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macOS到Arch Linux迁移实践 —— 15年Mac用户的探索之旅
原文链接:https://www.ssp.sh/blog/macbook-to-arch-linux-omarchy/
作者:Simon Späti
发布时间:2025年8月7日
阅读时间:约12分钟
核心要点
一位15年macOS用户将 MacBook Pro M1 Max 更换为运行 Arch Linux(Omarchy)的联想 ThinkBook,经过一个月的实践,在牺牲部分便利性的同时,换来了更高的可定制性和探索乐趣。
迁移动机
- Yabai 失效:macOS 最新更新后,窗口管理工具 Yabai 不再完美运行
- 系统更新干扰:频繁的权限询问和更新提醒影响工作流
- 更好的 workspace 导航:寻求更流畅的即时工作区导航体验
- 工具主义觉醒:发现许多付费工具(Setapp等)并非必需,开源替代品更好
核心工具迁移方案
| macOS 工具 | Linux 替代方案 | 状态 |
|---|---|---|
| Raycast | Walker(启动器)+ Clipse(剪贴板) | ✅ 完美 |
| Karabiner-Elements | Kanata(vim键位映射) | ✅ 完美 |
| Sync.com | Filen.io(云同步) | ✅ 完美 |
| Lastpass | 1Password | ✅ 完美 |
| Snagit | 待寻找 | ⚠️ OCR和图库功能难替代 |
| TimeMachine | 待配置 | ⚠️ 备份方案待完善 |
| f.lux | 内置方案 | ✅ 完美 |
关键配置经验
- XCompose:自定义字符替换(如
««—) - Kanata:实现
caps + HJKL映射为方向键,全局 vim 导航 - Walker:高度可定制的启动器,可添加任意脚本快捷方式
硬件选择
更换前:MacBook Pro M1 Max(5年)
更换后:Lenovo ThinkBook 14 G7 ARP (AMD),32GB内存
选择理由:
- Framework 笔记本在瑞士不可用
- 价格实惠,键盘手感优秀(键程比 MacBook 更舒适)
- 磨砂屏适合户外使用
硬件妥协:
- CPU性能中等,运行多个 Electron 应用(Obsidian、浏览器、Spotify)会风扇全开
- 扬声器、触控板质量不及 MacBook
- 电池续航明显下降
Omarchy 的价值
什么是 Omarchy:DHH 创建的"固执己见"的 Arch Linux 发行版,开箱即用,键盘快捷键驱动。
核心优势:
- 零配置可用:屏幕、媒体键、摄像头、指纹识别、打印机等开箱即用
- 键盘驱动:与 macOS workflow 相似,降低迁移成本
- 社区支持:脚本和配置由社区持续完善
- 降低门槛:让 macOS 开发者可以轻松上手 Arch Linux
⚖️ 优缺点对比
✅ 相比 macOS 的优势
- Hyprland 导航流畅:workspace 切换丝滑,本地屏幕和外接显示器无缝导航(macOS 的 Yabai 需要特殊键位映射)
- 无边框全屏:真正的全屏,不像 macOS 在顶部留空白栏
- 极致可定制:一个快捷键切换主题(OS、vim、终端、背景全局切换)
- 工具自由:不喜欢什么就改什么,快速脚本即可解决
- 学习乐趣:TUI工具丰富(连WiFi切换都有TUI),探索过程充满乐趣
⚠️ 相比 macOS 的不足
- 电池续航大幅下降 + 风扇持续运转
- Snagit 替代品:截图工具功能不完整(无OCR搜索、无图库管理)
- 稳定性:偶尔快捷键失效,新手易误配置(如改坏
/etc/sudoers) - 备份方案:没有 TimeMachine 级别的系统级备份,缺乏安全感
- 生态缺失:
- Grammarly 无原生应用(需复制粘贴)
- Claude Desktop 无 MCP 支持(已用 web app 替代)
- Microsoft Teams 无原生应用(web app 可用)
核心经验总结
1. 工具迁移的本质思考
- 付费工具并非必需:Setapp 套装中的 Bartender、VPN 等都有免费开源替代
- 功能分拆优于All-in-One:Raycast 的启动器、文件搜索、剪贴板功能可用 Walker + Clipse 分别实现
2. 硬件质量 vs 软件自由的权衡
- MacBook 硬件质量确实顶级(5年零故障、电池续航、静音设计)
- 但软件自由度和探索乐趣是无价的
- 愿意接受硬件妥协来换取软件控制权
3. 学习曲线带来的长期价值
- 一个月学到的 Linux 知识超过过去数年
- TUI 工具让配置和管理变得有趣
- 自己动手解决问题带来成就感
4. 老机器的第二春
- 在10-20年老笔记本上测试 Omarchy,运行流畅如新机
- 证明了轻量级 Linux 的价值(Windows 已无法使用)
关键场景展示
主题一键切换
一个快捷键同时切换:OS主题 + Vim配色 + 终端主题 + 桌面背景
WiFi管理TUI
不需要点击图形界面,终端内完成 WiFi 切换(工具:Impala)
自定义快捷键
- 切换显示器配置(家↔办公室)
- 切换键盘布局(机械键盘↔笔记本键盘)
- 快速安装应用
- Web应用作为独立窗口启动(Signal、WhatsApp、Figma)
可复用的思维模式
- 探索精神价值:技术人应该保持对新工具、新系统的好奇心
- 权衡思维:没有完美方案,明确自己愿意为什么而妥协
- 渐进迁移:先在老机器测试,再全职切换,降低风险
- 社区力量:Omarchy 证明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价值,不必从零配置 Arch
后续计划
- 完善备份方案(防止误配置导致系统损坏)
- 继续探索 Snagit 替代品
- 考虑购买性能更强的硬件(若长期使用)
- 持续分享 Linux 使用经验
个人思考
这篇文章最大的价值不在于"Linux比macOS好",而在于:
- 保持探索精神:15年后仍然愿意跳出舒适区
- 工具理性主义:重新审视付费工具的必要性
- 可定制性的魅力:软件自由带来的控制感和乐趣
- 学习的副产品:迁移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度学习
对于数据工程师、开发者而言,这种"主动折腾"的精神值得学习——不是盲目追新,而是在权衡中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具链。
阅读日期:2025-10-15
相关主题:#Linux #Arch #Omarchy #macOS #工具迁移 #工作流优化 #探索精神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