“交互安装”,点击“下一步”
选择“默认合集”,点击“下一步”
默认不勾选,点击“下一步”
选择“擦除磁盘并安装 Ubuntu”,点击“下一步”

填写好用户信息,点击“下一步”
时区默认中国,上海,点击“下一步”
点击“安装”
等系统安装完毕后,点击右下角的"立即重启"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 Ubuntu
输入 ip a 查看 ip 信息、uname -a 查看内核/系统信息
3 通过远程终端登录到系统
在 Linux 系统中,终端工具是核心操作方式之一,无论是系统管理、开发调试还是日常使用,终端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3.1 下载 MobaXterm:
搜索引擎搜索
去官网下载:MobaXterm 官网
这里我下载的版本是 MobaXterm_Portable_v25.2
下载好软件后,解压即可使用。
打开后,主界面是这样。

点击左上角“session”选项,进行远程连接。
选择 SSH,在“Remote host”中填入“目标主机 IP 地址”
确认主机与虚拟机之间通信是正常的。
确认目标主机IP地址

勾选“specify username”,并点击人物头像,用户设置界面。
点击“New”按钮,新建用户。
新建一个用户
username、password为虚拟机的用户密码
保存后,点击“OK”退出
选择对应的用户,点击"OK"
MobaXterm 成功远程登录到 Rocky110
Ubuntu操作同理,但需要注意,Ubuntu默认没有安装ssh服务,且不允许root用户远程登录
Ubuntu 中默认 root 用户锁定且没有密码。
设置 root 密码为“123456”
sudo passwd root
Ubuntu 管理端安装 openssh 服务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openssh-server
查看 SSH 服务是否开启。
sudo systemctl status ssh.service
sudo systemctl start ssh.service
打开 ssh 的修改文件 /etc/ssh/sshd_config
将“PermitRootLogin prohibit-password 修改为 PermitRootLogin yes”
重启 ssh 服务
sudo systemctl restart ssh.service
在 MobaXterm 测试,成功远程登录到 Ubuntu120
3 Linux 基础命令
用户:
whoami、who、id
信息:
pwd、ls、cat、tree
文件:
创建:mkdir、touch
复制:cp
转移:mv
删除:rm
系统
CPU:lscpu
内存:free
进程:ps aux、 pstree -p
系统版本:cat etc/os-release
内核版本:uname -r
命令帮助:
-h、--help、help 命令
日期时间:
date、timedatectl
历史命令:
history
主机名:
hostname、hostnamectl
网络信息:
ss、netstat、ip、ifconfig、route、ip route
4 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节点-链路
边缘节点:服务器、客户端
中间节点:通信设备(路由器、交换机)
交换机:基于 MAC 地址转发数据(数据链路层)。
路由器:基于 IP 地址路由数据(网络层)。
OSI 七层模型(理论参考):
应用层(HTTP/FTP等)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TCP/UDP)
网络层(IP)
数据链路层(MAC帧)
物理层(比特流)
TCP/IP 四层模型(实际应用):
应用层
传输层(TCP/UDP)
网际层(IP)
网络接口层
IP 地址:
IP地址是互联网上的设备的唯一标识符,用于路由数据包并确保它们到达正确的目的地
IPv4使用32位二进制数字表示IP地址,通常呈现为4个由点分开的十进制整数,每个整数的取值范围为0到255。
IPv4 地址可以分为两部分:⽹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网络部分:用于标识网络的唯一标识符,表示设备所在的网络。
主机部分:用于标识该网络内的具体设备(主机)。
IPv4地址按用途和范围分为A、B、C、D、E类。其中A类用于大型网络,B类用于中型网络,C类用于小型网络,D类用于组播,E类保留为实验用途。
| IP 类别 | 1-8 位 | 9-16 位 | 17-24 位 | 25-32 位 |
|---|---|---|---|---|
| A 类 | 网络 ID,最高位 0,十进制取值范围 0-127 | 主机 ID | 主机 ID | 主机 ID |
| B 类 | 网络 ID,最高位 10,十进制取值范围 128-191 | 网络 ID | 主机 ID | 主机 ID |
| C 类 | 网络 ID,最高位 110,十进制取值范围 192-223 | 网络 ID | 网络 ID | 主机 ID |
| D 类 | 网络 ID,最高位 1110,十进制取值范围 224-239 | |||
| E 类 | ||||
IP 地址的应⽤范围,主要划分为两类
公共IP地址:互联网上设备拥有的唯一地址
私有IP地址:不直接用于互联网,通常在局域网中使用
传输层协议 TCP\UDP
TCP 协议
TCP 即传输控制协议,是⼀种⾯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面向连接:在进行数据传输之前,需要先建立连接,传输完成后再释放连接。
可靠传输:通过确认机制、重传机制、滑动窗口机制等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确保数据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且按序到达。
字节流传输:TCP 将应用层的数据看作是无结构的字节流进行传输,它会根据网络情况和接收方的缓存情况,将字节流划分成适当大小的报文段进行发送。
UDP 协议
UDP即⽤⼾数据报协议,是⼀种⽆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无连接:在传输数据之前不需要建立连接,直接将数据发送出去。
不可靠传输:不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没有确认机制、重传机制等,数据可能会丢失、重复或乱序到达。
数据报传输:UDP 将应用层的数据封装成一个个独立的数据报进行传输,每个数据报都有自己的首部和数据部分。
5 Web 基础知识
HTTP 协议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种用于分布式、协作式和超媒体信息系统的应用层协议。
浏览器访问⽹站的过程
1 在浏览器地址中输入网址
2 DNS解析域名,获取服务器IP地址
2.1 DNS缓存查询
2.2 DNS递归查询
2.3 返回IP服务器IP地址
3 TCP连接
3.1 三次握手
3.2 四次握手
4 HTTP请求
4.1 发送请求参数到服务器
4.2 服务器返回内容
5 客户端浏览器渲染页面
5.1 获取HTML、CSS、JS等各种资源
5.2 渲染模块CSS、JS等
5.3 构建DOM树
5.4 样式计算,布局
5.5 生成效果页面
HTTP 的⼯作机制
1 建立连接
客户端(通常是浏览器)通过TCP/IP协议与服务器建立连接。
2 发送连接
一旦连接建立,客户端会向服务器发送一个HTTP请求。
3 处理请求
服务器接收到客户端的请求后,会解析请求行和头部字段,查找所请求的资源,并准备相应的响应。
4 发送响应
服务器将处理后的响应发送回客户端。
5 关闭连接
连接在请求和响应之后通常会被关闭,以释放系统资源。
请求报文
起始行:(start line),开始行,请求行,描述了请求的基本信息
头部字段合集:(header),首部行,使用 key: value 格式详细的说明报文
消息正文:(entity),实体(body),请求数据,可以没有
响应报文
起始行:(start line),开始行,状态行,描述了响应的基本信息
头部字段合集:(header),首部行,使用 key: value 格式详细的说明报文
消息正文:(entity),实体(body),响应数据,可以没有
HTTP 请求可以使⽤多种请求⽅法
主要“GET、HEAD、POST、PUT、DELETE”
状态码
主要“ 200 成功、404 失败”
HTTP 的重要特点
⽆连接
限制每次连接只处理一个请求。
⽆状态
HTTP协议是无状态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无状态, 这就意味着每个HTTP请求都是相互独立的,服务器在处理请求时不会保留先前请求的任何状态信息,每个请求
都是独立的、不相关的操作。
部署 Nginx
Ubuntu 环境部署 Nginx
安装Nginx
apt install nginx nginx-core fcgiwrap nginx-doc
查看服务状态
systemctl is-active nginx
netstat -tnulp | grep nginx
在宿主机中输入网址 10.0.0.13,Nginx 安装成功。
web 实践
删除默认配置
rm -f /etc/nginx/sites-enabled/default
定制应用页面
mkdir /data/server/nginx/web{1..3} -p
echo "nginx web1" > /data/server/nginx/web1/index.html
echo "nginx web2" > /data/server/nginx/web2/index.html
echo "nginx web3" >
/data/server/nginx/web3/index.html
定制配置文件
cat > /etc/nginx/conf.d/vhost.conf <<-eof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www.web1.com;
root /data/server/nginx/web1;
}
server {
listen 81;
server_name www.web2.com;
root /data/server/nginx/web2;
}
server {
listen 82;
server_name www.web3.com;
root /data/server/nginx/web3;
}
eof
重启服务
systemctl restart nginx
访问站点信息
curl www.web1.com
curl www.web2.com
curl www.web3.com
部署 server 成功
6 文件操作命令
文件系统
操作系统用于组织和存储文件及数据的方法和数据结构。
常见目录
用户:/root、/home
设备:/dev
命令:/bin、/sbin、/user/bin、/usr/sbin
系统:/var、/usr、/etc、/proc
文件管理
确认文件属性信息
精简的属性信息:
ls -l、ll
文件的云数据属性信息:
file
文件的状态信息:
stat
查看:
cat、head、tail、more、less
编辑:
nano、vim
信息输出:
echo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