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I通信协议
1. SPI 通信协议简介
SPI 协议是由摩托罗拉公司提出的通讯协议(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即串行外围设 备接口,是一种高速全双工的通信总线。它被广泛地使用在 ADC、 LCD 等设备与 MCU 间,要求通讯速率较高的场合 学习本章时,可与 I2C 章节对比阅读,体会两种通讯总线的差异。下面我们分别对 SPI 协议的物理层及协议层进行讲解。
1.1 SPI 物理层
SPI 通讯使用 3 条总线及片选线,3 条总线分别为 SCK、MOSI、MISO,片选线为 ,它们的作用介绍如下:
(1) ( Slave Select):从设备选择信号线,常称为片选信号 线,也称为 NSS、CS,以下用 NSS 表示。当有多个 SPI 从设备与 SPI 主机相连时,设备的其它信 号线 SCK、MOSI 及 MISO 同时并联到相同的 SPI 总线上,即无论有多少个从设备,都共同只使用这 3 条总线;而每个从设备都有独立的这一条 NSS 信号线,本信号线独占主机的一个引脚,即有多少个从设备,就有多少条片选信号线。I2C 协议中通过设备地址来寻址、选中总线上的某个设备并与其进行通讯;而 SPI 协议中没有设备地址,它使用 NSS 信号线来寻址,当主机要选择从设备时,把该从设备的 NSS 信号线设置为低电平,该从设备即被选中,即片选有效,接着主 机开始与被选中的从设备进行 SPI 通讯。所以 SPI 通讯以 NSS 线置低电平为开始信号,以 NSS 线被拉高作为结束信号。
(2) SCK (Serial Clock):时钟信号线,用于通讯数据同步。它由通讯主机产生,决定了通讯的速率,不同的 设备支持的最高时钟频率不一样,如 RT1052 的 SPI 时钟频率最大为 fpclk/2,两个设备之 间通讯时,通讯速率受限于低速设备。
(3) MOSI (Master Output, Slave Input):主设备输出/从设备输入引脚。主机的 数据从这条信号线输出,从机由这条信号线读入主机发送的数据,即这条线上数据的方向为主机到从机。
(4) MISO(Master Input,,Slave Output):主设备输入/从设备输出引脚。主机从这条信号线读 入数据,从机的数据由这条信号线输出到主机,即在这条线上数据的方向为从机到主机。
1.2 SPI 协议层
与 I2C 的类似,SPI 协议定义了通讯的起始和停止信号、数据有效性、时钟同步等环节。
1.2.1 通信时序
这是一个主机的通讯时序。NSS、SCK、MOSI 信号都由主机控制产生,而 MISO 的信号由从机产生,主机通过该信号线读取从机的数据。MOSI 与 MISO 的信号只在 NSS 为低电平的时候才有效,在 SCK 的每个时钟周期 MOSI 和 MISO 传输一位数据。
对以上通信流程进行分解:
开始信号和停止信号
在上图中的标号处,NSS 信号线由高变低,是 SPI 通讯的起始信号。NSS 是每个从机各自独占的信号线,当从机检在自己的 NSS 线检测到起始信号后,就知道自己被主机选中了,开始准备与主机 通讯。在图中的标号处,NSS 信号由低变高,是 SPI 通讯的停止信号,表示本次通讯结束,从机的选中状态被取消。一句话,NSS 电平拉低开始通信,NSS 电平拉高结束通信。
数据有效性
SPI 使用 MOSI 及 MISO 信号线来传输数据,使用 SCK 信号线进行数据同步。MOSI 及 MISO 数据线在 SCK 的每个时钟周期传输一位数据,且数据输入输出是同时进行的。数据传输时,MSB 先行或 LSB 先行并没有作硬性规定,但要保证两个 SPI 通讯设备之间使用同样的协定,一般都会采用上图中的 MSB 先行模式。
观察图中的标号处,MOSI 及 MISO 的数据在 SCK 的上升沿期间变化输出,在 SCK 的下降沿时被采样。即在 SCK 的下降沿时刻,MOSI 及 MISO 的数据有效,高电平时表示数据“1”,为低电 平时表示数据“0”。在其它时刻,数据无效,MOSI 及 MISO 为下一次表示数据做准备。总的来说,根据时钟线的上升沿和下降沿时,MOSI 或 MISO 的此时的电平状态表示一位数据。
SPI 每次数据传输可以 8 位或 16 位为单位,每次传输的单位数不受限制。
CPOL/CPHA 及通讯模式
上面讲述的图中的时序只是 SPI 中的其中一种通讯模式,SPI 一共有四种通讯 模式,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总线空闲时 SCK 的时钟状态以及数据采样时刻。为方便说明,在此 引入“时钟极性 CPOL”和“时钟相位 CPHA”的概念。
时钟极性 CPOL 是指 SPI 通讯设备处于空闲状态时,SCK 信号线的电平信号(即 SPI 通讯开始前、 NSS 线为高电平时 SCK 的状态)。CPOL=0 时, SCK 在空闲状态时为低电平,CPOL=1 时,则相反。
时钟相位 CPHA 是指数据的采样的时刻,当 CPHA=0 时,MOSI 或 MISO 数据线上的信号 将会在 SCK 时钟线的“奇数边沿”被采样。当 CPHA=1 时,数据线在 SCK 的“偶数边沿”采样。
SPI 模式 | CPOL | CPHA | 空闲时 SCK 时钟 | 采样时刻 |
---|---|---|---|---|
0 | 0 | 0 | 低电平 | 奇数边沿 |
1 | 0 | 1 | 低电平 | 偶数边沿 |
2 | 1 | 0 | 高电平 | 奇数边沿 |
3 | 1 | 1 | 高电平 | 偶数边沿 |
2.扩展 SPI 协议(Single/Dual/Quad/Octal SPI)
以上介绍的是经典 SPI 协议的内容,这种也被称为标准 SPI 协议(Standard SPI)或单 线 SPI 协议(Single SPI),其中的单线是指该 SPI 协议中使用单根数据线 MOSI 进行发送数据,单根数据线 MISO 进行接收数据。
为了适应更高速率的通讯需求,半导体厂商扩展 SPI 协议,主要发展出了 Dual/Quad/Octal SPI 协议,加上 标准 SPI 协议(Single SPI),这四种协议的主要区别是数据线的数量及通讯方式,具体见下表。
表 四种 SPI 协议的区别
SPI 模式 | 数据线数量及功能 | 通讯方式 |
---|---|---|
Single SPI(标准 SPI) | 一根发送一根接收 | 全双工 |
Dual SPI(双线 SPI) | 收发公用两根接收 | 半双工 |
Quad SPI(四线 SPI) | 收发公用四根接收 | 半双工 |
Octal SPI(八线 SPI) | 收发公用八根接收 | 半双工 |
扩展的三种 SPI 协议都是半双工的通讯方式,也就是说它们的数据线是分时进行收发 数据的。例如,标准 SPI(Single SPI)与双线 SPI(Dual SPI)都是两根数据线,但 标准 SPI(Single SPI)的其中一根数据线只用来发送,另一根数据线只用来接收,即全双工;而双线 SPI(Dual SPI)的两根线都具有收发功能,但在同一时刻只能是发送或者是接收,即半 双工,四线 SPI(Quad SPI)和 八线 SPI(Octal SPI)与双线 SPI(Dual SPI)类似,只是数据线量的区别。
2.1 SDR 和 DDR 模式
扩展的 SPI 协议还增加了 SDR 模式(单倍速率 Single Data Rate)和 DDR 模式(双倍速率 Double Data Rate)。例如在标准 SPI 协议的 SDR 模式下,只在 SCK 的单边沿进行数据传输,即一个 SCK 时钟只传输一位数据;而在它的 DDR 模式下,会在 SCK 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进行数据传输,即一个 SCK 时钟能传输两位数据,传输速率提高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