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好的选择题-职场唠嗑

第一次访问园子,还是2011年,那会还是一位大一学生,没想到一眨眼,就已经到了2022年,时间究竟从哪里溜走的,毫无头绪,但是却带走了许多的可能。

我是一名非常普通的本科毕业生,毕业于广东某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进入大学的第一节课,计算机导论的老师就指着我们一群人说:“你们以后至少一半不是计算机行业的,也不懂什么叫计算机”。

很残酷,我就是不懂的那一半,而且这11年的时间,又是经历着专业工作的折磨。

不做选择也是一种选择,随波逐流,漫无目的,当然,也意味着你走得不远,或者可以说,原地踏步。

提不起兴趣做技术,有兴趣做运营,而第一份工作,就给我泼了一盆冷水(公司倒闭,管培项目关闭)。

回头想想,第一份工作,选择去做酒店运营,也是勇气可嘉,那会我可以选择保研,本专业的岗位,还有一些小公司的邀请。(大学从事学生工作居多的原因)

然后,因为家庭的缘故,回到汕头。

汕头其实,发展空间还是非常大的,但是缺少了非常多的青年才俊,在广深或者外地能混下去的,都不选择回来。

回到汕头,我就一直在超声了,一开始在超声研究所,然后跳槽到超声印制板(大部分的人,都不清楚他们早就分家)

刚回来的那段时间,很郁闷,交际圈都在广州深圳,刚回到汕头,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

这里会写代码的年轻人,非常稀缺,以至于只要你敢应聘,他们就敢让你进。

也许这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卷不动的互联网攻城狮,可以考虑去传统行业发展,也特别欢迎大家来汕头吃牛肉火锅。

大部分的潮汕年轻人,选择返汕,大都是因为父母无法适应其他地方的生活,唠嗑,串门,亲切的方言,难以割舍。

而我也不例外,责任,还是最重要的。

当然2020年疫情到现在,能在自己的家乡工作和生活,是非常幸运的体验。

这些年,我一直感觉到,已经处于职场的低谷期,上升的欲望不强,职位的空间也不大,时常感觉到情绪低落。

但是宜华的轰然倒塌,让我感觉,汕头的企业,有可能都在面临瓶颈期,需要新技术的引进,需要新技术人才的引进,或者,更简单点,需要在外面学成的年轻人。

在我最低迷的时间,我问过我自己,我此刻感受到的迷茫和落后,是否以后返汕的年轻人,也会感受到?

作为一名90后程序员,我是不是应该做多点东西,至少把框架搭起来(我负责品质数据),

虽然这里的管理落后,这里的技术落后,这里的手段落后,但是这里养活了几千号人,

在宜华轰然倒塌的那一刻,我也感受到,面对贸易战,面都疫情,超声依然屹立,非常难得。

我也决定不再混下去,为超声做点事儿,至少以后怀揣技术的小年轻,回到汕头,没有一个去处(当然可以考公务员优先)。

在自己30岁的关卡,选择重新开始学习,实属不易,以本篇作为自己的动力源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posted @ 2022-04-26 19:24  人在超声  阅读(9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