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园logo
  • 会员
  • 众包
  • 新闻
  • 博问
  • 闪存
  • 赞助商
  • HarmonyOS
  • Chat2DB
    • 搜索
      所有博客
    • 搜索
      当前博客
  • 写随笔 我的博客 短消息 简洁模式
    用户头像
    我的博客 我的园子 账号设置 会员中心 简洁模式 ... 退出登录
    注册 登录
祁萁
博客园    首页    新随笔    联系   管理    订阅  订阅
第二次结对作业

  本次结对作业中,我担任领航员的工作,队友担任驾驶员的工作。

一.题目要求:

  题目2 :
  现有一新建办公大厦,共有21层,共有四部电梯,所有电梯基本参数如下表所示,其使用规定如下:
  1.楼层号为0~20,其中0号为地下一层;有楼层限制的电梯不在相应楼层停靠,如单双层。
  2.所有电梯采用统一按钮控制;
  3.请根据上述要求设计并实现一个电梯控制程序,如果有图形显示就更好了。
电梯编号 ||可服务楼层 ||最大乘客数量 ||最大载重量
1 全部楼层 10 800 kg
2 单层 10 800 kg
3 双层 10 800 kg
4 全部楼层 20 200 kg
  驾驶员博客地址传送门:
我的partner博客看这里
  代码地址传送门:
代码看这里

二.设计测试用例思路

  对于队友给出的代码,我采用的设计测试用例的覆盖方式是条件组合覆盖;设计思路大致如下:一共分为三种情况:
(1)四台电梯都有空余名额,这时,如果一个人想去的楼层一定,则他有三台电梯可以选择;1,4,2(或3),这时根据距离,提示离他距离最近的那一个;(程序自动选择)这时,也可以选择其他的可用电梯。
(2)只有两台电梯可用:
1.1,4两台电梯可用,程序自动提示离他最近的,也可以选择其他可用电梯
2.一台通用电梯和一台单双层电梯可用;
程序自动提示最先到达的电梯,也可以选择其他可以使用的电梯
(3)只有一台电梯可用:
1.只有通用电梯的一台可用。
2.2.只有单双层电梯可用;
若可以顺利到达,则自动更改电梯初态为目标楼层。

三.代码测试:

  测试用例:
1.up 所在6层,要去9层,5人,450kg,1电梯,
2.Up ,所在7层 ,要去10层,8人,3电梯,500kg
3.Up,所在6层,要去10层,10人,1000kg,4电梯
4.Up 所在7层,要去9层,15人,1001kg,2电梯;
5.Down所在6层,要去3层3人,150kg,2电梯;
6.Down所在4层,要去2层,3人,100 kg,3电梯
7.Down所在5层,要去2层,50人,2500 kg,1电梯
8.Down所在7层,要去3层,25人,1250 kg,4电梯
  测试结果如图所示:

GitHub Mark
GitHub Mark
注得到的测试结果是程序自动选择的电梯
  代码审查表如下:

重要性 激活 级别 检查项
总计
命名
重要 Y 20 命名规则是否与所采用的规范保持一致?
Y 20 是否遵循了最小长度最多信息原则?
重要 Y 50 has/can/is前缀的函数是否返回布尔型?
注释
重要 Y 10 注释是否较清晰且必要?
重要 Y 10 复杂的分支流程是否已经被注释?
Y 10 距离较远的}是否已经被注释?
Y 10 非通用变量是否全部被注释?
重要 Y 50 函数是否已经有文档注释?(功能、输入、返回及其他可选)
Y 10 特殊用法是否被注释?
声明、空白、缩进
Y 20 每行是否只声明了一个变量?(特别是那些可能出错的类型)
重要 Y 40 变量是否已经在定义的同时初始化?
重要 Y 40 类属性是否都执行了初始化?
Y 20 代码段落是否被合适地以空行分隔?
Y 20 是否合理地使用了空格使程序更清晰?
Y 20 代码行长度是否在要求之内?
Y 20 折行是否恰当?
语句/功能分布/规模
Y 20 包含复合语句的{}是否成对出现并符合规范?
Y 20 是否给单个的循环、条件语句也加了{}?
Y 20 if/if-else/if-else if-else/do-while/switch-case语句的格式是否符合规范?
Y 40 单个变量是否只做单个用途?
重要 Y 20 单行是否只有单个功能?(不要使用;进行多行合并)
重要 Y 40 单个函数是否执行了单个功能并与其命名相符?
Y 20 操作符++和— —操作符的应用是否复合规范?
规模
重要 Y 20 单个函数不超过规定行数?
重要 Y 100 缩进层数是否不超过规定?
重要 Y 100 是否已经消除了所有警告?
重要 Y 40 常数变量是否声明为final?
重要 Y 80 对象使用前是否进行了检查?
重要 Y 80 局部对象变量使用后是否被复位为NULL?
重要 Y 70 对数组的访问是否是安全的?(合法的index取值为[0, MAX_SIZE-1])。
重要 Y 20 是否确认没有同名变量局部重复定义问题?
Y 20 程序中是否只使用了简单的表达式?
重要 Y 20 是否已经用()使操作符优先级明确化?
重要 Y 20 所有判断是否都使用了(常量==变量)的形式?
Y 80 是否消除了流程悬挂?
重要 Y 80 是否每个if-else if-else语句都有最后一个else以确保处理了全集?
重要 Y 80 是否每个switch-case语句都有最后一个default以确保处理了全集?
Y 80 for循环是否都使用了包含下限不包含上限的形式?(k=0; k<MAX)
重要 Y 40 XML标记书写是否完整,字符串的拼写是否正确?
Y 40 对于流操作代码的异常捕获是否有finally操作以关闭流对象?
Y 20 退出代码段时是否对临时对象做了释放处理?
重要 Y 40 对浮点数值的相等判断是否是恰当的?(严禁使用==直接判断)
可靠性(函数)
重要 Y 60 入口对象是否都被进行了判断不为空?
重要 Y 60 入口数据的合法范围是否都被进行了判断?(尤其是数组)
重要 Y 20 是否对有异常抛出的方法都执行了try...catch保护?
重要 Y 80 是否函数的所有分支都有返回值?
重要 Y 50 int的返回值是否合理?(负值为失败,非负值成功)
Y 20 对于反复进行了int返回值判断是否定义了函数来处理?
Y 60 关键代码是否做了捕获异常处理?
重要 Y 60 是否确保函数返回CORBA对象的任何一个属性都不能为null?
重要 Y 60 是否对方法返回值对象做了null检查,该返回值定义时是否被初始化?
重要 Y 60 是否对同步对象的遍历访问做了代码同步?
重要 Y 80 是否确认在对Map对象使用迭代遍历过程中没有做增减元素操作?
重要 N 60 线程处理函数循环内部是否有异常捕获处理,防止线程抛出异常而退出?
Y 20 原子操作代码异常中断,使用的相关外部变量是否恢复先前状态?
重要 Y 100 函数对错误的处理是恰当的?
可维护性
重要 Y 100 实现代码中是否消除了直接常量?(用于计数起点的简单常数例外)
Y 20 是否消除了导致结构模糊的连续赋值?(如a= (b=d+c ))
Y 20 是否每个return前都要有日志记录?
Y 20 是否有冗余判断语句?(如:if (b)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Y 20 是否把方法中的重复代码抽象成私有函数?

四.代码优缺点分析:

  代码优点:
  1.结构清晰,界面友好;
  2.有明显、易懂的注释;
  3.函数调用的恰到好处。

  代码中没有涉及到的地方:
1.有可能直达的电梯没有空位,但是不能直达的单双层电梯有空位,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情况是存在的,比如一个人想去10层,这时只有单层电梯有空位,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乘坐电梯前往11层或9层,然后再爬一层楼梯;这种情况也是可以写进程序里面的。
2.通过调试,我发现,电梯初态是用常量数组设置的,而并不是可输入数组,也就是说,电梯初态(初始在多少层)你是需要自己改程序才能实现。
3.此外,电梯中默认是没有人的,只有在输入人数或者总重量超载时,才会提示超载,而实际电梯运营过程中,是能到达的每一层都会停下来上人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进入电梯时,电梯中有没有人是不确定的。所以,这也是代码和实际应用不太接近的地方。

4.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在双数层,如一个人在第六层,它是不能登上2号单层电梯的,但是在这个代码中,6层的顾客却能登上2号电梯。同理,单数层的顾客也不应该登上偶数层电梯,这也是这个代码中不符合事实的地方。

五.心得体会

  首先必须说一下我可爱的partner,计算机学霸果然与众不同,真的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首先他心照不宣的选择驾驶员的角色,而且在其他组选了第一题的情况下,义无反顾的选了第二题,而且,工作超级有效率,周四晚上就把第一稿代码给了我,尽管后面有稍微改了一下,但也是非常快的完成了任务。
  由于本次结对编程进入了实战编程的阶段,我自己为此也研究了一下JAVA代码的自动测试,也是为了将自己领航员的角色发挥的更好吧,这次作业也让我对测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它不仅仅是设计几个测试用例,和填一填表格那么简单,它需要对被测试的代码有着清晰而又详细的认识,清楚地知道被测试代码的问题在哪,优势在哪,从而进行深刻的总结和改进。进而使代码更加完备。
  通过这次结对编程,我也从队友身上学到很多,他是一个工作非常认真仔细的男生,有着一般人没有的执着,做事细心程度比我这个女生还好,而且,他的工作效率超级高,我非常感谢他对我的帮助和包容,也正是因为他的高效率,为我后面的工作留下了充分的时间.
  最后,我想说,结对编程的意义不仅仅是更高效和完善的完成代码,更重要的是你和你的小伙伴在工作的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互相成就,变得越来越默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在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吗?

posted on 2018-04-17 10:51  祁萁  阅读(204)  评论(0)    收藏  举报
刷新页面返回顶部
博客园  ©  2004-2025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ICP备202104046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