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基础-作用域

1. 作用域概述

通常来说,一段程序代码中所用到的名字并不总是有效和可用的,而限定这个名字的可用性的代码范围就是这个名字的作用域

作用域的使用提高了程序逻辑的局部性,增强了程序的可靠性,减少了名字冲突

JavaScript(es6前)中的作用域有两种:

  • 全局作用域
  • 局部作用域(函数作用域)

2. 全局作用域

作用于所有代码执行的环境(整个 script 标签内)或一个独立的 js 文件


3. 局部作用域

作用于函数内的代码环境, 因为跟函数有关系,所以也称为函数作用域


4. JS 没有块级作用域

  • 块作用域由 { } 包括

  • 在其他编程语言中(如 java、c#等),在 if 语句、循环语句中创建的变量,仅仅只能在本 if 语句、本循环语句中使用

    如下 Java 代码,有块级作用域:

if(true){
	int num = 123;
	system.out.print(num);  // 123
}
system.out.print(num);    // 报错

以上java代码会报错,是因为代码中 { } 即一块作用域,其中声明的变量 num,在 “{ }” 之外不能使用;

  • 而类似的 JavaScript 代码,Js中没有块级作用域,但不会报错(在ES6之前):
if (true) {
	var num = 123;
	console.log(123); //123
}
console.log(123);   //123

5. 变量的作用域

在JavaScript中,根据作用域的不同,变量可以分为两种:

  • 全局变量

    在全局作用域下声明的变量叫做全局变量(在函数外部定义的变量)

    • 全局变量在代码的任何位置都可以使用
    • 在全局作用域下 var 声明的变量 是全局变量
    • 特殊情况下,在函数内不使用 var 声明的变量也是全局变量(不建议使用)
  • 局部变量

    在局部作用域下声明的变量叫做局部变量(在函数内部定义的变量)

    • 局部变量只能在该函数内部使用
    • 在函数内部 var 声明的变量是局部变量
    • 函数的形参实际上就是局部变量

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区别

  • 全局变量: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使用,只有在浏览器关闭时才会被释放,因此比较占内存
  • 局部变量:只在函数内部使用,当其所在的代码块被执行时,会被初始化;当代码块运行结束后,就会被释放,因此更节省内存空间(建议)

6.作用域链

如果函数中还有函数,那么在这个作用域中就又可以诞生一个作用域,根据在内部函数可以访问外部函数变量的这种机制,用链式查找决定哪些数据能被内部函数访问,就称为作用域链

作用域链:采取就近原则的方式来查找变量最终的值

function f1() {
    var num = 123;
    function f2() {
        console.log( num ); // 123
    }
    f2();
}
var num = 456;
f1();

7. 预解析


7.1 预解析的概念

JavaScript 代码是由浏览器中的 JavaScript 解析器来执行的。JavaScript 解析器在运行 JavaScript 代码的时候分为两步:

  • 预解析:在当前作用域下, JS 代码执行之前,浏览器会默认把带有 var 和 function 声明的变量在内存中提到前面声明或者定义

  • 代码执行: 从上到下执行JS语句

注意:预解析会把变量和函数的声明在代码执行之前执行完成


7.2 变量预解析

预解析也叫做变量、函数提升。

变量提升(变量预解析): 变量的声明会被提升到当前作用域的最上面,变量的赋值不会提升

console.log(num);  // undefined
var num = 10;
console.log(num);  // 报错

7.3 函数预解析

函数提升:函数的声明会被提升到当前作用域的最上面,但是不会调用函数

fn();
function fn() {
    console.log('打印');
}

// 等价于:提升函数声明到最上面
function fn() {
    console.log('打印');
}
fn();  // 函数的调用排到了后面,所以可以正常调用

7.4 函数表达式声明函数问题

函数表达式创建函数,会执行变量提升,此时接收函数的变量名无法正确的调用:

fn();
var  fn = function() {
    console.log('想不到吧');
}

// 等价于:提升函数声明到最上面
var fn;
fn();
fn = function() {
    console.log('想不到吧');
}
// 结果:报错 ”fn is not a function"

8. 对象


8.1 对象的相关概念

  • 什么是对象?

    Object 是复杂数据类型

    对象是一组无序的相关属性和方法的集合,所有的事物都是对象,例如字符串、数值、数组、函数等

    对象是由属性和方法组成的:

    • 属性:事物的特征,在对象中用属性来表示(常用名词)

    • 方法:事物的行为,在对象中用方法来表示(常用动词)

  • 为什么需要对象?

    为了让更好地存储一组相关联的数据,对象中为每项数据设置了属性名称,可以访问数据更语义化,代码结构清晰,表意明显,方便开发者使用


8.2 创建对象三种方式

1. 利用字面量创建对象

使用花括号 { } 里面包含了表达这个具体事物(对象)的属性和方法;采取键值对的形式表示

  • 键:相当于属性(方法)名
  • 值:相当于属性值,可以是任意类型的值(数字类型、字符串类型、布尔类型,函数类型等)
var star = {
    name : 'pink',
    sex : '男',
    sayHi : function () {
        alert('大家好啊~');
    }
};

2. 利用 new Object 创建对象

创建空对象:var andy = new Obect();

给空对象添加属性和方法:对象.属性 = 值;

obj.uname = 'wzq';
obj.age = 18;
obj.sayHi = function() {
		console.log('hi~');
	}

3. 利用构造函数创建对象

构造函数:抽象了对象的公共部分,封装到了函数里面,它泛指某一大类

创建对象:特指某一个,通过 new 关键字创建对象的过程我们也称为对象实例化

function 构造函数名(形参1,形参2,形参3) {
     this.属性名 = 参数;
     this.方法名 = 函数体;
}

构造函数的调用:

var obj = new 构造函数名(实参1,实参2,实参3)
console.log(obj.属性名);
obj.方法名();

以上代码中,obj 即接收到构造函数创建出来的对象

注意:

  • 构造函数名字首字母大写
  • 构造函数中不需要 return 就可以返回结果
  • 调用构造函数,必须用 new
  • 只要 new 构造函数名 就会创建一个对象

new关键字的作用

  1. 在构造函数代码开始执行之前,创建一个空对象
  2. 让 this 指向创建出来的空对象
  3. 执行构造函数的代码,给新对象添加属性和方法
  4. 在函数完成之后,返回这个新对象

8.3 对象的使用

访问对象的属性

  • 对象.属性名(这个小点可以理解为“的” )
  • 对象[‘属性名’](方括号里面的属性必须加引号)
console.log(star.name)     // 调用名字属性
console.log(star['name'])  // 调用名字属性

调用对象的方法对象.方法名()

star.sayHi(); // 调用sayHi方法

变量、属性、函数、方法总结

  • 变量和属性的相同点:他们都是用来存储数据的
    • 变量:单独声明赋值,单独存在
    • 属性:在对象里面的不需要声明,用来描述特征的
  • 函数和方法的相同点:都是实现某种功能,做某件事
    • 函数:单独存在的,通过 函数名() 的方式就可以调用
    • 方法:对象里面的函数称为方法,方法不需要声明,使用 对象.方法名() 的方式就可以调用,方法用来描述该对象的行为和功能

8.4 遍历对象

for... in 语句用于对数组或对象的属性进行循环操作(常用于对象)

for (变量 in 对象名字) {
    // 在此执行代码
}

变量:自定义,它需要符合命名规范,通常写为 k 或者 key

for (var k in obj) {
    console.log(k); 	// 输出属性名
    console.log(obj[k]); // 属性值
}

posted @ 2020-09-08 16:06  今夜星河漫漫  阅读(187)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