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om __future__ import p_adic_decade
本文为 第三届你要魔怔大杯鲜花,3rd Mozheng, Big Cup of Flowers!!1 投稿作品.
书写十进制数时会用 0d
作为前缀.无特殊标记时使用 0d11 进制,用 A 代表 0d10.
本文如有任何数学上的 bug 均是作者在胡说八道,欢迎指正.
距离那事发生已经整整 10 年了.时间快得像夏日午后的骤雨,还没回过神,地上就只剩湿漉漉的痕迹.
学校西边那栋爬满藤蔓的旧教学楼,终于开始拆了.机器轰鸣,尘土在阳光里飘忽不定.几个月前,机器还没有开进这里,在一段空闲时间里,我偷偷溜进去过一次.空气里是灰尘、朽木和陈年粉笔灰混合的味道,光线穿过破窗,在空荡的走廊上投下斜斜的光柱.就在三楼一间教室年久失修的后排柜子里,我发现了它们.
几个月后,我坐在操场边的老槐树下,翻看这些被遗忘的硬壳笔记本.指腹蹭过粗糙的纸面,纸页早已泛黄卷边,伴随着一股若有若无的霉味.字迹有些模糊,记录的似乎是旧时代低考前的焦虑和冲刺计划.我对那个时代并无太多的记忆,但由笔记本上的字来看,那真是个难以想象的时代.一切都被排序,一切都要分出个绝对的高低.低考,按笔记里的说法,由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组成,最终合成一个庞大的总分.这个总分越高,你面前可供选择的大学门就开得越大.人人争先,为了挤进那扇窄门,为了名校,或是为了校名——笔记里也提到有人拼死拼活考进 Pig Kingdom University,付出的代价是在不喜欢的课堂上如坐针毡,对着味同嚼蜡的课本死记硬背到深夜.那时的前路,似乎就是一条笔直向上、狭窄得让人窒息的阶梯,不容半分偏离.
在那之前,p-adic 数是个冷门的名词,了解最基本概念的人也寥寥无几,不是数学专业的学生,就是研究密码学的.笔记里唯一一次出现还是这个人闲着无聊想写点东西,投稿给一个叫「第三届你要魔怔大杯鲜花」的不知道什么东西,也是够魔怔了.
10 年之后的现在, p-adic 数已经和实数一样,成为了生活中的常客.当然,大部分时候都取 \(p=10\),这是最顺手的选择.现在数论是小学数学必学的内容,但看笔记本里的内容,它曾经只存在于数学选修课本里——哦,这是更久远的事了,这些选修课本早在 1A 年前就已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现在的低考,我们的总分本身就是一个 10-adic 数.想上一所大学、一个专业,不再需要你把所有人都踩在脚下,爬到那个唯一的顶峰.关键在于,你的分数(比如 \(114514\))和这个专业要求的分数(比如 \(123A4514\))之间,在 10-adic 度量下的距离够不够近:\(| 114514 - 123A4514 |_{10} = 10^{-4}\),这意味着匹配度非常高.不同的专业,就像一棵巨大 10 叉树上的分支,各自指向独特的能力维度和发展方向.你不再需要成为通才,只需要在属于你的那棵子树上,找到那个与你邻近的位置就好.
午后的阳光有些晃眼,我收起那本沉重的笔记本,仿佛合上了一个遥远时代的棺盖.老槐树的影子被拉长了,远处拆楼的轰鸣声似乎也暂时停歇.该走了.
穿过操场,走出校门,城市的脉搏依旧跳动,但驱动它的血液,似乎已悄然更换.最深刻的改变,并非那些炫目的科技,而是弥漫在空气中,关于「什么才值得追求」「怎样才算成功」的集体认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向.
笔记本里描绘的那个世界,像一张巨大的排行榜.所有人都被驱赶着,沿着一条狭窄的、名为「优秀」的阶梯向上爬.顶尖的学校、光鲜的职业、令人咋舌的薪水……这些都是挂在阶梯高处的诱人标签.价值被压缩成一个数字,一个在单一维度上可以清晰比较的刻度.
十年过去,一场静默的革命早已完成.基本生存不再是悬于头顶的利剑,人人得以追寻各自独特的价值.
在我身旁,一辆造型独特的公共悬浮巴士安静地驶过.它的侧身没有喷涂固定的线路编号,取而代之的是一组不断流淌变幻的、如同某种独特指纹般的动态标识.这标识,是它所能理解和满足的复杂出行需求组合的无声宣言.
曾经,人们挤在站台,焦虑地盯着时刻表,只为抢上那班最快直达的车.如今,乘客只需让终端悄然分析自己此刻真正的需要——是追求极速,还是需要片刻的宁静?是想顺路完成一件小事,还是对座位的舒适度有特别的要求?终端会清晰指引:走向那辆标识与你此刻生命节奏、深层渴望最相契合的巴士.
我看到,一位行色匆匆的商务人士和一位捧着书本的学生,先后踏上了同一辆车.他们也许去往不同的物理坐标,却可能因为都渴望一段不被打扰的专注时间,而被智慧地聚集.效率不再仅仅是物理时间的最小化,更是个体需求被深度理解、精准回应和人性化满足的「契合度」.这种契合,让去往不同目的地的人们,在短暂的旅途中也能共享一种无形的共鸣.
巴士汇入流动的城市之光.我站在原地,背包里那本记录着竞争与排名的旧笔记本,仿佛也卸下了沉重的过往.远处拆楼的轰鸣,是旧时代固执的余音.而这辆巴士所象征的转变——从追逐唯一的、线性的速度极值,到尊重万千种独特的需求节奏,寻找最深的邻近与共鸣——正悄然编织着崭新的世界图景.价值,终于挣脱了那根紧绷的实数轴,在理解与契合的广阔天空下,如同散落在不同邻近域中的星辰,在各自精微的尺度上,找到了被看见、被珍视的轨道,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