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程

引子

  上一篇中我们知道GIL锁将导致CPython无法利用多核CPU的优势,只能使用单核并发的执行。很明显效率不高,那有什么办法能

  提高效率呢?

 

  效率要高只有一个方法就是让这个当前线程尽可能多的占用CPU时间,如何做到?

  任务类型可以分为两种

    1.IO密集型

    2.计算密集型

 

  对于计算密集型任务而言,无需任何操作就能一直占用CPU直到超时为止,没有任何方法能够提高计算密集任务的效率,除非

  把GIL锁拿掉,让多核CPU并行执行。

 

  对于IO密集型任务,一旦线程遇到了IO操作CPU就会立马切换到其他线程,而至于切换到哪个线程,应用程序是无法控制的,

  这样就导致了效率降低。

  

  如果想提升效率的话,可以检测到线程的IO操作时,应用程序自发的切换到其他的计算任务,就可以留住CPU

 

一、单线程实现并发

  单线程实现并发这句话乍一听好像是瞎说

  首先需要明确并发的定义

 

  并发:指的是多个任务同时发生,看起来好像是同时都在进行

  并行:指的是多个任务真正的同时进行

 

  早起的计算机只有一个CPU,既然CPU可以切线程来实现并发,那么为何不能在线程中切换任务来并发呢?

 

  上面的引子中提到,如果一个线程能够检测IO操作并且将其设置为非阻塞,并自动切换到其他任务可以提高CPU的利用率,

  指的就是在单线程下实现并发

 

 如何能够实现并发呢

    并发=切换任务+保存状态,只要找到一种方案,能够在两个任务之间切换执行并且保存状态,那就可以实现单线程并发

 

    python中的生成器就具备这样一个特点,每次调用next都会回到生成器函数中执行代码,这意味着任务之间可以切换,

    并且是基于上一次运行的结果,这意味着生成器会自动保存执行状态

  

    于是我们就可以利用生成器来实现并发执行  

def task1():
    while True:
        yield
        print("task1 run")

def task2():
    g = task1()
    while True:
        next(g)
        print("task2 run")

task2()

 

并发虽然实现了,但这对效率的影响是好是坏呢?测试一下

# 两个计算任务,一个采用生成器切换并发执行,一个直接串行调用
import time
def task1():
    a = 0
    for i in range(100000):
        a += 1
        yield

def task2():
    g = task1()
    b = 0
    for i in range(100000):
        b += 1
        next(g)

s = time.time()
task2()
print("并发执行时间",time.time()-s)


# 单线程下串行执行两个计算任务效率反而比并发高,因为并发需要切换和保存
def task1():
    a = 0
    for i in range(100000):
        a += 1

def task2():
    b = 0
    for i in range(100000):
        b += 1

s = time.time()
task1()
task2()
print("串行执行时间",time.time()-s)

可以看到对于纯计算任务而言,单线程并发反而使执行效率下降了一半左右,所以这样的方案对于纯计算的任务而言是没有必要的

 

我们暂且不考虑这样的并发对程序的好处是什么,在上述代码中,使用yield来切换使得代码结构非常混乱,如果是个任务需要切换

,不敢想象!因此有人专门队yield进行了封装,这便有了greenlet模块

 

greenlet模块实现并发

import greenlet
def task1(name):
    print("%s task1 run1" % name)
    g2.switch(name) # 切换至任务2
    print("task1 run2")
    g2.switch() # 切换至任务2

def task2(name):
    print("%s task2 run1" % name)
    g1.switch() # 切换至任务1
    print("task2 run2")

g1 = greenlet.greenlet(task1)
g2 = greenlet.greenlet(task2)
g1.switch("Virgil") # 为任务传参数

 

该模块简化了yield复杂的代码结构,实现了单线程下多任务并发,但是无论直接使用yield还是greenlet都不能检测IO操作,遇到

IO时同样进入阻塞状态,所以此时的并发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现在我们需要一种方案,即可检测IO又能实现单线程并发,于是就有了gevent

 

二、协程概述

  协程:是单线程下的并发,又称之为为线程,线程,英文名Coroutine。一句话说明什么是线程:协程是一种用户态的轻量级

     线程,即协程是由用户程序自己控制调度的。

 

  需要强调的是:

  

1.python的线程属于内核级别的,即由操作系统控制调度(如单线程遇到IO或执行时间过长就会被迫交出cpu执行权限,切换其他线程运行)
2.单线程内开启协程,一旦遇到IO,就会从应用程序级别(而非操作系统)控制切换,以此来提升效率(非IO操作的切换与效率无关)

对此操作系统控制线程的切换,用户在单线程内控制协程的切换

 

优点如下:

1.协程的切换开销更小,属于程序级别的切换,操作系统完全感知不到,因此更加轻量级
2.单线程内就可以实现并发的效果,最大限度的利用cpu

 

缺点如下:

1.协程的本质是单线程下,无法利用多核,可以是一个程序开启多个进程,每个进程内开启多个线程,每个线程内开启协程来尽可能提高效率
2.协程指的是单个线程,因而一旦协程出现阻塞,将会阻塞整个线程

 

gvent协程的使用

import gevent,sys
from gevent import monkey # 导入monkey补丁
monkey.patch_all() # 打补丁
import time

print(sys.path)

def task1():
    print("task1 run")
    time.sleep(3)
    print("task1 over")

def task2():
    print("task2 run")
    time.sleep(1)
    print("task2 over")

g1 = gevent.spawn(task1)
g2 = gevent.spawn(task2)
gevent.joinall([g1,g2])

需要注意:

  1.协程执行时要想使任务执行则必须对协程对象调用join函数

  2.有多个任务时,随便调用哪一个的join都会并发的执行所有任务,但是需要注意如果一个存在IO的任务没有被join,

     那么该任务将无法正常执行完毕

  3.monkey补丁的原理是把原始的阻塞模块替换为修改后的非阻塞模块,即偷梁换柱,来实现IO自定切换,所以打补

     丁的位置一定要放到导入阻塞模块之前

 

 

 

 

 

 

 

 

 

 

 

 

 

 

 

 

 

  

  

posted @ 2019-03-11 18:42  -Rye-  阅读(135)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