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的esd测试

  静电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人体带电、机器摩擦带电等),电压可高达数万伏。芯片内部的半导体器件(如MOS管的氧化层、PN结)对静电极其敏感:

    • 静电放电时会产生瞬时大电流(峰值可达几十安培)和高电压,可能击穿芯片的氧化层、烧毁有源器件,或导致参数漂移、功能失效(永久性或临时性)。
    • 芯片在生产、运输、装配及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接触静电。

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放电)测试的目的是验证芯片在遭遇一定强度的静电放电后,仍能保持正常功能,避免因静电导致的产品失效。

1、ESD测试的核心流程

  芯片级ESD测试主要依据JEDEC标准(如JESD22-A114/HBM、JESD22-A115/MM、JESD22-A116/CDM),流程如下:

    ①测试准备

      样品:选取合格芯片(需先通过功能和参数测试),数量通常为3-5颗。

      环境:温度23±5℃,相对湿度30%-60%(避免极端湿度影响静电积累)。

      设备:静电发生器(模拟不同放电模型)、探针台、功能测试仪。

    ②放电模式选择

      根据测试模型(HBM/MM/CDM)选择对应的放电方式:

        接触放电(如HBM、MM):放电枪直接接触芯片引脚,施加预设电压。

        空气放电(部分场景):放电枪靠近引脚(不接触),通过空气击穿产生放电(模拟非接触静电)。

    ③电压施加与测试

      从低电压开始(如250V),逐步升高至目标电压(如2kV、4kV)。

      每个电压等级下,对芯片的输入/输出引脚、电源/地引脚分别进行正/负电压放电(各多次,如10次/极性)。

    ④功能与参数验证

      每次放电后,测试芯片的功能(如逻辑运算、信号传输)和关键电参数(如漏电流、阈值电压)。

      若芯片未出现失效(无功能异常、参数超标),则判定该电压等级通过;反之则记录失效电压。

2、ESD测试的原理

  ESD测试的核心是**模拟真实场景中的静电放电过程,通过施加可控的静电脉冲,评估芯片的抗损伤能力**。不同放电模型对应不同的静电来源,原理差异如下:

    ①人体放电模型(HBM)

      场景:模拟人体带电后接触芯片(如操作员触摸引脚)。

      原理:等效电路为“人体电容(100pF)+ 人体电阻(1.5kΩ)”,放电时产生缓慢上升的电流(上升时间~10ns,峰值电流随电压增加),测试芯片能否承受该电流冲击。

    ②机器放电模型(MM)

      场景:模拟带电机器(如自动化设备)接触芯片(机器电容更小,放电更剧烈)。

      原理:等效电路为“机器电容(200pF)+ 低电阻(0Ω)”,放电电流峰值更高、上升更快(~1ns),考验芯片对快速大电流的耐受能力。 

    ③带电器件模型(CDM)

      场景:模拟芯片自身带电后接触接地物体(如芯片从料盒取出时带电,接触PCB接地端)。 

      原理:芯片先充电至预设电压,再通过引脚瞬间接地,放电电流极快(上升时间<1ns),主要考验芯片内部引线和封装的抗瞬态能力。

3、核心测试参数(不同模型的典型电压等级)

  不同放电模型的测试电压差异较大,以下为常见标准(通过等级根据产品需求定义):

测试模型 核心参数(典型电压) 应用场景
人体放电模型(HBM) 250V、500V、1kV、2kV、4kV、8kV 消费电子、工业芯片(最常用)
机器放电模型(MM)  250V、500V、1kV 自动化生产场景(机器接触)
带电器件模型(CDM) 250V、500V、1kV、2kV、4kV  高速装配场景(芯片自带电)

 

posted @ 2025-07-23 15:36  叉叉星  阅读(238)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