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芯片4大主体:平头哥、达摩院、阿里云、蚂蚁金服!
截至2025年,阿里巴巴集团在芯片领域的布局通过平头哥、达摩院、阿里云、蚂蚁金服四大主体形成差异化协同,覆盖从IP核设计、AI芯片研发到云计算与金融场景落地的全链条。以下是各主体的核心方向以及最新进展。
1. 平头哥半导体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平头哥半导体于2018年成立,前身为中天微,目前是阿里巴巴的全资芯片设计公司,主要聚焦云服务器与数据中心的高性能芯片研发与市场化。
核心方向:
-
倚天系列CPU芯片:2021年发布倚天710芯片,其为5nm工艺的Armv9服务器CPU(128核,主频最高3.2GHz,2.5D封装,支持96通道PCIe 5.0),用于阿里云服务器的数据中心,能效比优于业界50%。
-
AI芯片:此前发布的含光800为12nm AI推理芯片,推理性能达到78563 IPS,能效比达500 IPS/W。主要应用于城市大脑(处理交通视频流)、电商(例如图片搜索、广告推荐)等场景。后续的GPGPU芯片未对外发布,应该也是用于阿里集团内部。
-
SSD主控芯片:镇岳510芯片是一颗高性能企业级SSD主控芯片,IO处理能力达到3400K IOPS,数据带宽达到14GByte/s,能效比达到420K IOPS/Watt。
-
RFID芯片:最新发布的羽阵611芯片是一款低功耗、高性能、通用型RFID超高频电子标签芯片。
2. 达摩院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达摩院成立于2017年10月,致力于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探索,目前芯片业务主攻RISC-V架构研发与创新。(RISC-V IP/芯片早期也是在平头哥旗下,后来划分到达摩院。)
核心方向
-
RISC-V架构的IP以及CPU:主要包含C系列(高性能)、E系列(高能效)、R系列(实时性)。其中,最新发布的玄铁C930芯片是首款服务器级的64位RISC-V CPU,采用12nm成熟工艺,SpecInt2006基础测试达到15/GHz,已在交付过程中。
-
量子计算芯片:与中科院合作,研发量子芯片,探索量子-经典混合计算架构。
3. 阿里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阿里云于2009年9月10日成立,定位是芯片技术的主要应用场景与客户。目前在国内云服务器的市场份额占比最高。
核心产品
-
CIPU:即数据中心专用处理器(智能网卡)。2024年,发布CIPU2.0,带宽从CIPU1.0的200Gb/s上升到400Gb/s,EBS存储达到了360万IOPS,集成存储/网络加速功能,支撑飞天操作系统。
4. 蚂蚁金服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定位:目前蚂蚁金服和阿里已经拆分,进行金融场景定制化芯片研发。
密态计算芯片:用于支付加密与数据安全,2025年结合混合专家(MoE)模型降低AI训练成本,主要用于加解密方向的加速,用于自身业务。
当前,阿里巴巴集团通过“自研+投资”双路径构建芯片能力,短期以服务内部需求为主,长期目标是通过AI、RISC-V和存算一体等技术实现自主可控,但生态建设与工艺限制仍是关键挑战。对于目前阿里的芯片业务布局,大家是怎么看的呢?
参考文献链接
人工智能芯片与自动驾驶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