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提出全新统一理论,首次在标准模型框架内统一引力!(文字版)
微信视频号:sph0RgSyDYV47z6
快手号:4874645212
抖音号:dy0so323fq2w
小红书号:95619019828
B站1:UID:3546863642871878
B站2:UID: 3546955410049087
文字版 -
为什么我们能把原子甚至是原子核拆得那么清楚,但却搞不懂黑洞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上次介绍引力真空星,最后提到,要想准确描述引力真空星(包括黑洞内部)的物理性质,离不开一个完善的量子引力理论。引力量子化这事吧,物理学家可没少忙活,前前后后纠结了将近一个世纪,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
这事为什么这么难呢?关于这个问题,四年前曾专门做过一期。简单说,如今的物理学大厦主要由两大支柱——一个是描述宏观引力的广义相对论,一个是描述微观世界的量子力学。虽然量子理论也能用来解释宏观世界,但在绝大多数具体场景下,这俩理论还都遵循各自的适用范围,通常分开来用。就拿宇宙天文领域来说,在需要处理恒星演化类问题时,我们更多用到的是量子理论,引力方面牛顿力学绰绰有余,甚至用不着广义相对论出手(除了最后的坍缩);但当遇到宇宙演化这种大尺度问题时,牛顿力学已经捉襟见肘,这时候就不得不派广义相对论上场。
俩理论各司其职这不挺好吗,为什么非要整合呢?因为你总有要同时考虑两种情况的时候,比如黑洞内部以及大爆炸的奇点。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这俩理论整不到一块去!强力、弱力、电磁力,世间万物几乎都可以用量子理论来处理,但唯独引力我们拿它没辙。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于是,合并“两大支柱”,找到一个能一统江湖的万物理论一直是物理学家们的梦想,而这一梦想的核心就是引力量子化。
早先,人们觉得这事应该没多难,毕竟量子场论都这么成熟了。但是“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算着算着越来越多的“无穷大”冒了出来,关键还消不掉,这便是引力量子化过程中遇到的最棘手问题——不可重整。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物理学家想了各种办法。有一派说:我们干脆换个思路,点粒子确实容易出现无穷大(毕竟是零维嘛),那如果我们把点粒子看成是一维的“弦”呢?这便是如今的弦理论(String theory)。而且弦论里天然就包含了承载引力的引力子,完全不需要特地去做引力量子化工作。简直完美!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代价就是:它太复杂了!复杂到完全自成一派,几乎要把整个物理大厦推倒重建了。而且更要命的是,弦论要求我们的宇宙存在额外维度,理论上至少有10个维度。但是现实中,就算把时间维度算上,我们也只能观测到4个维度。多出来的那些维度,弦论认为它们“蜷缩”在极其微小的普朗克尺度,被称为卡拉比-丘流形(Calabi–Yau manifold)。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但问题就出在这:目前没有任何实验能验证弦理论的预言(包括额外维度),所以它更像是一套极具抽象的数学理论,而非贴近现实的物理理论。
除了弦论,还有一派叫做圈量子引力(Loop quantum gravity, LQG)。不像弦论那种包罗万象的理论,圈量子引力一开始就是奔着量子引力去的。该理论认为,解决无穷大问题没必要对着点粒子死磕,我们应该从“空间结构”本身入手。比如把空间想象成一个由极小的“环状结构”组成的网络,引力呢就是这些网格几何形态的变化。可以看出,圈量子引力理论不需要引入新的粒子(引力子)和额外维度,和广义相对论类似,它仍然是通过几何方式来对引力进行解释。不同的是,它里面的时空不再是连续光滑的,而是把整个引力场量子化了。
那么它的代价又是什么呢?代价是:它太专注于引力了,以至于完全忽视了其他三大基本力。本来是为了整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才把引力量子化,现在只顾着把引力量子化了,整合的事撂一边了。(圈量子引力:“你就说有没有量子化吧!”)可以看出,圈量子引力理论和弦论完全不对等,前者是专门为了解决量子引力而生的;而弦论,目标就是要统一所有基本力,引力量子化那只是顺手的事。
无论如何,让“两大支柱”合二为一这事并不简单,目前能想到的方法不是太复杂就是局限性太强,那有没有一个既简单又能顾全大局的方法呢?
前不久,一篇发表于《物理学进展报告》上的文章中,两位来自芬兰的物理学家提出了一种“统一引力(Unified Gravity)”理论,首次在标准模型框架内实现了引力的量子化(部分)。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在标准模型中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做“规范对称性”。承载电磁力的光子来自U(1)对称性,承载弱力的W玻色子和Z玻色子来自SU(2)对称性,承载强力的胶子来自SU(3)对称性……那有没有可能,承载引力的引力子也来自某种规范对称性呢?
经过研究他们发现,只需要引入一个“时空维度场(space-time dimension field)”的新数学工具,我们就能得到4个与光子类似的U(1)对称性,从而构造出一个新的规范场——引力场。和传统引力场不同,该引力场是可以被量子化的。简单来说,他们构造了一种引力子,并且还可以借助费曼图描绘出它和电子、光子的相互作用。最关键的是,这个引力子带来的无穷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消除,也就是“单圈(one-loop)”可重整。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在量子场论里,计算粒子相互作用时,经常会遇到“圈图”(比如电子发射光子,光子又变回电子)。这些圈图有时候会积分出一个无穷大的结果,通常情况下这种无穷大是可以通过重整化等数学手段消掉的。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但是引力子的自相互作用太强,针对它的无穷大往往没办法消掉。而该理论通过添加“游戏规则”(也就是引入新的对称性),以及耦合一些无量纲常数等多种手段,最终它避免了“单圈(一阶圈图)”情况下无穷大的出现。这是几十年来首次有人在标准模型的规范场框架下,构造出结构上自洽、量子上成立,并且还能和粒子物理兼容的引力理论。
那么万事大吉了吗?当然没有。
正如刚才所说,该理论虽然能消除无穷大,但目前这只是在单圈的低阶计算中。两圈、三圈的高阶计算时,引力子相互作用的复杂度会激增(比如同时交换多个引力子),这时候会不会出现新的无穷大,很难说。
而且现有的计算仍然建立在“微扰理论”上。所谓微扰理论,你可以简单理解成一种逐步逼近的方法。就是把一个复杂问题拆分,先简化成一个最简单的情况,然后逐步添加细节进行修正。(真空中的球形鸡……)微扰理论处理引力问题的前提是——假设引力足够弱。“这有什么好假设的,引力本来不就很弱吗?”确实,引力是四大基本力中最弱的力,而且弱得不是一丁半点,是直接弱了几十个数量级。
日常生活中这么处理自然没有问题,但是在黑洞奇点这种地方,再用微扰理论去处理就不合适了,所以该理论仍然不能解决奇点这种问题。
另外,在黑洞中心这种强引力场下,量子涨落会异常剧烈,这可能导致时空本身发生“碎裂”。所以,“量子引力”不仅仅要能对引力进行量子修正,同时也要能对时空本身进行量子修正才行。
除此之外,理论中人为引入的那个“时空维度场”该如何理解。这东西虽然在数学上合理,但它到底代表了什么物理现象?能不能被观测?这些问题目前也没有答案。
最后就是那个每一个理论都绕不开的问题——实验验证。由于引力非常微弱,量子引力效应的验证通常需要极高的能量,以人类现有的技术水平,短时间内很难对其进行检验。
那么我们该怎么评价这项研究呢?
首先,它肯定不是“最终答案”。毕竟,它并没有彻底统一引力和量子力学,目前的它更多是提供了一条新的更接地气的研究路径。但是,比起复杂且庞大的弦论,该理论显得尤为简洁。毕竟,它的核心仍然是我们的“老朋友”标准模型。而且正因如此,在融合现有量子理论方面该理论天然具有优势。
尽管这一理论只是稍有雏形,但它的理论框架非常清晰。如果这个方向是对的,那它可能会彻底改变我们对引力的理解。一条通往终极理论的路,也许就是从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岔口开始的呢。
微信视频号:sph0RgSyDYV47z6
快手号:4874645212
抖音号:dy0so323fq2w
小红书号:95619019828
B站1:UID:3546863642871878
B站2:UID: 3546955410049087
参考文献链接
人工智能芯片与自动驾驶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