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数字化时代ITSM厂商怎么选?应对挑战,企业选对工具破局增长

在数字化转型深水区,企业IT服务管理正面临“用户侧体验要求高、业务侧效率压力大、管理侧敏捷响应难”三大核心挑战——用户期待个性化一站式服务,业务需要高频变更高效落地,管理需快速适配监管与流程调整。此时,选对ITSM平台不仅是解决工单散乱的“基础题”,更是为实现运维提效、业务护航的加分项。本文聚焦5款主流ITSM系统,从核心定位、特色能力、适用场景展开对比,辅以选型建议与问题解答,助力企业选型精准破局。

 

01. 主流ITSM产品核心能力对比

1)嘉为蓝鲸IT服务管理中心·ITSM

(1)核心定位

嘉为蓝鲸IT服务管理中心基于“厚平台薄前端”架构,融合ITIL最佳实践、低代码技术与ITOM工具链,既解决“流程规范落地”的基础需求,更通过敏捷化、自动化能力应对“用户体验、业务效率、管理灵活”三大挑战,同时延伸出专注售后服务的ITR(IT服务请求)模块,覆盖企业内部运维与外部客户服务全场景。

 

(2)特色能力

  1. 平台化架构:开放融合,支撑高并发与个性化——采用“厚平台+薄前端”设计,支撑万级用户量与高并发场景,前端层适配多视角门户与多渠道接入,满足“千人千面”的访问需求。打通CMDB、标准运维、监控告警、作业平台等第三方系统,实现“流程贯穿监管控”,打破运维孤岛。
  2. 五大低代码引擎:敏捷响应管理变化——内置表单、流程、规则、报表、视图五大引擎,无需编码即可可视化配置;如表单引擎可拖拽设计结构化表单,支持基础/高级/业务字段,与流程解耦更灵活;报表引擎实现开箱即用运维/运营报表,支持自定义拖拽设计,助力管理可视化。
  3. ITIL落地:规范与效率双提升——开箱即用ITIL核心流程:预置事件、问题、变更、请求、发布管理模块,配套标准化表单、SLA策略,零基础即可落地规范运维。
  4. 全场景覆盖:从内部运维到外部售后服务——基于核心平台延伸出ITR服务管理中心,聚焦企业外部售后服务场景:支持客户服务管理、产品支持与维护、技术支持流程标准化,打造客户服务管理中心,实现售后服务数字化,如客户问题工单追踪、服务满意度统计、产品改进需求沉淀。
  5. 多端体验优化:随时随地处理工作——移动端支持工单提单、待办处理、审批、工单详情查看与SLA超时提醒,适配企业微信、钉钉等办公工具,工程师外出时也能高效响应,用户无需登录系统即可通过多渠道提交需求。

 

(3)适用场景

企业规模与类型:中大型企业、集团型企业,尤其适合需兼顾“内部运维规范”与“外部售后服务”的科技公司、制造企业;

核心需求场景:

  • 内部运维:流程频繁变动需敏捷调整、ITOM工具链需打通(如监控-工单-变更闭环)、国产化合规要求(适配麒麟系统、达梦数据库);
  • 外部服务:客户服务管理、产品支持与维护、技术支持标准化。

 

2)ServiceNow ITSM

  • 核心定位:覆盖IT、HR、客户服务(CSM)的企业级一体化管理平台,聚焦大型组织全业务流程数字化。
  • 特色能力:行业领导者,具备高度可扩展性与生态整合能力;AI助手(Now Assist)支持预测性影响分析、智能路由;可扩展至非IT领域(如HR员工服务、客户服务)。
  • 适用场景:预算充足、追求全球一体化管理的大型集团或跨国企业(如金融、零售行业)。

 

3)GLPI

  • 核心定位:零授权费用的开源IT服务管理工具,聚焦“低成本+高定制”需求。
  • 特色能力:基础功能(服务台、IT资产管理、知识库)完善;社区活跃,支持插件扩展与代码级定制;总体拥有成本低(仅需投入技术维护人力)。
  • 适用场景:预算有限、具备专业开发团队的中小企业、教育机构或公共部门(如高校IT运维、地方政府基础服务)。

 

4)Ivanti Neurons

  • 核心定位:以“运维+安全”为核心的IT服务管理解决方案,聚焦主动风险防护。
  • 特色能力:ITSM与终端安全深度融合,支持自动化资产发现、合规检查与终端修复;用户行为分析(UEBA)识别异常操作;支持云端与本地部署。
  • 适用场景:对终端安全、数据合规有高要求的金融、医疗、政府等行业(如银行终端设备运维与安全管控)。

 

5)Freshservice(Freshworks)

  • 核心定位:主打“易用性+快速上线”的SaaS化IT服务管理工具,聚焦中小企业快速落地需求。
  • 特色能力:界面直观友好,无需技术背景即可快速设置;支持基础工单、资产管理与自动化工作流;性价比突出(按用户数订阅,成本低于传统商业产品)。
  • 适用场景:IT团队小于30人、追求快速上线与低学习成本的中小企业,或大型企业部门级入门使用(如互联网初创公司基础服务台)。

 

02. 企业ITSM选型实战建议

选型的核心是“以挑战为导向,匹配需求而非追求全能”,结合企业规模、核心诉求、IT能力分维度决策:

  • 用户侧需要多渠道访问、个性化体验,可选择嘉为蓝鲸ITSM、Freshservice,嘉为蓝鲸支持多端/多渠道接入,Freshservice界面友好,均降低用户操作门槛;
  • 在高频变更、要求ITOM联动的业务侧,可选嘉为蓝鲸ITSM、ServiceNow,嘉为蓝鲸低代码引擎快速改流程,ServiceNow支持全球合规,均适配管理灵活需求;
  • 追求低预算,对成本控制要求较高,选GLPI、Freshservice,GLPI开源免费,Freshservice订阅成本低,适配预算有限场景。

 

03. ITSM选型常见问题与解答

Q1:数字化时代,ITSM仅解决“工单管理”就够了吗?

不够。工单管理是基础,但数字化时代需覆盖“流程规范-效率提升-体验优化-业务赋能”全链条。例如:

  • 嘉为蓝鲸ITSM不仅能管理工单,还通过ITOM融合实现“告警自动转工单-变更自动执行-结果回写CMDB”的闭环,提升业务效率;
  • 其ITR模块还能将售后服务流程数字化,沉淀客户问题数据反哺产品改进,实现“运维支撑业务创新”,这是单纯工单工具无法实现的。

 

Q2:低代码引擎对ITSM的实际价值是什么?

价值核心:“缩短流程调整周期,降低对开发的依赖”。 若依赖传统开发模式,需编写代码、测试部署,周期通常1-2周,无法快速响应管理变化,这正是应对“管理侧敏捷挑战”的关键。

 

Q3:企业既有内部运维需求,又有外部售后服务需求,该如何选?

优先选择嘉为蓝鲸ITSM,其核心优势在于“一体化支撑双场景”:

  • 内部运维:通过ITIL流程、ITOM融合解决“事件处理、变更管控”等问题;
  • 外部服务:通过ITR模块实现“客户问题工单、产品支持、服务满意度管理”,且内部与外部数据可通过平台统一管控(如产品故障数据同时支撑运维修复与产品改进),避免多系统切换导致的数据割裂。
posted @ 2025-10-24 10:07  小星运维日记  阅读(5)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