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漫谈读后感

作者以一种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我们揭示了软件架构的本质与核心价值。它并非仅仅是代码堆砌的艺术,而是对系统逻辑、业务需求、性能考量、可扩展性、可维护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权衡与设计的过程。作者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阐述了良好的架构设计如何影响并决定着项目的成败,使我对架构设计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书中详尽介绍了各种主流架构模式,如单体架构、SOA架构、微服务架构以及云原生架构等,并从历史发展脉络的角度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这一部分的内容让我既理解了架构模式的演变历程,又掌握了选择和应用架构模式的策略与技巧。

此外,《架构漫谈》一书中,作者特别强调了架构师的角色定位和职责。架构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更要拥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优秀的沟通协调能力,能在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技术环境下,为系统构建起稳固而又灵活的基础。这一点对我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同时,我还了解到了一些东西:

什么是架构:

架构产生的必要条件包括:

  1. 必须由人执行的工作;
  2. 每个人的能力有限;
  3. 每个人的时间有限;
  4. 人们对目标系统有更高要求;
  5. 目标系统的复杂性超出单个人的能力范围。

架构的本质是对目标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构建过程,具体体现为:

  • 根据要解决的问题,明确目标系统的边界;
  • 基于某个原则对系统进行有效的切分,以便不同的角色可以并行或串行地高效开展工作;
  • 设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保证各个切分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
  • 合并这些部分,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以完成目标系统的所有工作。

架构成为一种主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旨在提升效率、质量和适应性。不论是建筑、企业、国家、组织,还是音乐、色彩、软件等领域,架构的核心都是对问题的识别、分解、重组及解决方案的设计。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产物,更是包含了深刻的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元视角的综合应用。架构产出物包括拆分和合并的原则、逻辑以及对应的组织角色和核心能力需求等要素。总结起来,架构是人类智慧在面临复杂性和挑战时创造秩序和协同的重要手段。

认识概念是理解架构的基础

文章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杯子”、“桌子”为例,揭示了概念并非简单指向实体物品本身,而是其所承载的功能或作用。例如,杯子解决的是人单手持握并能盛放液体的需要,而桌子则是为了解决人在坐姿状态下手部活动支撑和平稳放置物品的问题。这样的解读有助于我们跳出表象,洞察事物内在的目的和价值。

文中进一步阐述了抽象的概念,指出抽象并非用于定义事物,而是将多个概念中相似之处提取出来形成新概念的过程。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抽象的新概念并不等同于原概念,两者解决的问题可能存在差异,如杯子与容器的关系。

作者提倡架构师应该具备准确识别和理解概念的能力,因为这是架构工作的基石。在面对新技术或新领域的挑战时,若能迅速抓住核心概念,理解其背后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则有助于快速有效地学习和应用。这对于架构设计、技术选型乃至创新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无论是架构设计还是其他领域的知识学习,都需要从深层次理解概念出发,挖掘概念背后的实际需求和目的,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系统设计、高效学习和问题解决。

总结起来,《架构漫谈》是一部极具启发性和实用性的专业书籍,它不仅仅提升了我的架构设计理论水平,更是对我今后工作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我深深意识到架构设计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决策,更是关乎团队协作、项目管理乃至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把书中的理念与知识融入到日常开发与项目管理中,以此推动项目的成功实施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posted @ 2024-02-28 19:42  傲世小苦瓜  阅读(6)  评论(1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