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作业3-案例分析

产品

1.所选产品

智慧集大平台——集大通APP

2.产品介绍
   “集大通”是我校统一通信平台,集消息推送应用入口、组织机构、单点登录等为一体,目标是方便学校办公、服务与通信,方便师生学习、工作、生活与娱乐。我们将不断打造,使之成为学校信息化的入口平台,成为“智慧集大”的窗口——“微门户”,同时实现移动信息化。

第一部分:调研, 评测

1.下载并使用,描述最简单直观的个人第一次上手体验。

  最早使用集大通app是在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根据通知书所说的便开始下载使用了。集大通app的界面设计挺简洁的,对于四个功能区“新闻-朋友圈-课余生活-消息-我的”的分布都很清晰,但是对于当时刚入学的人来说其实对于它的具体使用并不是很了解,也就是看看课表,刷刷朋友圈,应用中心的那些功能基本上并没有使用到。所以第一次的上手体验其实并不是很好,以至于后来卸载了,因为实际上并没有 怎么用到。

2.按照《构建之法》13.1节描述的 bug 定义, 找出几个功能性的比较严重的 bug,至少2个。

  • 用专业的语言描述 (每个bug 不少于 40字),如有必要, 可以配图。

Bug1:

  由上图可以看出每个功能区的第一个图标都会出现闪烁一会儿,然后才能稳定显示正确图标。猜测是因为每个功能块的图标加载出现问题,三个功能块加载图标的各自进程出现互相干扰,导致加载出现问题。(gif在线制作网站:http://gif.55.la/)

Bug2:

  由上图可以看出每个功能的未读消息均为9条,实际上应该不可能刚好每个功能的未读消息都刚好是一样的。猜测关于未读消息设置的变量可能定义为全局静态变量,每个功能都使用这个变量,导致每个功能的未读消息数都是一样的。

Bug3:

  在查看课程表的时候,只能通过移动才能看完整整个课程表,问题是课程表没有适应手机大小。如果想截取整个课表,因为课程表的显示问题,就只能截取两张,这样就显得很不美丽了。

Bug4:

  课程表虽显示“我的课表”,但是实际显示的是班级课表,像本人并没有选修交换与广域网这门课,但是课表上仍有显示该门课。课表并没有根据每个人具体选课做修改。猜测实际上并没有做这方面的设计,因为教务处上的我的课表也是如此。

Bug5:

  点击课程表换肤功能,选择“上传照片”或“恢复默认”均没有反应。猜测在这两个按键上没有设置相应的监听事件,导致点击后并没有触发相应事件的发生。

Bug6:

  进入集大教务后,只有图中圈的那部分可以移动,这样导致阅读起来很不方便,无法看清整条消息。

Bug7:

  点击“消息”-“教务”,出现“unknown app”错误,但是点击其他项查看,却没有问题。点击进入到应用中心后,然后退出进入消息-点击教务就会出现这个情况,只能重启app。导致这个Bug的原因不是很清楚。

Bug8:

  直接点击进入学工会显示上图错误,但是通过i集大进入,选择学工系统却可以正常进入。显示的问题是“没有登录”,猜测是直接点击进入学工的那个功能,并没有获取到登录信息(用户和密码),导致显示没有登录。

Bug9:

  从上图看出联系人列表里,竟然有两个我的同学,里面内容一样,出现这个情况好像是我点击“我的同学”的频率太高,突然就出现了两个。出现这个情况的原因不是很清楚。

3.相信每个同学的朋友中一定有人需要用这样的软件, 选择一个朋友(用户)进行采访,并加以记载。

  • 提示: 采访提要

    • 介绍采访对象的背景和需求(他们为何要使用该软件,例如开博客,读博客,给博客点评,她有什么痛点,她还有别的需求么)
      采访对象:计算机工程学院网络专业学生;
      使用原因:查成绩、查课表、校园卡充值查询、缴网费;
      痛点:课程表显示的是班级课表,没有根据个人选课信息更改;校园卡充值必须要到”领款机”或者“圈存机”处领款才算充值成功;课程播报不准确

    • 让采访对象使用10 – 30 分钟该APP的功能 (请上传照片证明用户的确正在使用, 远程采访的同学请让别人帮忙照相)

    • 描述用户使用这个产品的过程,用户的问题解决了么?软件在数据量/界面/功能/准确度上各有什么优缺点?用户体验方面有问题么?
      基本上每个人使用了集大通都超过一年了,使用集大通的情况一般都一样,主要都是看课表以及使用应用中心里的某些功能。关于用户的痛点,目前软件还没有解决。
      数据量:数据量挺大的,朋友圈每天发布动态、校园卡消费记录、电费充值和使用记录都很详细,但是有些数据有延时、过时问题,比如新闻模块一直都是那个版面
      界面:主界面看起来比较简洁美观,但是有的界面一直保持不变,让人缺乏阅读兴趣,并且“签到”按钮设置过大,影响美观。
      功能:功能满足平常使用需要,但是有的功能出现累赘,比如已经有了“我的”-课程表,在应用中心里面又有一个“个人事务”-”课程表”
      准确度:基本上都是准确的,但是关于课程播报问题会有延时问题。
      用户体验方面的问题:校园卡网上充值业务,还要到圈存机上进行领款。过久没有登录集大通会出现登录过期,要重新登录。页面模块排版,有的页面基本没有用到过。

    • 用户对产品有什么改进意见?
      希望改进校园卡网上充值业务,不用再去圈存机上进行领款;课程播报问题;更改页面的排版,将经常使用的模块提到最外层;课程表可以根据每个人具体选课情况

4.请选择一个结论:经过这么多工作,你一定有充分的理由给这个软件下一个评价:

  • 非常不推荐
  • 不推荐
  • 一般
  • 好,不错
  • 非常推荐

  我给的评价是好,不错。对于集大学生来说,这个app满足可以说满足了所有学生的需要,像是查看课程表,校园卡,上网业务,上教务处,水电费充值等。通过使用集大通这个app可以更加便捷,我们不用再要跑到营业厅,圈存机那里才能办理相关业务,又或者我们可以通过朋友圈知道一些你想要的消息,比如二手书、考研、考公等。但是从小细节上看,这个app也是有一些bug的,比如其实朋友圈这个功能,其实每天都会去刷一遍的人应该很少,像新闻栏一直都是那样的版面,内容貌似也一直没有变过,这样这个版块的设计意义就不存在了,点击率很低。

5.[附加题]除了定性的结论,是否能有定量的结论 (就像比较时髦的手机评测那样, 跑个分?), 如何定量地评价一个软件?

第二部分:分析

1.使用此软件的所有功能 , 估计这个项目做到这个程度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团队人数6 人左右, 计算机大学毕业生, 并有专业UI 支持)。
 大约需要7个月
  问题的定义及规划:半个月,主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标及其可行性。
  需求分析:半个月,在确定软件开发可行性的情况下,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各个功能进行详细需求分析。
  软件设计:半个月,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如系统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等。软件设计一般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还的软件设计将为软件程序编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程序编码:3个月,将软件设计的结果转化为计算机可运行的程序代码。在程序编码中必定要制定统一、符合标准的编写规范。以保证程序的可读性、易维护性。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软件测试:2个月,整个测试阶段分为单元测试、组装测试、系统测试三个阶段进行。测试方法主要有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2.不要写成一个罗列功能的流水单子! 而是要集中火力在一个场景,这个场景中典型用户有什么需求,软件如何解决了需求(或者没解决),UX 有什么细节是好的,差的,请结合书上UX的内容来分析。
  典型用户:学生
  场景:宿舍电量查询
  场景中典型用户的需求:查询电量 需求是否解决:通过集大通app上的电量助手可以方便的了解电量使用信息
  UX
  好的:集大通的电量助手这个功能,让我们可以随时查询宿舍用电情况,它的界面设计的很直观简单,可以很清楚看到剩余电量、实时用电并且有一个月内的用电折线图,还可以有具体的用电记录和充值记录的查询功能,这个功能块非常符合住宿学生的需求。
  差的:集大通的电量助手目前还没有实现可以网上充值电费。

3.你在第一部分发现的bug,为何软件团队不能在发布前修复?他们是不知道,还是有意不修复?你觉得是什么原因?从下面的可能性中选取几个:

  • 对用户需求掌握不好
  • 具体的设计质量不高
  • 开发人员粗心大意
  • 测试把关不严,敷衍了事,没有注意在特殊的配置或环境下测试
  • 其他

  理由:在题目找bug中,从应用中心到消息列表中,选择教务会出现"unknown app"错误,和课程播报延时甚至可以说是随机性的,以及应用中心每个分组中每一个图标都会出现闪烁等问题,都可以看出在软件测试中,测试量不够充足,因为这些问题在app使用中是很常见的,不是很隐蔽难以发现的,而开发人员在测试中却没有发现这些问题,可以看出测试把关不严。对于用户需求掌握不够,可以从"我的课表"看出,每个用户需要的是属于自己的课表,而不是整个班级的课表,这就说明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掌握不好,没有针对用户个人的课表。

4.团队在哪一个层次还有问题? 可以把自己想问软件团队的问题都列出来, 也许就能得到团队的亲自解答了!
  软件测试
  问题1:为什么课程表不是“个人课程表”?既然换肤功能没有实现,为什么还有这个选项?
  问题2:既然校园卡已经实现网上充值/支付宝充值,为什么还要多余的步骤——到领款机或者圈存机进行“领款”?
  问题3:为什么进入集大教务的网页,不能适应手机大小?这样浏览很不方便。

5.从各方面的问题,推理出这个软件团队在软件工程方面可以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 (具体建议)。
  通过对集大通这个app使用可以看出,对它的使用率有一定的偏向。在“新闻-朋友圈-课余生活-消息-我的”五个功能栏里,其实最常使用的是“我的”和“消息”,其他栏可以说没使用过。但是在集大通的版本更新中,这些栏目一直存在着,而且在“我的”里面有些功能的实现并没有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所以我觉得软件团队在用户需求方面可以在改进点,可以参照敏捷开发里的一条原则:经常发布可用的软件,发布间隔可以从几周到几个月,能短则短,这样可以比较及时的了解到用户需求的变化,及时做好相应的功能的改变。

第三部分:建议和规划

(参考《构建之法》第8章功能的定位和优先级;第9章项目经理)
1.这个软件/网站/服务有很多可以提高的部分, 如果你是项目经理,如何提高从而在竞争中胜出?
  针对集大通这个app,如果要增加使用率,就必须尽可能的满足大部分学生的使用需求,了解学生使用这个软件主要是为什么什么目的,加强这方面功能的完善,做好杀手功能,像是网上校园卡充值,网上电费充值等,同时要注意外围功能的设计,一个良好的界面设计,可以增加用户体验感,再加上点创新,可以根据节日给界面加点装饰。

2.目前市场上有什么样的产品了?
  超级课程表

3.作为新的项目经理,这个产品的核心用户群是什么样的人, 典型用户长什么样?学历,年龄,专业,爱好,收入,表面需求,潜在需求都是什么?
  核心用户群:在校大学生
  典型用户1:学生,本科或者研究生,年龄18-27岁,表面需求:查成绩查课表等日常信息的查询,潜在需求:就业信息,专业相关工作招聘;考研、考公信息
  典型用户2:教师,博士、教授,表面需求:查询学生信息,学生签到,个人信息查询

4.功能:你要设计什么样的功能? 为何要做这个功能,而不是其他功能? 为什么用户会用你的产品/功能? 你的创新在哪里? 可以用 NABCD 分析(http://www.cnblogs.com/xinz/archive/2010/12/01/1893323.html).
  我要设计一个与老师在线聊天的功能,这里的老师整个学院的老师,按每个教研室区分。
  原因:虽然通过微信或者qq也可以跟老师聊天,但是局限就是你必须有老师的微信号或者qq号。这个功能包含了整个学院的老师,并且按教研室区分,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去找老师聊天,问问题。
  使用原因:可以与学院的任何老师进行聊天,解决没有某老师联系方式的困扰。假使你想学习Python,但是专业又没有开设这门课,就可以通过这个功能找到相应老师咨询关于Python的问题。
  创新:包含每个教研室的老师的聊天方式,便于找到所需老师,当咨询问题超过一天没有回答,会通过短信方式提醒。

(1)N (Need 需求):这个功能的设计是为了满足学生可以跟学院里的任何一个老师进行交流的需求。因为实际上,除了你本专业的授课老师,平时是很少见到其他专业的授课老师,所以当你有除本专业知识以外的问题时,你会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老师给你解答。功能里的老师分组是按教研室进行区分,并且在老师简介里有列出该老师所教课程,可以很方便的找到学生所需要的老师。

(2)A (Approach 做法):对于获取相关老师的信息,可以通过各学院的行政办公室,正常来说,行政办公室里都会有整个学院老师的联系方式和所教课程的信息。

(3)B (Benefit 好处):更加有效及时使学生的问题得到解决。

(4)C (Competitors 竞争):因为集大通是针对集美大学的官方app,所以不存在竞争。

(5)D (Delivery 交付):通过集大通消息推送,或者当用户打开集大通时会提示新功能发布(提醒一段时间),又或者通过学院告知学生等形式将新功能交付到用户手中。

5.如果你有钱可以招聘 6 个人, 有 4 个月的时间, 你作为项目经理, 应该如何配置角色 (开发, 测试,美工等等)?
  在计划和需求分析阶段两周,6个人都投入工作;软件设计阶段一周,是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如系统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等,所以需要开发3人,美工1人;软件编码阶段:具体软件的实现,所以需要开发3人,测试2人;软件测试阶段:将开发的三人加入到测试中,开发2人,测试2人,因为开发者对相应代码设计熟悉,所以做测试也比较熟悉

6.描述你的团队在16 周期间每周都要做什么,才能在第16周如期发布软件的改进版本,并取得预想中的成绩。
参考自 老师教学计划 的时间安排

计划
第 6-7 周 需求分析、软件设计
第8-9周 Alpha任务分配计划
第10周 Alpha阶段总结
第11周 项目复审
第12-13周 Beta任务分配计划
第14周 Beta阶段总结
第15周 项目复审
第16周 总结
posted @ 2018-04-01 18:32  _Another  阅读(416)  评论(5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