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历史

现代文艺解释学和接受美学术语。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认为,历史决不重复过去的东西,它是可能性与现实性、过去与现在的统一。解释者在效果历史的环境下发现自己所处的“情境”,他必须在此情境中借助他从传统中承袭来的偏见来理解传统。姚斯发展了伽达默尔的理论,把文学史看成文学效果的历史。他将读者放在决定文学价值的重要地位上,进而把文学史看成读者接受作品和作品在读者中产生影响的历史。在他看来,文学史是作家、作品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史,是文学被读者接受的历史。他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并不是客观的,而是与读者的价值体验有着密切关系。一部新的文学作品,不可能在信息真实中以绝对新的姿态展示自身,但它却可以通过预示、暗示、特征显示,预先为读者提示出一种特殊的接受,可以唤醒读者以往阅读的记忆,将读者导入特定的体验中,并唤起他的期待。于是,读者这种期待便在阅读中或激发,或改变、或重新定向、或实现。每个读者天资、经历和修养不同,作品就会对每个人呈现出不同的意义,因此,文学的历史就不仅是作家和作品史,而是作品的效果史。

知识来源:马国泉,张品兴,高聚成 主编.新时期新名词大辞典.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第1050页.

posted on 2013-04-06 16:32  o0松鼠0o  阅读(383)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