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学习笔记(25)——PCB常用规则(Routing)

Routing

布线规则设置:
布线规则中着重关注的是线宽规则和过孔规则。在进行PCB设计时一般需要用到阻抗线,对每一层的线宽要求是不一致的,同时考虑到电源特性,对电源走线线宽有特殊线宽的要求。

Width(线宽)(!!!!!)

1、电源用于载流 线宽加粗
2、非阻抗走线 根据生产要求
大于6mil 6-4mil 小于4mil
3、阻抗走线如50欧姆 100欧姆差分 90欧姆差分 ,需要进行计算获得线宽
image


当在PCB设计中走线需要更改线宽,在走线的状态下执行Shift+W命令后,但没有自己所需要的线宽可以选择,因此,AD软件就提供了走线线宽选择的偏好设置。单击PCB界面右上角系统参数图标
或者快捷键OP打开优选项,在PCB Editor-Interative Routing中点击“偏好的交互式布线宽度”,在所弹出的窗口进行添加或删除,如图所示image
image
当选择的走线无法生效时,请确保走线在规则允许范围内
image
规则的优先级设置
如果利用了规则叠加的方法进行规则设置,因为考虑到有些对象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需要设置规则的优先级来进行适配对象的区分。比如“All”,这个代码是包含“IsTrack”、“IsVia”等对象的,假如设置了“IsTrack-All”的间距为6mil,“All-All”的间距为5mil,这个时候必须把“IsTrack-All”间距规则放在“All-All”的前面,否则系统无法识别。


走线规则没有起作用时,确保规则是否“使能!
1、规则优先级有没有设置
2、规则有没有把使能开关打开

Routing Topology(布线拓扑结构)

定义
多个元器件间信号走线的连接方式,影响信号延迟和反射。
常见类型
星形拓扑(Star):各分支从中心点等长引出,适用于多负载时钟信号,减少偏斜(Skew)。
菊花链(Daisy Chain):信号依次串联,适合地址 / 数据总线,降低节点间反射。
点对点(Point-to-Point):直接连接,用于高速差分信号(如 PCIe、USB)。

Routing Priority(布线优先级)

定义
不同信号类型的布线顺序,确保关键信号优先布线。
优先级策略
高速信号(如时钟、DDR 数据)> 电源 / 地网络 > 低速信号(如 GPIO、UART)。
差分对 > 单端信号,避免交叉干扰。
敏感信号(如模拟信号)需优先隔离,远离噪声源(如开关电源、时钟)。

Routing Layers(布线层)

定义
PCB 的导电层,分为信号层、电源层、地层。
分层原则
信号层:外层(Top/Bottom)适合低频信号,内层(Inner Layer)适合高速信号(屏蔽 EMI)。
电源 / 地层:相邻层配对(如 Layer2 电源,Layer3 地),利用层间电容滤波,减少电源噪声。
层叠结构:对称设计(如 4 层板:Top-Sig/Gnd-Pwr-Bottom),降低板弯和串扰。

Routing Corners(布线拐角)

定义
走线转弯处的形状,影响信号完整性和 EMI。
设计规范
45° 拐角:避免直角产生的电磁辐射和尖端放电,减少传输线阻抗突变。
圆弧拐角:用于超高速信号(如射频),进一步降低反射和寄生电容。
禁止直角 / 锐角:易导致蚀刻缺陷和电场集中。

Routing Via Style(过孔类型)(!!!!!)

定义
连接不同板层的金属化孔,分为通孔、盲孔、埋孔。
类型与应用
通孔(Through Hole):贯穿全层,成本低,适用于低频信号。
盲孔(Blind Via):从表层连接至内层,减少外层出线密度(如手机 PCB)。
埋孔(Buried Via):内层间连接,节省表层空间,用于高密度封装(如 BGA)。
热设计:电源过孔需加大孔径(如 12mil)并增加焊盘,提升散热能力。
孔规则设置
过孔规则设置是设置布线中过孔的尺寸,可以设置的参数有过孔焊盘的直径和过孔中的通孔直径,也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和优选值。设置时须注意孔径直径和焊盘直径的差值不宜过小,否则将不宜于制板加工
常规设置为0.2mm及以上的孔径大小,一般的为了考虑成本设置为0.3mm,也就是12mil的孔径。
焊盘大小的计算公式一般为
(2N正负2mil)N为孔径大小

孔环(从孔径边缘到焊盘边缘的大小) >= 4mil

image
需要注意Routing Via Style只是一个检查规则,它不会根据你修改的规则去实时更改过孔的大小,而是到最后去检查放置的过孔是否符合规则要求(需要与线宽规则进行区别)

如果需要提示的话可打开在线DRC
image
image

那么如何修改默认过孔大小?
可以进入设置——>PCB editor ——> defaults找到via进行修改
image

对于电源附近的过孔需要单独设置过孔规则(加大)如:
image

Fanout Control(扇出控制)

定义
从 BGA 或 QFP 等密脚距元件引脚引出走线的策略。
扇出规则
对于 0.5mm 间距 BGA,采用 “1 过孔 / 引脚” 或 “2 引脚共用 1 过孔” 模式。
优先扇出电源 / 地引脚,减少内层过孔冲突。
层分配:扇出层通常为表层,过孔连接至内层信号层,避免跨层干扰。

Differential Pairs Routing(差分对布线)(!!!!!)

定义
成对传输相位相反的信号(如 USB、HDMI),利用共模抑制减少噪声。
关键规则
等长与等距:长度偏差 ≤ 10mil,间距保持 2× 线宽(降低串扰)。
阻抗匹配:差分阻抗(如 100Ω)通过线宽、间距和层厚计算。
连续换层:换层时需成对添加过孔,避免参考平面断裂导致阻抗突变。
隔离处理:远离单端信号和电源层,必要时用地线包围差分对。
差分对的添加
在原理图或者PCB中都可以添加差分对
在原理图中添加差分对需要注意两根差分线的名称需要有所关联,且需要用后缀来区分(如_N或者_P等等)
在PCB中添加差分线的操作如下:
1、打开PCB切换至Differential Pairs Editor,默认面板如下
image
2、点击添加,在跳出的界面中输入对应的正网络和负网络,输入差分对名称,最后点击确定完成差分对的创建
image

2、从网络创建(通过网络名称进行适配),点击从网络创建,在弹出的界面中输入在原理图中区分差分线时用到的后缀如:,最后点击执行即可创建差分线
image
2、通过脚本来进行添加,在PCB上点击对应的差分线即可以完成添加
image

差分线的规则设置
1、添加差分线的类(CLass)
快捷键DC ——> Differential Pairs classes,添加差分线阻抗类别(如90欧姆或者100欧姆)
image
2、将添加好的差分线进行分类
image
3、根据不同类别的差分,分别计算线宽
阻抗计算链接:https://shop.fany-eda.com/impedance
image
点击计算后,会给出几种方案,需要根据方案中的阻抗值适当调整线宽和线距以便生产
image
4、根据计算出来的线宽和线距,设置差分线的布线规则
image

posted @ 2025-05-16 13:21  叉叉星  阅读(2262)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