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芯片板级连接的介绍

  在芯片模块(或电子系统)中,“板级连接” 指的是以电路板(通常是 PCB,印刷电路板)为载体,实现模块内部各元器件、芯片与外部接口之间的电气连接和机械固定的方式。它是电子系统中 “板级”(介于芯片级和系统级之间)的核心连接形式。

具体理解:

连接的载体:

  核心是 “电路板”,所有需要连接的元件(如芯片、电阻、电容、连接器等)都安装在 PCB 上,通过 PCB 内部的铜箔走线、焊盘等实现电气导通。
连接的对象:

同一电路板上的芯片与其他元器件(如 CPU 与内存芯片、电源芯片与负载等);

电路板与外部设备(如通过板端连接器连接电缆、其他子板等)。

核心作用:
实现电信号(数据、控制信号)和电源的传输,同时通过机械结构(如焊接、卡扣)固定元件,保证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常见的板级连接形式

  焊接连接:最基础的形式,如 SMT(表面贴装技术,芯片、元件通过焊锡固定在 PCB 焊盘上)、THT(通孔插装技术,元件引脚穿过 PCB 孔后焊接)。

  连接器连接:用于可拆卸或灵活连接的场景,如板对板连接器(连接两块 PCB)、排针排母、USB 接口、射频连接器等。

  柔性连接:通过柔性电路板(FPC)或柔性扁平电缆(FFC)实现,适用于需要弯曲、空间受限的场景(如手机屏幕与主板的连接)。

  压接 / 弹片连接:无需焊接,通过机械压力实现导通(如部分高可靠性工业设备中的连接)。

2、与其他层级连接的区别

  芯片级连接:指芯片内部的连接(如晶圆上的金属布线、芯片引脚与内部电路的键合),尺度在微米级

  系统级连接:指多个模块 / 子系统之间的连接(如设备与设备之间的线缆连接),尺度更大

  “板级连接” 介于两者之间,尺度在毫米级到厘米级,是单个电路板或相邻电路板之间的连接。

3、重要性

  板级连接的设计直接影响电子系统的性能(如信号完整性、传输速率)、可靠性(如抗振动、耐温)、成本和小型化能力。
例如,高速芯片模块需优化 PCB 走线减少信号损耗,工业设备需强化连接器的机械固定以抗振动等等。
posted @ 2025-07-25 19:41  叉叉星  阅读(28)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