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JVM 调优笔记

基础知识 参考博文

 

1 . JAVA 性能与调优

2 . JVM监控与调优

 

示例启动一个java应用

java -server -Xms4G -Xmx4G -Xmn2G -XX:SurvivorRatio=1 -XX:+UseConcMarkSweepGC -Dcom.sun.management.jmxremote -Dcom.sun.management.jmxremote.port=1100 -Dcom.sun.management.jmxremote.authenticate=false -Dcom.sun.management.jmxremote.ssl=false -jar c1000k.jar&

 

这台机器是一个4G内存的机器,因此:

-Xms4G 是指: JVM启动时整个堆(包括年轻代,年老代)的初始化大小。

-Xmx4G 是指: JVM启动时整个堆的最大值。

-Xmn2G是指:年轻代的空间大小,剩下的是年老代的空间。

-XX:SurvivorRatio=1是指:年轻代空间中2个Survivor空间与Eden空间的大小比例。此处为1:1:1,算法如下:比如整个年轻代空间为2G,如果比例为1,那么2/3,则S0/S1/Eden的空间大小是同样的,为666M。

该值不设置,则JDK默认为比例为8,那么是1:1:8,通过上面的算法可以得出S0/S1的大小。我们可以看到官方通过增大Eden区的大小,来减少YGC发生的次数,但有时我们发现,虽然次数减少了,但Eden区满

的时候,由于占用的空间较大,导致释放缓慢,此时stop-the-world的时间较长,因此需要按照程序情况去调优。

-XX:+UseConcMarkSweepGC是指:使用GC的回收类型。这里是CMS类型,JDK1.7以后推荐使用+UseG1GC,被称为G1类型(或Garbage First)的回收器。

 

常见的配置参数汇总

常见配置汇总
堆设置
-Xms:初始堆大小
-Xmx:最大堆大小
-XX:NewSize=n:设置年轻代大小
-XX:NewRatio=n:设置年轻代和年老代的比值。如:为3,表示年轻代与年老代比值为1:3,年轻代占整个年轻代年老代和的1/4
-XX:SurvivorRatio=n:年轻代中Eden区与两个Survivor区的比值。注意Survivor区有两个。如:3,表示Eden:Survivor=32,一个Survivor区占整个年轻代的1/5
-XX:MaxPermSize=n:设置持久代大小
收集器设置
-XX:+UseSerialGC:设置串行收集器 (适用情况:数据量比较小(100M左右);单处理器下并且对响应时间无要求的应用。)

-XX:+UseParallelGC:设置并行收集器 (
适用情况:“对吞吐量有高要求”,多CPU、对应用响应时间无要求的中、大型应用。举例:后台处理、科学计算)

-XX:+UseParalledlOldGC:设置并行年老代收集器

-XX:+UseConcMarkSweepGC:设置并发收集器 (
适用情况:“对响应时间有高要求”,多CPU、对应用响应时间有较高要求的中、大型应用。举例:Web服务器)
垃圾回收统计信息 

-XX:+PrintGC
-XX:+Printetails
-XX:+PrintGCTimeStamps
-Xloggc:filename

并行收集器设置
-XX:ParallelGCThreads=n:设置并行收集器收集时使用的CPU数。并行收集线程数。
-XX:MaxGCPauseMillis=n:设置并行收集最大暂停时间
-XX:GCTimeRatio=n:设置垃圾回收时间占程序运行时间的百分比。公式为1/(1+n) 并发收集器设置
-XX:+CMSIncrementalMode:设置为增量模式。适用于单CPU情况。
-XX:ParallelGCThreads=n:设置并发收集器年轻代收集方式为并行收集时,使用的CPU数。并行收集线程数。

 

一般参数配置方案

关于GC有一个常见的疑问是,在启动时,我的内存如何分配?经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很容易知道,用-Xmn,-Xmx,-Xms,-Xss,-XX:NewSize,-XX:MaxNewSize,-XX:MaxPermSize,-XX:PermSize,-XX:SurvivorRatio,-XX:PretenureSizeThreshold,-XX:MaxTenuringThreshold就基本可以配置内存启动时的分配情况。但是,具体配置多少?设置小了,频繁GC(甚至内存溢出),设置大了,内存浪费。结合前面对于内存区域和其作用的学习,尽量考虑如下建议:

  1. -XX:PermSize尽量比-XX:MaxPermSize小,-XX:MaxPermSize>= 2 * -XX:PermSize, -XX:PermSize> 64m,一般对于4G内存的机器,-XX:MaxPermSize不会超过256m;
  2. -Xms =  -Xmx(线上Server模式),以防止抖动,大小受操作系统和内存大小限制,如果是32位系统,则一般-Xms设置为1g-2g(假设有4g内存),在64位系统上,没有限制,不过一般为机器最大内存的一半左右;
  3. -Xmn,在开发环境下,可以用-XX:NewSize和-XX:MaxNewSize来设置新生代的大小(-XX:NewSize<=-XX:MaxNewSize),在生产环境,建议只设置-Xmn,一般-Xmn的大小是-Xms的1/2左右,不要设置的过大或过小,过大导致老年代变小,频繁Full GC,过小导致minor GC频繁。如果不设置-Xmn,可以采用-XX:NewRatio=2来设置,也是一样的效果;
  4. -Xss一般是不需要改的,默认值即可。
  5. -XX:SurvivorRatio一般设置8-10左右,推荐设置为10,也即:Survivor区的大小是Eden区的1/10,一般来说,普通的Java程序应用,一次minorGC后,至少98%-99%的对象,都会消亡,所以,survivor区设置为Eden区的1/10左右,能使Survivor区容纳下10-20次的minor GC才满,然后再进入老年代,这个与 -XX:MaxTenuringThreshold的默认值15次也相匹配的。如果XX:SurvivorRatio设置的太小,会导致本来能通过minor回收掉的对象提前进入老年代,产生不必要的full gc;如果XX:SurvivorRatio设置的太大,会导致Eden区相应的被压缩。
  6. -XX:MaxTenuringThreshold默认为15,也就是说,经过15次Survivor轮换(即15次minor GC),就进入老年代, 如果设置的小的话,则年轻代对象在survivor中存活的时间减小,提前进入年老代,对于年老代比较多的应用,可以提高效率。如果将此值设置为一个较大值,则年轻代对象会在Survivor区进行多次复制,这样可以增加对象在年轻代的存活时间,增加在年轻代即被回收的概率。需要注意的是,设置了 -XX:MaxTenuringThreshold,并不代表着,对象一定在年轻代存活15次才被晋升进入老年代,它只是一个最大值,事实上,存在一个动态计算机制,计算每次晋入老年代的阈值,取阈值和MaxTenuringThreshold中较小的一个为准。
  7. -XX:PretenureSizeThreshold一般采用默认值即可。

 

 

url: jstat 命令详解


1 jstat -gccause 4079  2000

 

 

 

S0:幸存1区当前使用比例
S1:幸存2区当前使用比例
E:伊甸园区使用比例
O:老年代使用比例
M:元数据区使用比例
CCS:压缩使用比例
YGC:年轻代垃圾回收次数
FGC:老年代垃圾回收次数
FGCT:老年代垃圾回收消耗时间
GCT:垃圾回收消耗总时间

 

2 jstat -gc 4079  2000

 

 

 

S0C:第一个幸存区的大小
S1C:第二个幸存区的大小
S0U:第一个幸存区的使用大小
S1U:第二个幸存区的使用大小
EC:伊甸园区的大小
EU:伊甸园区的使用大小
OC:老年代大小
OU:老年代使用大小
MC:方法区大小
MU:方法区使用大小
CCSC:压缩类空间大小
CCSU:压缩类空间使用大小
YGC:年轻代垃圾回收次数
YGCT:年轻代垃圾回收消耗时间  每次YGC耗时 = YGCT/YGC

FGC:老年代垃圾回收次数

FGCT:老年代垃圾回收消耗时间
GCT:垃圾回收消耗总时间

 

调优的目标

需要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调整JVM参数 调整S0 S1 EC OC区域大小

经过一定时间的调优,我们基本上可以使得YGC的次数减少,耗时短,FGC次数尽量少,此时JVM的调优算是一个好的结果。

 

调优总结

年轻代大小选择

  响应时间优先的应用:尽可能设大,直到接近系统的最低响应时间限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此种情况下,年轻代收集发生的频率也是最小的。同时,减少到达年老代的对象。

  吞吐量优先的应用:尽可能的设置大,可能到达Gbit的程度。因为对响应时间没有要求,垃圾收集可以并行进行,一般适合8CPU以上的应用。

年老代大小选择

  响应时间优先的应用:年老代使用并发收集器,所以其大小需要小心设置,一般要考虑并发会话率和会话持续时间等一些参数。如果堆设置小了,可以会造成内存碎片、高回收频率以及应用暂停而使用传统的标记清除方式;如果堆大了,则需要较长的收集时间。

  最优化的方案,一般需要参考以下数据获得:

    并发垃圾收集信息

    持久代并发收集次数

    传统GC信息

    花在年轻代和年老代回收上的时间比例

    减少年轻代和年老代花费的时间,一般会提高应用的效率

  吞吐量优先的应用:一般吞吐量优先的应用都有一个很大的年轻代和一个较小的年老代。原因是,这样可以尽可能回收掉大部分短期对象,减少中期的对象,而年老代尽存放长期存活对象。 较小堆引起的碎片问题 因 为年老代的并发收集器使用标记、清除算法,所以不会对堆进行压缩。当收集器回收时,他会把相邻的空间进行合并,这样可以分配给较大的对象。但是,当堆空间 较小时,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出现“碎片”,如果并发收集器找不到足够的空间,那么并发收集器将会停止,然后使用传统的标记、清除方式进行回收。如果出 现“碎片”,可能需要进行如下配置:

  -XX:+UseCMSCompactAtFullCollection:使用并发收集器时,开启对年老代的压缩。

  -XX:CMSFullGCsBeforeCompaction=0:上面配置开启的情况下,这里设置多少次Full GC后,对年老代进行压缩

 

调优方法


一切都是为了这一步,调优,在调优之前,我们需要记住下面的原则:

  1. 多数的Java应用不需要在服务器上进行GC优化;
  2. 多数导致GC问题的Java应用,都不是因为我们参数设置错误,而是代码问题;
  3. 在应用上线之前,先考虑将机器的JVM参数设置到最优(最适合);
  4. 减少创建对象的数量;
  5. 减少使用全局变量和大对象;
  6. GC优化是到最后不得已才采用的手段;
  7. 在实际使用中,分析GC情况优化代码比优化GC参数要多得多;

GC优化的目的有两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305/10/15643_269388816.shtml):

  • 将转移到老年代的对象数量降低到最小;
  • 减少full GC的执行时间;

为了达到上面的目的,一般地,你需要做的事情有:

  • 减少使用全局变量和大对象;
  • 调整新生代的大小到最合适;
  • 设置老年代的大小为最合适;
  • 选择合适的GC收集器;

在上面的4条方法中,用了几个“合适”,那究竟什么才算合适,一般的,请参考上面“收集器搭配”和“启动内存分配”两节中的建议。但这些建议不是万能的,需要根据您的机器和应用情况进行发展和变化,实际操作中,可以将两台机器分别设置成不同的GC参数,并且进行对比,选用那些确实提高了性能或减少了GC时间的参数。

真正熟练的使用GC调优,是建立在多次进行GC监控和调优的实战经验上的,进行监控和调优的一般步骤为:
1,监控GC的状态
使用各种JVM工具,查看当前日志,分析当前JVM参数设置,并且分析当前堆内存快照和gc日志,根据实际的各区域内存划分和GC执行时间,觉得是否进行优化;
2,分析结果,判断是否需要优化
如果各项参数设置合理,系统没有超时日志出现,GC频率不高,GC耗时不高,那么没有必要进行GC优化;如果GC时间超过1-3秒,或者频繁GC,则必须优化;
注:如果满足下面的指标,则一般不需要进行GC:

  • Minor GC执行时间不到50ms;
  • Minor GC执行不频繁,约10秒一次;
  • Full GC执行时间不到1s;
  • Full GC执行频率不算频繁,不低于10分钟1次;

3,调整GC类型和内存分配
如果内存分配过大或过小,或者采用的GC收集器比较慢,则应该优先调整这些参数,并且先找1台或几台机器进行beta,然后比较优化过的机器和没有优化的机器的性能对比,并有针对性的做出最后选择;
4,不断的分析和调整
通过不断的试验和试错,分析并找到最合适的参数
5,全面应用参数
如果找到了最合适的参数,则将这些参数应用到所有服务器,并进行后续跟踪。

 

posted @ 2020-12-30 16:28  虚空中的天行者  阅读(23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