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文书+大作文)

文书(小作文)

这些都是常见的文种

怎么写?从材料里面抄,借鉴,和反推

这是一个例子

按照内容来说:总共能分为四类:

  • 方案类:只写对策,做法,少写意义,常见的有指导意见、建议、活动方案等
  • 总结类:材料压缩机器,常见的有汇报(提纲)、调查报告、简报、编者按等
  • 宣传类:常见的有公开信,倡议书,宣传稿,多写作用
  • 评论类:分析题,

格式

标题:发文机关+“关于”+事由+“的”+ 文种(标题不一定长这样,还有其他的)

例如:国务院关于坚决稳定市场物价的通知。

呼吁可以抄原文材料

尾款:xxxx年xx月xx日(靠右边四个空)

写作框架图:

1.工作要点:没有称谓,没有落款

工作要点是方案类,写对策,不是写意义


2.经验汇编:没有称谓,没有落款

经验汇编是总结类

3.宣传类中:宣传书

写作框架:

例题1:宣传书

例题2:倡议书

4.评论类:和大作文很像

只有标题,标题必须自拟,可分段但是不可标序号

5.调研报告

6.工作简报(称谓和落款要注意,要写的短)

7.回应稿

8 活动方案

常用词汇

  • 农旅融合
  • 产业多元化
  • 提质增效
  • 农村振兴
  • 解民忧
  •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 是人民群众期盼的甘霖,雨露
  • 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牵引机,助推器,加速器
  • 资源整合
  •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

写作框架

主送机关或称谓:

广大的工友朋友们:
广大的青年朋友们:

开头是介绍,是大背景

为了。。。。
随着。。。。
根据 什么文件
为了解决。。。

中间就是具体做法或对策,要求要点之间不重复,多写几点

大作文(议论文)

结构:总分总

草稿纸上先写提纲:

作文评分阅卷的常用标准
1.论点/观点/立意————依据题干和材料
2.论证/论据/填充————可以脱离材料
3.结构/逻辑/行文————合情合理即可

启示:写对策

标题

1.常规型标题

  • 把简政放权做实做好(把xx做实做好)
  •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势在必行 (xx 势在必行)
  • 夜间经济助力城市发展(xx助力xx)
  • 让“慢”成为一种成为一种风景
  • 城市治理的关键在于公众参与
  • 推进大学生就业要夯实制度基础
  • 招商引资需重质量

2.比喻式标题

  • 政务公开进入“快车道”
  • 绘好科技创新的“工笔画”
  • 家教是孩子最好的“营养剂”
  • 把好“方向盘”、系好“安全带”、绘好“安全线”
  • 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描绘“蓝图开辟“航程”、铸就“灯塔”
  • 铺设“路径”,做好“功课交出“成绩单”,
  • 组合拳、复方药、快捷键
  • 奏响向水学习的“进行曲”

3.对称式标题(多用这个)

  • 开放文化资源 促进共享传承
  • 良法殷殷嘱托 行者莫忘善治
  • 激发内生动力 推动可持续发展
  • 身在急时代 心享慢生活
  • 弘扬黄河精神 共筑民族之魂
  • 推进村民自治 建设美丽乡村
  • 保护文化遗产 守住文化之根

4.主副式标题

平衡
-幸福生活需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
试谈“有”与“无
-城市建设理念的辩证法
不患寡而患不均
-扶贫工作要注重公平
伟大事业三部曲(二重奏)
-梦想、创新、实干

如何写好开头

文章开头的作用是突出文章主题,引出观点。文章开头大致可以分解为几个部分:背景铺垫引出主题(背景引入),阐释或简要论述主题引出文章后续观点。

文章开头可以是一个段落(3-5句话),也可根据实际的情况拆分成两个段落

引用/叙述/对比/排比/开门见山+点题

一、政治管理类

  • 1.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王充
  •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

二、经济发展类

  • 1.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周易·益卦》
  • 2.发展才是硬道理。

三、文化建设类

  • 1.仓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 2.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

四、社会保障类

  • 1.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习
  • 2.居者有其屋,病者有其医勒者有其业,劳者有其得。——孟子

五、生态环保类

  • 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
  • 2.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六、区域发展类

  • 1.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
  • 2.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七、科技创新类

  •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 2.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八、法律制度类

  • 1.道私者乱,道法者治。——韩非子
  • 2.依规治党深入党心,依法治国才能深入民心。

论证

论证是阐述自己的观点后,通过举例子、讲道理等手段对观点加以证使观点获得支撑的过程,即 “论证=观点+论据”

结尾

文章结尾的作用就是收束全文,体现出文章结构的紧凑、完回扣、突出文章的主题。篇幅不宜过长,语言要千脆有力整,富有总结性或鼓舞性

  • 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 硕果累累,生机勃勃

积累

  •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 事物是曲折前进的,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
  • 要用发展眼光看问题,思考问题要具有前瞻性分述:
  • 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分述:
  • 要用联系的方式分析问题,牵一发动全身
  •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 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奋斗与努力
  • (民生)无小事。(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 “芝麻开花节节高”

例子

给定资料4中提到,“村村通”变成了“村村痛”,“村村痛”又变成了“村村通”。从“通”到“痛”,又从“痛”到“通”这样的变化带给我们很多思考。请深刻理解给定资料,联系实际(40分)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把握发展规律 让“痛”变“通”

  •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条路的变化,映射了事物发展的规律。“村村痛”变成“村村通”生动的反映了辩证唯物主义当中的个深刻命题:一切事物都是曲折前进、螺旋上升的。
  • 让“痛”变“通”,就要以发展眼光看问题,让思维具有前瞻性。毛主席讲“当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能看出这是要发展成为大量的普遍的东西”。就是要告诫领导干部在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过程中要具有预见性,有长远眼光,考虑明天会是什么样。这一能力通过修建乡村路就能反映的淋漓尽致。修路时没有考虑到乡村即将振兴,汽车保有量会大幅上升,仍按照原来的路宽修建新路,这种缺乏长远眼光的改造必然导致“村村痛”。从这样的一件小事得出一个大道理一-干部做事,一定要有前瞻性。前瞻性,就是一种科学的推测,设想,场景的演绎......。这是我们的领导干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造福人民,与时俱进的干好工作的一项基本能力。
  • 让“痛”变“通”,就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担起责任,真抓实干。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问题都不会自动消失,必须走出去,主动解决。服务人民就是解决人民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的“痛点”、“堵点”变成“通点”、幸福点”。当人民反映道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时候,领导干部不能对天气做要求,而是要千方百计修出一条硬化路当群众反映车多路窄的时候,领导干部不能要求群众少开车,而是要修建条宽广的大路。万事开头难,让事物永远朝着人民满意的方向发展更难。这就要求领导千部在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必须增强担当,勇于作为,能根据实际问题出实招,求实效。只有这样才能把路修到群众心里,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 让“痛”变“通”,就要用联系方法处理问题,抓主要矛盾,牵牛鼻子。一条路连着千家万户,连着乡村振兴。路是基础设施,既是人民走出去开拓眼界的基础,也是资源走进来促发展的前提。所以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让“村村通路”不仅是路自身的问题更是关系到乡村能否振兴,群众能否过上美好生活的大问题。服务人民就要用联系的方法处理问题,明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抓住主要矛盾,牵牛鼻子,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当前国内外矛盾错综复杂,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增加,更要内心梳理问题,抓住主要矛盾,预防“黑天鹅”和“灰座牛”事件,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 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充满信心,脚踏实地,把握规律,就一定能推动伟大事业更上一层楼。

给定资料4”中提到“努力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请你深入思考这句话,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40分)

题目:走民生服务,促群主“温质感”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民生服务保障工作必须谨遵“群众至上”的原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奋斗与努力。但是如今还是存在就业不稳定、教育缺失、交重拥堵等问题,政府的民生需求出现了“错位”,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工作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因此,只有让群众有更稳定的工作、更可靠的保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满意的收入等,才能展现民生务的“温度”与“质感”,让群众有获得感。
  • 民生服务有“温度”就是在为民办实事、解难事中体现人性化、人文性,要考虑到多数人的需求,也要重视少数群体的利益诉求,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有“温度”的民生服务要贴近群众实际,获得群众支持,遵从群众意愿。比如面对残障人士,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学习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可创建“无声服务室”,帮助听障居民找到工作,解决实际困难。对于困难群众,可联合居民区主动走访、调查,快速制定救助方案,发放临时帮扶资金,对接外部资源帮助就业等
  • 民生福祉有“质感”就是持续不断地改善民生品质,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听取群众意见,制定科学性、前瞻性、灵活性的规划,提高解决问题的时效性、性价比。制度、规划是提升服务质量的保障,科学合理的停水方案,既能增强节水意识,又能保证正常生活;换位思考的沟通交流,不仅能快速反馈群众意见建议,还能提高制度、章程的落实效率。再如社区制定“社区救助顾问”制度,有效解决了困难弱势群众的问题;智能“呼叫器”的普及,可以为社区老人提供更灵活、更精细的服务。
  • 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就是要提高服务的个性化、精细化,让服务能普惠到每个人,让政策能落到实处,让群众能实实在在地“得到”。民生服务涉及到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就业、住房、健康等诸多领域,要注重服务的针对性、多样化。帮助异地搬迁群众融入城市生活,为其开办“夜校”,讲解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生活常识、本地方言等,鼓励大家放下乡情、主动拥抱新生活;“小慢车”开进大山深处,不但是山村最安全、时间最有保障的出行方式,还能切实帮助群众实现就业,缓解经济压力。
posted @ 2023-11-02 13:59  傻傻的小小豪  阅读(21)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