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产 AI 芯片四大主力:燧原、壁仞、摩尔线程、沐曦实力拆解
微信视频号:sph0RgSyDYV47z6
快手号:4874645212
抖音号:dy0so323fq2w
小红书号:95619019828
B站1:UID:3546863642871878
B站2:UID: 3546955410049087
中国AI芯片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发展,其中燧原科技、壁仞科技、摩尔线程和沐曦集成电路表现亮眼,成为中国自主高性能计算与人工智能芯片领域的核心力量。
这四家企业均成立于2018-2020年间,恰逢中国对国产芯片需求急剧增长与国际技术管制加剧的关键时期,承载着中国市场对国产AI算力替代的迫切期望。
燧原科技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云端AI训练与推理芯片领域,提供从芯片到板卡再到智算一体机的全栈解决方案,核心竞争点是AI算力全链路布局,产品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云计算和高端制造等领域。
壁仞科技成立于2019年,主打高性能通用GPU芯片,注重异构运算和高算力解决方案,产品面向人工智能、科学计算、图形渲染和大数据分析等多种应用场景。其技术路线强调对国际主流架构的兼容性与性能超越。
摩尔线程和沐曦集成电路均成立于2020年,技术路线各具特色。
摩尔线程走全功能GPU路线,产品覆盖AI智算、高性能计算、图形渲染、计算虚拟化及智能媒体处理等多个领域,团队核心成员多来自英伟达,产品思路接近国际主流GPU厂商。
沐曦集成电路则聚焦于高性能GPU芯片研发,重点布局AI训练、推理及图形渲染三大领域,致力于构建全栈GPU生态体系,其优势在于GPU通用性与软件生态兼容性。
截至2025年,这四家企业均已完成多轮融资,且已启动或正在筹备IPO,成为2025年中国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
市场表现与估值
CONTENT
燧原科技
凭借与腾讯的深度合作,在云端AI训练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腾讯控股是其第一大股东,并提供应用场景和联合开发(如紫霄系列芯片)。
燧原还与科华数据等合作打造绿色数据中心,在特定垂直领域建立优势。2024年8月,已启动A股IPO辅导,目前处于第三期辅导阶段,估值205亿元。
壁仞科技
在高性能通用GPU领域表现活跃,其产品在互联网、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中获得应用。计划于2025年第三季度提交港股上市申请,拟募资3亿美元,估值160亿元。
摩尔线程
采用“消费+AI”双轮驱动策略,产品覆盖消费级显卡和专业AI计算市场,2024年营业收入4.38亿元,净亏损14.92亿元。
2025年6月科创板IPO已受理,截至目前,摩尔线程科创板IPO获上交所上市委会议通过,也是四家公司中估值最高的企业。
沐曦集成电路
2024年营收7.43亿元,净亏损14.09亿元。沐曦聚焦AI训练、推理及图形渲染市场,估值约为100亿元。
2025年6月科创板IPO获受理,拟募资39亿元,7月19日进入问询阶段,估值210亿元。
核心技术架构对比
CONTENT
燧原科技
主要采用专域架构(DSA)设计,其邃思系列芯片针对AI训练和推理工作负载进行了深度优化。燧原的创新之处在于其“动态计算架构”,能够针对AI模型自动优化算力分配。
该架构专门针对云端AI训练场景优化,支持FP32、FP16、BF16、INT8等多种精度计算,但其DSA架构不兼容CUDA生态,显存配置相对较低,适配性存在一定局限。
壁仞科技
主打高性能通用GPU架构,其壁砺系列芯片采用自主研发的芯片异构运算架构,强调高算力和通用性。壁仞架构支持AI训练、科学计算和图形渲染等多种工作负载,通过先进的高速互连技术实现多芯片协同工作,提供较高的性价比。
摩尔线程
采用统一系统架构(MUSA),构建全功能GPU设计理念。MUSA架构覆盖计算、内存和通信三个关键领域,通过协同优化实现性能突破。
摩尔线程的独特优势在于其架构高度兼容CUDA,提供了几乎所有组件与CUDA的对应关系,支持迁移CUDA应用而无需大量代码变动。此外,公司提出“AI工厂”构想,强调计算效率公式,体现系统级优化思路。
沐曦集成电路
同样采用GPU架构,集成多种计算引擎,产品覆盖人工智能计算、通用计算和图形渲染三大领域。沐曦的核心优势体现在其MXMACA软件栈,实现了对GPU行业国际主流CUDA生态的高度兼容。
制作工艺及性能对比
CONTENT
*四家AI芯片公司在算力性能方面各有侧重,不同芯片在不同工作负载下表现出差异化优势。
其中,壁仞产品在MLPerf于2022年进行的AI基准测试(MLPerf Inference v2.1)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其BR104芯片在数据中心推理评测中自然语言理解(BERT模型)和图像分类(ResNet50模型)两类基准评测available(可售产品类别)单卡性能全球第一,性能达到英伟达A100单卡性能的1.58倍。
这表明壁仞芯片在通用计算和AI推理场景下具备强大竞争力。
*在能效比(OPS/W)方面,四家公司均注重性能功耗比的优化,但侧重点和实现方式不同。
燧原科技通过动态计算架构实现能效优化,针对AI工作负载自动优化算力分配,降低整体能耗。
壁仞科技采用芯片异构设计和先进制程实现高能效,其壁砺106C峰值功耗150W,相比市售主流产品实现显著的性能提升,提供了高能效的加速计算能力。
摩尔线程通过统一系统架构MUSA实现计算、内存和通信三重突破,其MTT S3000在35W相对较低功耗下实现15.2TFLOPS的FP32性能,体现出色的能效比。
沐曦集成电路则通过专用计算引擎和软件协同优化实现能效提升,在不同精度计算中提供优化的性能功耗比。
软件生态与框架兼容性
CONTENT
软件栈与开发生态
软件生态是AI芯片成功商业化应用的关键因素,这四家AI芯片公司在软件生态建设上采取了不同策略。
燧原科技
虽然采用DSA架构不兼容CUDA生态,但其提供了自动化编译工具和完善的软件开发套件,支持TF/PyTorch主流框架,降低迁移成本。
燧原的软件策略侧重于垂直领域深度优化,通过与特定行业客户的定制化合作,提供软硬一体解决方案。然而,其生态影响力相对较弱,需要依赖客户定制化合作,在通用性方面存在局限。
壁仞科技
软件策略注重平衡性能与兼容性,计划通过兼容性削弱英伟达CUDA的市场主导地位,但未明确表示完全兼容CUDA。
壁仞积极培育自己的软件生态,提供完善的开发工具和文档支持,但其软件生态成熟度与CUDA相比仍有距离。
摩尔线程
在软件生态方面优势明显,其MUSA架构兼容CUDA,并提供几乎所有组件与CUDA的对应关系,支持迁移CUDA应用而无需大量代码变动。
摩尔线程构建了完整的MUSA生态,包括开发工具、运行时库和驱动程序,大大降低了开发者迁移成本。其软件栈支持主流AI框架和开发语言,提供了从云到端的全栈软件解决方案。
沐曦集成电路
开发了MXMACA软件栈,实现了对GPU行业国际主流CUDA生态的高度兼容。
沐曦的软件策略强调端到端兼容性,其软件栈端到端兼容PyTorch/TensorFlow,大幅降低了生态迁移门槛。若应用重度依赖CUDA生态,迁移到沐曦平台的成本相对较低。
框架支持与迁移工具
在主流AI框架支持方面,四家公司都对TensorFlow和PyTorch提供了不同程度支持。
TensorFlow支持方面,沐曦集成电路表现最为突出,其MXMACA软件栈提供端到端的TensorFlow支持。摩尔线程通过CUDA兼容层间接支持TensorFlow,燧原科技提供自动化编译工具支持TensorFlow,壁仞科技也对TensorFlow提供了支持。
PyTorch支持方面,沐曦再次表现领先,其软件栈提供原生PyTorch支持。摩尔线程通过MUSA架构的CUDA兼容性支持PyTorch,燧原科技支持PyTorch主流框架并提供自动化编译工具以降低迁移成本。
在迁移工具方面,燧原科技提供自动化编译工具以降低迁移成本。摩尔线程提供完善的迁移工具链,支持CUDA应用迁移到MUSA平台。沐曦集成电路凭借高度兼容CUDA的软件栈,大幅降低了迁移难度。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产AI芯片厂商在软件生态建设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CUDA生态作为英伟达多年积累的护城河,拥有超过百万开发者,其成熟度和丰富度仍然具有优势。即使技术上实现了兼容性突破,如何让开发者真正愿意使用国产GPU,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微信视频号:sph0RgSyDYV47z6
快手号:4874645212
抖音号:dy0so323fq2w
小红书号:95619019828
B站1:UID:3546863642871878
B站2:UID: 3546955410049087
参考文献链接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