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LLM大模型算法面试题:大模型 LLM的架构介绍? - 教程
LLM大模型架构全景解析:从Transformer基石到工业级链路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的能力突破,本质上依赖于其模块化、可扩展的架构设计。
- 当前主流LLM(如GPT系列、文心一言、Llama等)均以Transformer为核心基石,通过
“基础组件堆叠-范式选型-预训练微调-部署优化”的全链路设计,实现对语言的理解与生成。 - 本文将拆解LLM架构的核心模块、主流范式及完整链路,并附流程图直观呈现。
一、架构核心基石:Transformer及其关键组件
LLM的“骨架”源于2017年谷歌提出的Transformer架构,其摒弃了传统RNN的序列依赖缺陷,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和“多层堆叠”实现高效的特征学 习。
- Transformer是一个“编码器-解码器(Encoder-Decoder)”双结构框架,LLM的架构演化本质是对这一基础框架的“裁剪与强化”。
1. Transformer核心组件(LLM能力的最小单元)
Transformer的每层网络由“自注意力层”和“前馈神经网络层”组成,辅以归一化和残差连接,四大组件共同支撑起模型的基础能力:
| 核心组件 | 核心作用 | 技术细节 |
|---|---|---|
| 自注意力机制(Self-Attention) | 公司)就是解决“长距离依赖”问题,让模型动态捕捉文本中任意位置的关联(如“苹果”是水果还 | 通过Query(查询)、Key(键)、Value(值)计算注意力权重,量化不同token的关联强度; Multi-Head Attention(多头注意力):并行计算多个“注意力头”,捕捉不同维度的关联特征(如句法、语义)。 |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