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 内容
课程社区 首页 - 2025年春季软件工程(罗杰、任健)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班级博客 - 博客园
作业要求 [I.1] 个人作业:阅读和提问 - 作业 - 2025年春季软件工程(罗杰、任健) - 班级博客 - 博客园
课程目标 掌握软件工程核心方法论与实践能力
作业帮助 通过批判性提问深化对协作模式、测试策略、敏捷实践的理解

问题一

引用

讲义3:在结对编程模式下,一对程序员肩并肩地、平等地、互补地进行开发工作。两个程序员并排坐在一台电脑前,面对同一个显示器,使用同一个键盘,同一个鼠标一起工作。

我的思考
若结对双方技术栈差异显著(如一人仅熟悉前端,另一人专精后端),是否会导致代码理解不同步,从而削弱协作效率?此时是否必须要求双方均为全栈开发者?若无法满足,是否存在其他实践方式来维持结对编程的核心价值?


问题二

引用

讲义2:代码的作者最了解代码的目的、特点和实现的局限性。所以,写单元测试没有比作者更适合的人选了。

我的思考
代码作者编写测试时,其固有思维可能遮蔽潜在漏洞(人总会有思维定势)。这是否意味着“最了解代码的人”反而容易成为“最盲目的测试者”?是否有必要引入交叉评审或测试用例设计规范来规避此类风险?


问题三

引用

讲义4:如果你的团队很弱,强行套用Scrum可能适得其反,需多次Sprint才能步入正轨。

我的思考
若团队能力不足(如临时组队的大学生),如何在不具备“自组织、跨职能”属性的前提下适配Scrum?是否应适当简化流程以降低实践门槛?


问题四

引用

讲义5:PM主导的产品往往“不犯大错”,通过稳定迭代超越对手,如微软的长期策略。

我的思考
“不犯大错”虽能规避风险,但可能导致团队回避创新尝试。例如,过度保守是否会让项目错失某些潜力很大的技术风口?作为资源有限的学生团队,是否应在“稳健”与“激进”间寻找平衡点?


问题五

引用

讲义5:测试人员需在项目初期深度介入开发工作,而非被动等待测试阶段。

我的思考
若测试与开发的界限过于模糊(如测试人员参与需求设计),是否可能导致职责混乱?反之,若界限过严,是否会降低测试效能?怎样才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posted on 2025-03-09 17:45  Xav-L  阅读(12)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