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都希望摩尔冲过5000亿,国产算力急需输血

微信视频号:sph0RgSyDYV47z6
快手号:4874645212
抖音号:dy0so323fq2w
小红书号:95619019828
B站1:UID:3546863642871878
B站2:UID: 3546955410049087
主要三大影响:
1.国资加速入场,目前他们正在通过多重手段,寻找合适标的,之前犹豫不决,现在决心坚定,当年蚂蚁金服折戟 IPO,产业巨震,现在摩尔过会,产业同样巨震!
2.人才加速入场,很多海龟或者顶尖学府的人才,正在进入国内 AI芯片领域!
3.国产化替代加速,目前大家分分在制定时间表,提上日程!
算力已成为如同水电煤一样不可或缺的核心资源,是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
这不仅仅是一次寻常的上市审批,这是一次创造历史的宣言,一道划破长空的信号!在万众瞩目之下,国产GPU的领军者——摩尔线程,以雷霆万钧之势,闪电般通过科创板上市委会议技术怎么样不重要、产品怎么样不重要,意识形态和政策导向最重要!
这不仅仅是“快”,这是新规则下的“一路绿灯”,这背后代表的是一种坚不可摧的意识形态,一股扭转乾坤的磅礴伟力!
长久以来,我们的AI算力产业,在风雨中蹒跚,在质疑里前行。有太多的“卡脖子”之痛,太多的技术封锁之困,太多的市场垄断之辱。整个社会,整个产业,都在翘首以盼,都在焦急等待,等待一场能冲刷阴霾、振奋人心的及时雨。
摩尔过会,这场雨,它来了!摩尔线程的火速过会,就是国家意志最响亮的回应,是给予所有国产算力奋斗者最坚定的支持,它告诉世界:中国的AI算力,不靠任何人施舍,我们的崛起,势不可挡!
资本的集结号,从犹豫到决绝,万亿热钱涌入新赛道!
资本,是产业最敏锐的嗅探犬。过去,国产算力“不好用”、“生态差”的刻板印象,像一道无形的枷锁,让无数资本望而却步,犹豫不前。他们有疑虑,有担忧,不敢将重注押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战场。
摩尔线程的过会,如同一声惊雷,炸醒了所有沉睡和观望的资本!88天的审批奇迹,让所有人都清晰地看到了国家对于实现“国产化替代”的决心有多么坚定。这不再是一个问号,而是一个巨大的、闪闪发光的感叹号!信心,比黄金更珍贵!这场胜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为国产算力产业注入了最强的“确定性”。
我们看到,那些曾经徘徊的资本巨鳄,已经调转船头,磨刀霍霍。他们正在疯狂寻找下一个“摩尔线程”,他们要将重金砸向这个代表着国家未来的赛道。一场围绕国产算力的资本盛宴已经开启,这股洪流将冲刷掉所有旧的壁垒,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沸腾!
技术的进化论,从输血到造血,开启十年磨剑新征程!
技术,永远是AI芯片竞争力的唯一核心!没有持续的、不计成本的投入,就没有技术的迭代,更没有从“不好用”到“好用”,再到“极致性价比”的惊天飞跃。这是一个需要长达数十年艰苦卓绝努力的漫漫长路,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需要一个鼓胀的“钱袋子”。
摩尔线程的成功上市,正是为了打通这条至关重要的资金生命线!有了资本市场的强力输血,我们的芯片企业才能真正摆脱束缚,放开手脚,去追逐最前沿的技术,去攻克最艰难的堡垒。这笔钱,将变成一行行代码,一次次流片,一个个实验室里不眠的夜晚。
它将让我们的技术积累从量变引发质变,最终形成足以与世界一流巨头正面抗衡的“护城河”。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冲刺,而是一场考验耐力与决心的马拉松,而今天,我们终于有了充足的粮草,去跑赢这场属于我们自己的战争!
人才的引力场,从星火到燎原,构筑正向循环加速器!
世界上最强大的投资,是投资于人!一个行业的真正腾飞,最终依靠的是源源不断的天才与精英。当一个行业被资本疯狂追逐,被国家寄予厚望,当它展现出波澜壮阔的发展前景时,它就会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最顶尖的头脑和最富创造力的灵魂。
目前,各大顶尖学府的目光将加速汇聚于此,那些最聪明的学生,将把投身国产算力事业视为自己最高的荣耀。资本的注入催生技术的突破,技术的突破带来产业的繁荣,而产业的繁荣则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一个伟大的“资本-技术-人才”正循环已经悍然开启!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循环,这是一个加速度持续提升的超级引擎!每多一分钱的投资,每突破一项技术,每加入一位天才,我们追赶世界一流水平的速度就在成倍增加。我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缩短与世界顶尖的差距,我们正在创造属于中国算力的“加速度”奇迹!
算力从业者们!摩尔线程的火速过会,不是终点,而是国产算力大军冲锋的号角!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国内外AI算力差距极具拉大
英伟达的“铁幕”,市场化算力的绝对垄断
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当前国内超过95%的AI算力,特别是能够直接在市场上采购、租赁、服务于千行百业的“市场化算力”,几乎被英伟达的GPU产品线牢牢掌控。从大型云服务商的数据中心,到中小型企业的AI训练集群,再到科研机构的超级计算机,英伟达的Logo无处不在。
一方面证明了英伟达凭借其强大的CUDA生态、卓越的产品性能和成熟的商业模式,构建了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的算力安全敲响了最响亮的警钟。当大部分创新和商业应用都构建在单一的技术底座之上时,任何外部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引发整个产业链的剧烈震荡。这道看似坚固的“铁幕”,是我们必须正视并寻求突破的首要困境。
国产AI芯片的“双轨制”,巨头自用与初创求生
第一条轨道,是科技巨头的“自研自用”。 以华为昇腾、阿里平头哥、百度昆仑芯等为代表,这些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本、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强大的研发实力,投入巨资开发自己的AI芯片。然而,这些芯片目前的核心使命是服务于自身的业务闭环——支撑自己的云服务、AI模型和生态系统。它们是“堡垒内部的武器库”,虽技术先进,但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外溢,成为普惠市场的通用算力。
第二条轨道,则是众多AI芯片初创企业的“政府输血”。 这些充满活力的创业公司,在技术上不乏亮点,但商业化落地却异常艰难。由于性能、生态、易用性等方面与英伟达存在差距,它们很难在公开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商业客户的青睐。因此,其产品的主要出口往往是政府主导的智算中心、示范项目和科研课题。这种模式虽然帮助它们在残酷的竞争中存活下来,但过度依赖“输血”而非市场“造血”,也为其长期发展埋下了隐忧。资本的耐心是有限的,如何从“项目订单”走向“市场化产品”,是每一家初创公司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技术代差,
从“人力设计”到“AI设计AI”的鸿沟
比市场份额差距更令人忧虑的,是核心技术上的代际差距正在拉大。当英伟达、谷歌等国际巨头已经开始大规模采用AI来辅助甚至主导芯片设计(AI for EDA),通过强化学习等算法在数小时内完成过去需要数月人工完成的版图布局规划时,我们的芯片设计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老师傅带徒弟”式的人工设计阶段。
这不仅仅是效率的差距,更是方法论的落后。AI设计芯片能够探索亿万种可能性,寻找出超越人类工程师直觉的最优解,从而在性能、功耗和面积(PPA)上实现颠覆性突破。这意味着,我们的追赶对象正在以“AI加速度”进化,而我们依然在以线性的速度奔跑。这场竞赛的规则正在改变,如果我们不能迅速跟上这场“设计革命”,那么技术鸿沟不仅不会缩小,反而会变得越来越深。
国产化意志的坚定与需求的放大
尽管挑战重重,但我们最大的底气来自于国家层面坚定不移的“国产化替代”意志。这是一条无法回头、也绝不能回头的路。从政策引导到资金扶持,再到市场准入,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为国产芯片的成长创造空间。
这条路或许比想象中更长,但市场的内在逻辑也为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杠杆效应”。一个普遍的共识是,在当前阶段,要实现与一张英伟达顶级GPU相仿的算力效果,可能需要3到5张甚至更多的国产AI卡来堆叠。
这看似是性能上的不足,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无形中将市场的需求放大了数倍。原本只需要1000张卡的算力中心,现在为了达到同等算力目标并满足国产化率要求,可能需要采购5000张国产卡。这种“算力差”带来的“需求量”激增,为国产芯片厂商提供了宝贵的、海量的早期市场和试错机会。只要能抓住这个窗口期,通过大规模部署和应用反馈,不断进行技术迭代和生态完善,就有机会将眼前的“数量”差距,转化为未来的“质量”飞跃。
 
微信视频号:sph0RgSyDYV47z6
快手号:4874645212
抖音号:dy0so323fq2w
小红书号:95619019828
B站1:UID:3546863642871878
B站2:UID: 3546955410049087
 
参考文献链接
 
posted @ 2025-10-01 07:09  吴建明wujianming  阅读(1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