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原股份转让,聊聊芯片设计服务业务

微信视频号:sph0RgSyDYV47z6
快手号:4874645212
抖音号:dy0so323fq2w
小红书号:95619019828
B站1:UID:3546863642871878
B站2:UID: 3546955410049087
最近A股大涨,估计不少人赚到钱了,凑个热闹聊聊近期股价接近翻番的芯原股份:688521;也顺便聊聊芯片设计服务行业。
增发
7月3日芯原发布公告,2023年底开始谋划发新股募集18亿资金用于新研发投入一事总算尘埃落定:向11个投资者以每股72.68元的价格发行2,486万新股,扣除费用后净募集资金17.8亿元左右。
发行方向612位投资者发出邀约,共有15家投资者提供“有效报价”,报价范围68.95-84.08元,最后达成意向的11家投资者是: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以上信息可在网站上查到公开信息;https://www.cninfo.com.cn/new/disclosure/detail?plate=sse&orgId=9900040648&stockCode=688521&announcementId=1224066927&announcementTime=2025-07-03
转让
8月23日,又是一份转让公告,芯原部分股东拟转让部分股票给新投资者,8月25日发布公告以每股105.21的价格进行这次转让,“初步确定受让方为37家机构投资者,拟受让股份总数为26,285,663股。”
转让方: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还有个特别说明:芯原股份创始人、 董事长兼总裁 Wayne Wei-Ming Dai(戴伟民) 先生通过VeriSilicon Limited 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不参与此次询价转让。
股价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看了一眼芯原股价:本轮上涨从7月25日开始,开盘价87.08,最高价是昨天8月25创下的174.98,理论上是接近100%的收益了,这个太理想化了。8月18其实是一个比较确定的买点,按买入价110元,怎么也有25%以上收益了。可惜我没那个命。
议论
记得当年看到戴老板拟增发新股时,和朋友聊天时提及自己的看法:增发翻译成大白话,芯原主要的利基市场在消费电子领域,随着AI的发展,未来芯片设计服务方向是算力芯片,芯原目前技术储备有限需要加大投资,请投资人们速来。
不得不说,戴老板目光还是独到,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也总算把这笔钱搞到了,公司未来几年的扩张有资金保障了。运气更好的是借助本次A股大涨,原先的机构投资者也顺利退出,赚得个盆满钵满。
芯片设计服务行业
借着这个机会想聊一聊芯片设计服务行业,选出三家代表性公司世芯Alchip,创意GUC和芯原。Alchip,挖矿芯片兴起后的新贵;GUC,TSMC的亲子,曾经霸占这个行业老大多年;芯原,国内的龙头一哥。
除了芯原,国内还有一家中芯国际参股的上市公司灿芯:688691,此外还有部分芯片设计公司也参与此项业务,个中代表是翱捷:688220。再扯远点,芯片公司干设计服务(ASIC业务)的翘楚应该是Broadcom,靠着高速互联这个秘笈,早期承接通信设备公司的核心路由芯片,现在成了互联网大佬定制专用算力芯片的宠儿,其后还有Marvell & MediaTek。
插个题外话,吐槽下国内主流工艺项目的芯片服务行业。目前先进工艺的设计服务项目还是由上述公司把控,毕竟投资巨大,谁都担不起一次流片的失败,认真评估下来,为了优质服务多付出的投资远比项目失败带来的山崩地裂少的多。而主流工艺的设计服务,处于鱼龙混杂的局面。江湖中很多芯片设计公司可能是成本最低的公司(有时候就是临时搭建的草台班子):没有固定的员工,有项目时请兼职(利用空闲时间炒更,不用交社保,一分钱几分力);没有软件成本,啥叫正版软件,有爱国版。拜访客户时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当然大部分项目都“成功”了(成功的标志到底是什么需要探讨。功能满足,能赚钱是一个标志;可是项目能迭代吗?性能,成本是最优吗?),如果不“成功”这些江湖公司也就无法生存下去了。当然也听到过不少失败的案例。“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把家庭换成“项目”,第一个“不幸”换成“失败”,第二个“不幸”换成“原因”;也可以描述芯片项目。
言归正传,说说芯片设计服务行业,Alchip对他们的业务诠释有一张图: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Alchip的PD1其实是设计服务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详细拆解这部分的工作又可分成几个部分:
1)客户自行完成前端RTL设计,并完成逻辑综合工作,形成的逻辑网表交给设计服务公司;
2)设计服务公司根据用户提供的网表,完成芯片物理布局布线工作,生成可加工的GDSII,交相应的Fab生产(TSMC,SMIC,UMC,SMIC...);【这部分工作有个专门的名词NRE(Non-recurring engineering),大部分江湖设计服务公司只能干这个,而且是成熟工艺(28nm以上)】
2-1)芯片生产:由Fab完成,谁负责与Fab沟通?看商业模式;
3)芯片的封装、测试(专业的封测厂完成,例如日月光、长电、通富...)
Alchip提到的“原型设计”和“制造”的纯生产服务较少发生,不再进一步展开。
总结一下,芯片设计服务公司的主要业务模式其实有三种:
1)ASIC模式(也常被叫做Turnkey):芯片设计服务公司负责向芯片公司提供已经完成测试的芯片(设计服务公司将承担2,2-1,3的工作);此种模式设计服务公司营业收入最大,获利点较多,是芯片设计服务公司最喜欢的模式;有个缺点,如果因为客户自身原因,委托设计生产的芯片不符合市场要求,客户会停止量产,对芯片设计服务公司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在手项目都能转化成未来的真实收益(一般已发生的费用还是会支付的);
2)NRE模式,通常叫后端布局布线+DFT,也就是上面提到的2),多数江湖设计服务公司揽接的活儿大多仅限于此;对于上规模的设计服务公司来说,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如果工程师资源有空闲,可以把他们的空闲时间换成钱,坏处在于这种模式一把一利索,没有后续的量产收入,大型设计服务公司不爱承接这种生意。
3)IP业务,设计服务公司为了提高竞争力往往开发一些IP,这些IP有时也可以单独出售作为公司收入的一部分。
Alchip,GUC,芯原的对比
下面,我们拿三家公司的一些数据做一个对比,由于台湾上市公司与大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要求的不一致,只挑选了一些可以比较的项目进行比较:
8/26日三家公司的收盘价与市值,注意Alchip 和GUC的是台币哟,请各位自己换算。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以下是三家公司25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按台湾的习惯单位是千元,Alchip 25年上半年收入196亿新台币,净利润27.8亿新台币(按1:4.27计算,分别是45.9亿和6.5亿人民币);芯原的收入是9.7亿,只有Alchip的1/5左右。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三家公司24年年报中关于员工数目的信息: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三家公司24年年报中关于主要收入来源的划分:(千元台币或千元人民币)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三家公司24年年报中关于收入来源地区的公示数字(百分比):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其它在年报中披露的信息摘录:
Alchip: “于高效能运算及人工智慧领域皆取得亮眼成绩...同时,在车用电子专案亦取得重大突破“;"公司97%收入来自先进制程设计(7nm及以下)";
GUC: "受益于AI及加密货币等应用的增长,使得NRE营收稳定成长,但消费性电子产品及网路通讯产品表现不如预期,导致Turnkey业务较去年下跌15%”;“完成2nm测试晶片设计定案”
芯原:“在手订单24.06亿;IP授权业务下降;内置芯原GPU芯片出货近20亿颗;NPU IP在82家142款芯片中应用;VPU在中国前5大互联网的3家,全球20大云平台提供商12家得以应用;量产业务下降20.09%,量产芯片项目98款,另有33个项目等待量产;受惠于AI,在数据处理领域、计算机及周边领域、汽车电子领域的收入大幅上涨”。
我的个人观点:
GUC主要还在靠加密货币的红利,历史上的老大,老项目多,设计服务老大的位置彻底丢失了。
Alchip也得益于加密货币,但算力芯片让它成为设计服务业的龙头一哥,63%的收入来自北美(互联网大厂的算力芯片),97%的收入来源于7nm及以下的先进工艺;99%的收入来自ASIC模式。势头还得维持。
芯原,受限于地缘政治,很多好机会都无法参与竞争,优势在于IP资源丰富,能快速为一些应用场景提供方案,但这个离开戴老板的梦想太远,AI算力这碗饭能吃上多少呢?量产项目虽多,但规模看上去都极为有限,ASIC与NRE的收入规模相当,严重拖累了当期业绩。
 
 
微信视频号:sph0RgSyDYV47z6
快手号:4874645212
抖音号:dy0so323fq2w
小红书号:95619019828
B站1:UID:3546863642871878
B站2:UID: 3546955410049087
 
参考文献链接
 
posted @ 2025-08-29 10:26  吴建明wujianming  阅读(3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