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的生命周期和测试

1.软件开发模型与生命周期

1.1 软件开发模型

  • 瀑布模型

  • 快速原型模型

  • 螺旋模型

    注意: 软件测试与软件的开发模式有着紧密的联系,作为一名测试人员,应该充分理解软件的开发模式,以便找准自己在其中的位置,从而发挥自身的价值

 

1.1.1瀑布模型

# 1.瀑布模型: 如下图
# (1).瀑布模型的特点
1).是线性模型的一种,每一个阶段只执行一次。
2).文档驱动。
# (2).瀑布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
       1).开发的各个阶段比较清晰,当前阶段完成后,只需关注后续阶段。
   缺点:
       1).不响应需求的变化。
  2).风险往往延至后期才显露,失去及早纠正的机会。

 

1.1.2.快速原型模型

# 2.快速原型模型
在开发真实系统之前,构造一个原型,在该原型的基础上,逐渐完成整个系统的开发工作。
# (1).快速原型模型的特点
1).快速的构建软件的原型
2).支持用户参与
# 优缺点:
优点: 克服瀑布模型的缺点,减少由于软件需求不明确带来的项目开发风险。
缺点: 不适合大型系统的开发(适合开发小型的、灵活性高的系统)

 

 

生命周期

1.1.3螺旋模型

# 3.螺旋模型(了解)
# (1).螺旋模型特点: 引进了风险分析活动
# (2).螺旋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 螺旋模型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风险驱动的方法体系。
缺点: 采用螺旋模型需要具有相当丰富的风险评估经验和专门知识。

2 测试模型

2.1软件测试模型

  • V模型(重点)

  • W(双V)模型(重点)

2.1.1V模型(背下来)

# 1.V模型
# (1).V模型介绍:
- V模型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测试模型,最早是由Paul Rook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由英国国家计算机中心文献中发布,旨在改进软件开发的效率和效果;
- V模型本身是软件开发中瀑布模型的变种,它反映了测试活动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
- V模型标明了测试过程中本身存在的不同阶段,从左到右,描述了开发过程和测试过程间的阶段对应关系。
# (2).V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 测试V模型即包含了底层测试又包含了高层测试;
缺点: 当需求变更时将会导致返工量非常大,模型灵活性比较低。
# V模型示意图:

 

2.1.2W模型(背下来)

# 2.W模型
# (1).W模型介绍:测试伴随着整个软件开发周期,并且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需求和设计同样要测试。
# (2).W模型的优缺点:
优点:
1).强调测试伴随着整个软件开发周期,而且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还包括需求和设计。
2).更早地介入测试,能尽早得发现缺陷进行修复。
缺点: 对于测试技术要求高,实践起来困难。
# W模型示意图如下:
# 不同阶段软件缺陷修复费用如下图:

 

3 质量模型

软件质量,就是软件与明确地和隐含地定义的需求相一致的程度。 
ISO 9126软件质量模型是评价软件质量的国际标准,这个模型是软件质量标准的核心,对于大部分的软件, 都可以考虑从这这6个特性和27个子特性去测试、评价一个软件。


4.软件测试分类

4.1软件测试分类总览
# 软件测试根据不同的方式进行分类如下图:

4.6 更多分类
冒烟测试: 冒烟测试就是对系统进行最基本功能的测试,保证基本的功能和流程能走通
回归测试: 当修复一个BUG后,把之前的测试用例在新的代码下进行再次测试
随机测试: 随机测试主要是对被测软件的一些重要功能进行复测,也包括测试那些当前的测试用例没有覆盖到的部分
探索性测试: 探索性测试意味着同时设计测试和执行测试。测试人员通过测试来不断学习被测系统。
posted @ 2021-05-30 21:31  就是不洗头  阅读(105)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