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的第一部分-整合管理

PMP的第一部分-整合管理
整合的作用:
1.资源分配,平衡需求(人力,资源,如变更情况)
2.研究各种备选方案(各种解决方案)
3.为实现目标而裁剪过程
4.管理各个项目的依赖关系
整合什么呢:(贯穿整个项目)
1.整合知识层面:(十大知识领域)
2.整合背景层面:(需求理解,商业价值)
3.整合过程层面:(如工作绩效信息转为绩效报告向上级汇报)
谁负责:项目整合管理整个(最终责任)由项目经理负责,整合管理的责任不能被授权或转移。
 
如何整合:项目经理被要求介入启动和结束项目,例如开展商业论证和效益管理,以便
更好地实现项目目标以及交付项目效益。
在适应型环境下,项目经理的关注点在于营造一个合作型的决策氛围,并确
保团队有能力应对变更。团队成员需要具备广泛的技能基础。
注:项目整合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新兴实践”
项目整合管理知识领域要求整合所有其他知识领域的成果。
⚫ 与整合管理过程相关的发展趋势包括:
➢ 使用自动化工具(如PMIS)
➢ 使用可视化管理工具(便于看到实时状态,促进知识转移,促进相关方参与到问题解决中)
➢ 项目知识管理(应对项目人员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
➢ 增加项目经理的职责(项目经理被要求介入启动和结束项目,例如开展商业论证和效益管理)
➢ 混合型方法(敏捷或其他迭代做法、商业分析技术--BA、组织变革管理方法等混合使用)

注:在敏捷和适应型环境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迭代和敏捷方法中:
团队成员以领域专家的身份参与整合管理:
----团队成员自行制定计划
----团队成员自行决定各个组件的整合方式
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对项目经理的期望不变,但把对具体产品的规划和交付授权给团队。
----项目经理的关注点在于营造一个合作型的决策氛围,确保团队有能力应对变更。团队成员有广泛技能(而不是狭窄领域),则更利于合作型决策氛围
 

 
7大过程:
1.制定项目章程
2.制定项目管理计划
3.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
4.管理项目知识
5.监控项目工作
6.实施整体变更控制
7.结束项目或阶段
 
1-制定项目章程(立项书)由发起人批准 (启动组)
作用:正式批准项目并授权项目经理,确立项目的正式地位。项目章程在项目执行组织(团队)与需求组织(客户)之间建立起伙伴关系。
项目章程一旦被批准,就标志着项目的正式启动。
应尽早确认并任命项目经理,最好在制定项目章程时就任命,且总应在规
划开始之前任命。(越早越好,但是最晚也要在规划之前)
项目章程可由发起人编制,或者由项目经理与发起机构合作编制。项目经
理应该参与项目章程的制定,以便更好地了解项目。
通过编制项目章程,来确认项目符合组织战略和日常运营的需要.
输入:
1. 商业文件:虽然商业文件是在项目之前制定的,但需要定期审核。既然
不是项目文件,项目经理就不可以对它们进行更新或修改,只可以提出
相关建议。
商业论证:决定项目是否值得投资,论证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包含商业需求和
成本效益分析。
效益管理计划:项目效益管理计划描述了项目实现效益的方式和时间,以及应制定
的效益衡量机制。
2. 协议(谅解备忘录,服务品质协议,意向书):为外部客户做项目时,通常就以合同的形式出现。
工具和技术:
1. 专家判断:任何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或接受过相关培训的个人或小组就是
专家。
2. 头脑风暴: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创意,更重视数量而非质量。
3. 焦点小组:主题专家 SME,默认同职能,比访谈更有利于互动交流。(多对多)
4. 访谈:一对一/多对多,直接交谈,在信任的环境下获取机密信息。
5. 会议管理:会前有明确的议程;会中切题,处理会议冲突;会后形成书面
的会议纪要;不要把不同的会议混在一起开;面对面的会议效果最好。
输出:
1. 项目章程
项目经理的职责和职权(项目章程中最重要的一点)
项目目的、目标、成功标准;
高层级需求、高层级项目描述、边界定义以及主要可交付成果;(范围)
总体里程碑进度计划;(进度)
预先批准的财务资源;(成本)
关键相关方名单;(资源的预分派)
整体项目风险;(风险)
项目退出标准(例如,在何种条件下才能关闭或取消项目或阶段);
发起人或其他批准项目章程的人员的姓名和职权。
(遇到高层级的、总体的、涉及到战略的、整个项目层面的,很有可能就是选择项
目章程;项目章程确保相关方在总体上就主要可交付成果、里程碑以及每个项目参
与者的角色和职责达成共识)
2. 假设日志
高层级的假设条件与制约因素通常纳入项目章程。
假设日志用于记录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假设条件和制约因素。
假设条件:不需验证即可视为正确、真实或确定的因素。
制约因素:对项目或过程的执行有影响的限制性因素。
 
2-制定项目管理计划(规划组后期)(由主要相关方批准)
作用:整合所有子计划为一份综合项目管理计划的过程。
特点:
1.应对敏捷性适应性强
2.渐进明细
3.基准化
1. 项目章程:项目团队把项目章程作为初始项目规划的起始点。
2. 其他过程的输出:其他规划过程所输出的子计划和基准。
 
工具和技术
1. 核对单(CheckList):指导项目经理制定计划或帮助检查项目管理计划
是否包含所需全部信息。
2. 引导:引导者确保参与者有效参与,互相理解,便于达成一致意见。
3. 会议:kick-off,规划尾开,是规划阶段要做的最后一件事情,旨在:
(1) 传达项目目标
(2) 获得团队对项目的承诺
(3) 阐明每个相关方的角色和职责
项目管理计划应该获得主要相关方的一致认可.
输出:(18个项目管理计划 其中有指南型计划,实体型基准.这些经过变更流程才可修改的)
综合的项目管理计划包括:范围管理计划、需求管理计划、进度管理计划、
成本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资源管理计划、沟通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采购管理计划、相关方参与计划、变更管理计划、配置管理计划。
范围基准、进度基准、成本基准。
绩效测量基准、项目生命周期描述、开发方法
项目管理计划是“文件”,但是不是“项目文件(33个 团队自行维护,如问题日志,工作记录)”,见P89页的表4-1
 
 
3-指导与管理项目工作(执行组)
定义:执行项目管理计划中所确定的工作,并实施已批准变更的过程
输入:
1. 项目管理计划:先有计划后执行,如有变化走变更。
2. 批准的变更请求:注意,实施“批准的变更请求”归属于本过程。
工具和技术:
1. PMIS系统:进度计划软件工具、工作授权系统、配置管理系统、信息收
集与发布系统
输出:
1. 可交付成果:具有可核实性,并包括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一旦完成了可交付成果的第一个版本,就应该执行变更控制。
2. 工作绩效数据:原始观察结果和测量值。
3. 问题日志:一种记录和跟进所有问题的项目文件。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
应该随同监控活动更新问题日志。
问题日志的三要素:问题、责任人、解决期限。
4. 变更请求:预防措施抗风险(事前预防)、纠正措施纠偏差(事后纠正,进度慢)、缺陷补救补质量(如有次品)、更新.(一般改计划(或基准)).
 
4-管理项目知识(执行组)
管理项目知识是使用现有知识并生成新知识,以实现项目目标,并且帮助组
织学习的过程。支持组织运营和未来的项目或阶段。
显性知识:易使用文字、图片和数字进行编撰的知识(经验教训登记册.图书馆服务)
隐性知识:个体知识以及难以明确表达的知识,如信念、洞察力、经验诀窍
知识管理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的氛围,激励人们分享知识或
关注他人的知识。
输入:
1. 可交付成果:可包括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
工具和技术:
1. 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工具和技术将员工联系起来,使他们能够合作生
成新知识、分享隐性知识,以及集成不同团队成员所拥有的知识。
包括:工作跟随、人际交往、论坛、讲故事、交互式培训。面对面互
动最有利于建立知识管理所需的信任关系。一旦信任关系建立,可以
用虚拟互动来维护这种信任关系。
2. 信息管理:编撰显性知识、经验教训登记册。通过增加互动要素来强
化,并促进向隐性知识的延伸.
输出:
1. 经验教训登记册:在项目早期创建,在整个项目期间不断更新,在
项目或阶段结束时归入经验教训知识库。
经验教训或者组织过程资产是为了有利于未来的项目的。当题目说到当
前项目如何有利于未来的项目,一律选择“更新组织过程资产”或
“总结经验教训”之类的选项。
 
5-监控项目工作(监控组)
跟踪、审查和报告整体项目进展,实现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绩效目标的
过程。监督是贯穿于整个项目的项目管理活动之一。
输入:
1. 工作绩效信息:工作绩效数据交由控制过程做进一步分析形成工作绩效
信息,工作绩效信息是本过程的重要输入。
2. 进度预测:了解
3. 成本预测:了解
工具和技术:
1. 备选方案分析:选择要执行的措施的最佳组合,或最佳方案。
2. 成本效益分析:确定最节约成本的措施。
3. 根本原因分析: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从根源上解决,杜绝再次发生。
4. 趋势分析:根据以往结果预测未来绩效,提出必要的预防措施。
5. 偏差分析:审查目标绩效与实际绩效之间的差异
输出:
1. 工作绩效报告:根据项目沟通管理计划,通过沟通过程向项目相关方发
送工作绩效报告,以便制定决策、采取行动或引起关注。
 
6-实施整体变更控制(监控组)项目经理对此负最终责任.
定义:实施整体变更控制是审查所有变更请求、批准变更,管理对可交付成果、
项目文件和项目管理计划的变更,并对变更处理结果进行沟通的过程。
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贯穿项目始终,项目经理对此承担最终责任。
在基准确定之前,变更无需正式受控于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一旦确定
了项目基准,就必须通过本过程来处理变更请求。
尽管也可以口头提出,但所有变更请求都必须以书面形式记录。
需要了解变更对进度的影响和对成本等等各方面的影响。
在项目管理计划或组织程序中指定一位责任人,批准、推迟或否决变更
(默认提交给CCB)。
以项目文件更新的形式,在变更日志中记录所有变更请求的处理情况。如
有必要,需要更新项目管理计划。
向相关方传达变更处理结果,以便其知晓并采取后续
1.记录(创建一份变更请求)
2.评估(或沟通)
3.提交(PM提交给CCB)
4.更新
5.通知
变更必须要经过变更流程控制;如果发现没有走变更就已经做了,也要补
变更流程,如果变更最终没有被批准,甚至需要取消不良变更。
如果变更已经获得了批准,那么最终就要执行批准的变更(哪怕有相关方
不同意),如果不同意批准的变更,可以重新提交新的变更请求,走新的变更
流程。
输入:
工作绩效报告
注意:变更流程需要参考的输入是项目管理计划,其中包括:
1. 变更管理计划:变更管理计划为管理变更控制过程提供指导,并记录CCB
的角色和职责。
2. 配置管理计划:描述如何记录和更新项目的特定信息,以及该记录和更
新哪些信息,以保持产品、服务或成果的一致性和(或)有效性。
3. 范围基准、进度基准、成本基准:用于作为依据,评估影响。
4. 变更请求:通常应该在变更请求中说明执行变更的成本、所需的计划日
期修改、资源需求以及相关的风险
工具和技术:
变更控制工具: 识别、记录、批准或否决对项目文件、可交付成果或
基准的变更。工具应该支持识别配置项(规划)、记录并报告配置项状态
(执行)、配置项核实与审计(监控)。
输出:
批准的变更请求:注意,“批准的变更请求”在“指导与管理项目工
作”子过程中实施,本过程不包含实施工作。
项目管理计划更新:对基准的变更,只能基于最新版本的基准且针对将
来的情况,而不能变更以往的绩效。
项目文件更新:不管变更有没有被批准,都需要更新变更日志。
 
7-结束项目或阶段
结束项目或阶段是终结项目、阶段或合同的所有活动的过程。本过程的主
要作用是,存档项目或阶段信息,完成计划的工作,释放组织团队资源以展开
新的工作.
正常收尾:1.获得验收 2.移交最终成果 3.总结经验教训 4.更新组织过程
资产 5.存档 6.释放资源。
项目提前终止:1.调查并记录原因 2.移交已完成和未完成的最终成果 3.
总结经验教训 4.更新组织过程资产 5.存档 6.释放资源。
相关方满意度调查和庆功会也在这个阶段。
 
输入:
1. 项目章程:项目章程中包含了项目的成功标准和退出标准。
2. 验收的可交付成果:来自于确认范围过程。
3. 商业文件:商业论证用于确定项目是否达到了经济可行性研究的预期结
果。效益管理计划用于测量项目是否达到了计划的效益。
4. 组织过程资产:能够影响结束项目或阶段过程的组织过程资产包括(但
不限于):项目或阶段收尾指南或要求(如果不知道如何收尾,可以参考
收尾指南)。
工具和技术:
1. 会议: 用于确认可交付成果已通过验收,确定已达到退出标准,正式
关闭合同,评估相关方满意度,收集经验教训,传递项目知识和信息,
以及庆祝成功.
输出:
1. 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移交:把项目交付的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对
于阶段收尾,则是所在阶段的中间产品、服务或成果)从一个团队转交
到另一个团队。
2. 最终报告:用最终报告总结项目绩效。
3. 组织过程资产更新:项目或阶段收尾文件包括表明项目或阶段完工的正
式文件。如果项目在完工前提前终止,则需要在正式的收尾文件中说明
项目终止的原因,并规定正式程序,把该项目的已完成和未完成的可交
付成果移交他人。
收尾的其他注意点:
1. 释放资源是收尾的最后一步,如果已经彻底完成了收尾:
出现问题或缺陷,那么项目经理只需要及时地协调运营部门介入。
客户需要新增功能,可以建议客户新开一个项目。
2. 如果还没有彻底完成收尾:
遇到问题或缺陷,项目经理必须积极处理,甚至可能需要走变更流程。遇到新增功能,可以建议客户新开一个项目,或者走变更流程。
3. 如果收尾当前项目和开始新的项目同时出现,优先保证收尾当前项目。
posted @ 2021-08-09 09:59  wmt~superGirl  阅读(563)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