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 大脑的磨刀石
这是一本啥子书?
基于脑科学研究的通识读本,详细分析了大脑的构造和行为原理,并提供切实有效的实践方法帮助读者建立更科学,客观的思考行为模式。
通篇阅读下来,相较于作者讲述的知识,方法本身,引发读者主动思考并做出改变是这本书更大的价值,然而,除了启发读者的思考之外,这本书更是一把通往脑科学领域的钥匙。
重新认识你的大脑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大脑的构成
3.6亿年前,爬行动物诞生了“本能脑”,可以对环境快速做出本能反应;
2亿年前,哺乳动物诞生了“情绪脑”,趋利避害的特性提高了生存优势;
250万年前,人类从哺乳动物中脱颖而出,进化出了大脑的“新皮层”——理智脑。
(thinking:也许再过2亿年,人类的理智脑会进化的更为强大,科技文明水平也会上升到新的水平)
本能脑 VS 理智脑
本能脑 | 理智脑 | |
---|---|---|
出现时间 | 3.6亿年 | 250万年 |
发育成熟时间 | 2岁 | 22岁 |
神经细胞占比 | 80% | 20% |
信息处理速度 | 1000w次/秒,低耗能 | 40次/秒,高耗能 |
结论:
从进化完成度的角度来看,本能脑由于进化周期长,已经实现了低耗能高速的运转模式;而理智脑处于进化的初始阶段,从神经细胞占比和高耗能低速的模式来看,仍有巨大的进化空间。而在漫长的进化周期中,如何协调好老一套和新方法成为了当下热门讨论的话题。
焦虑和耐心 —— 换个角度打双排
焦虑 —— 当代热门话题之一
从大脑结构分析,焦虑是一种本能脑过载的情绪反应。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能脑需要处理信息,任务的复杂程度和所耗费的周期都有了相当大的提升,而本能脑在进化周期形成的简单快速有效的生存策略无法适应当下的复杂环境。焦虑,是情绪反应,更是本能脑与环境之间不匹配的冲突,焦虑的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大脑进化的速度。
耐心 —— 人类文明的顶峰
焦虑会让本能脑过载,却会让理智脑得到强化。社会由体力劳动逐渐过渡到脑力劳动,处理复杂信息和长周期任务成为挑战,在此过程中,理智脑被不断训练,带领人类走向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以及当前的信息时代。
焦虑之火,用耐心燎原
余华说:“精神内耗是一种寻找出口的积极情绪”;而春秋时期所流传的“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劝诫之语无不提醒我们,焦虑并非一无是处,反而是忧患意识的来源。《中国合伙人》中有一段演讲:“掉进水里不可怕,呆在水里才可怕”。过度的焦虑往往是只思考而不行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也暗合这点。
焦虑是起点,是方向,却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而耐心,正适合做这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复杂的技能或知识都无法一朝一夕完全习得,科学合理的目标规划和不断地应用实践才是开始到完成中间的执行过程。焦虑的火花到不了终点,用耐心浇灌,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焦虑负责提出问题,而耐心负责分析,解决问题。注:避免本能脑的过度思考,专业脑做专业事,各司其职)
强化你的理智脑(耐心) —— 亚古兽,进化!
耐心的刻意练习方法论:
- 认知规律: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逻辑:
- 复利曲线:前期增长慢,通过拐点后飞速增长。
- 能力的分布区域:舒适区-拉伸区-困难区,拉伸区进步提升最快。
- 成长权重排序:改变>行动>思考>学习
- 平台期规律: 停滞不前时持续行动,平台期终会突破
- Accept:坦然接纳自己,放下心理包袱,接受本能脑没有耐心的客观事实
- 延迟满足:增强理智脑控制身体的机会
- 赋予行动意义:主动改变视角,并思考行为的长期价值和意义
- 大杀器 —— 反馈
- 核心目标: 驱动本能脑和情绪脑
- 尽快产出点什么,以换取反馈,作品意识,锁定价值-打磨作品-换取反馈
- 保持方法的动态变化
潜意识,打造你的直觉信息处理系统
意识分层
- 是什么:
- 潜意识负责生理系统,意识负责社会系统
- 产生了什么问题:
- 由于信息处理速度的不对等,意识很难介入潜意识,而潜意识却能轻易左右意识。知由意识控制,行却大多数时候由潜意识控制,知行无法合一的根源在于潜意识和意识的不统一。
- 解决方法:消除模糊;或者说,强行让意识介入
- 学习知识,消除内部的认知模糊
- 拆解烦恼,消除外部的情绪模糊:接受痛苦,直面痛苦,解决痛苦。直面恐惧。
- “受苦比解决问题来得容易”
-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 清晰目标和细节,消除行动模糊
- 不给潜意识控制的机会。
潜意识的妙用
- 危机预测
- 潜意识能收集并处理环境中的信息,就像猫咪能感受到周边环境有危险,人也能对环境的危险进行感知,并传递给大脑,但理智脑无法解析原因,只能得到情况不妙的结论。所以一条保命小妙招:直觉不对时,尽快逃离现场。
- 拉伸区预测
- 根据能力分布区域,处于拉伸区的学习效率最高!感性选择,理性思考。
- 寻找人生目标
- 捕捉潜意识的方法
- 直觉
- 身体的反馈
- 梦境
- 无意识的第一反应
元认知(觉):思考思考本身,理智脑的进化成果
- 是什么:
- 以第三视角觉察自己的能力,观察自己的想法,行为。
- 获取元认知的途径
- 前人的智慧,书籍(脑科学,认知科学)以及反思自身的经历
- 觉察当下自身的想法,行为
- 冥想带来的极度专注:物理上的大脑肌肉锻炼
- 应用:通过“觉”来增强自控力
- “慢”字诀:尝试激活理智脑参与决策和思考(eg:停3秒,先思考,再讲话)
- 重视选择节点的元时间,极大程度优化后续时间的质量
- 要事第一!!!
- 思维舵手的3个方法(在信息牵引:大量信息导致注意力和专注力的下降的环境下)
- 当下的时间:觉察,专注,明确。
- 全天的日程:清晰,明确。
- 长远的目标:思考,长远意义,内在动机。
- 鸡汤干了!
- 每一次克制自己,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高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