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停车行业2025年


还有人记得十年前那波智慧停车的大浪潮吗?
 
2015年前后的互联网+智慧停车,让这个不起眼的赛道在资本的推动下,一时成了投资和创业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项目。因为车牌识别技术横空出世,加上中国城市化基建狂飙的大背景,在停车这条细分赛道爆发出巨大的风暴。由etcp以互联网+停车场的模式入场,掀起了智慧停车第一波浪潮。一时间,创投市场上的智慧停车项目风起云涌。笔者进入行业最初的记忆中,手机上以停车为logo的APP最多时间超过了200家。
十年之后,这个很细分的赛道,在经历了资本的狂销和媒体的镁光灯之后,逐渐沉寂下来,早已经回归它本来应该有的步伐和节奏。
 
01行业经历了非同一般的淬火锻造
 
1、产品同质化严重
随着资本喧嚣的尘埃落定,整个行业逐渐回归到技术,产品,方案和服务的原有轨道上来。2017年到2020年,这几年的时间里,随着产品的成熟,失去光环的各个公司反而在城市化高速进展中吃到了行业红利。
但是2022年之后,产品成熟度逐渐趋同。即便在不同赛道,企业的方案和功能都越发完善,差异化很小。由于技术和产业链成熟度高,就生产端而言,头部企业诸如捷顺和科拓所能够实现的功能,很大程度上诸如深圳龙华某个园区内的小规模组装厂也可以实现。
这就导致整个智慧停车行业的产品同质化严重,很难做出差异化,从源头的生产端到中间渠道和终端,客户的服务上都出现了严重的内卷。
2、需求井喷已成往事
随着大规模城市化的结束,智慧停车作为时代配套的也出现需求萎靡。各大地产公司和物业公司,原本是行业里的香饽饽,深圳、浙江和山东等厂商追逐的大客户,但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的萎靡,这些客户的项目反而成了烫手山芋。因为回款和利润问题,甚至即便是战略合作的厂商也刻意推诿,以免陷入不必要的合同纠纷。
与此同时,经历了疫情之后财政困境之后的各地方政府,开始挖掘停车资产,一度引发一波新潮。但政府资源在具体运营的高度敏感性,导致停车资产运营效率不高。2023年,南宁市与慧泊停车的合作就是典型的负面案例(为城市道路停车收费正名|赛文交通网观点评论)。之后,各地方政府在停车资产运营过程中明显谨慎了许多。
3、整个市场的流通渠道网络被打破
早先因为市场蓬勃发展,产品利润较为丰厚,在源头的厂家和服务甲方的工程商中间,有相当一批渠道商,除了一二线厂商的直属分公司外,还包括各中小厂家的代理商、经销商、独立运营商,甚至还有批发商这种企业的存在。
随着近年利润逐渐减小,中间渠道越来越受到挤压,首先,深圳等地稍有实力的企业都开始在各地设置分公司,直接做本地甲方业务。其次,原本做大品牌经销和代理的渠道商,直接做甲方工程项目并不多,这两年加大工程项目的比例。再者,很多第二梯队及以下的生产厂家在各地方的经销代理体系已经彻底崩盘了,除少部分外,基本上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经销代理商,部分还签代理商协议的,也只是为了低价拿货。
与此同时,一些第二梯队的企业开始加大在各地分公司的建设力度,直接参与到本地工程项目的竞争,更加恶化了原有渠道的混乱。
4、群雄逐鹿时代落幕,拼存量博弈
a、从生产厂家角度而言,一直都存在一个明显的梯次,第一梯队无疑是捷顺/科拓,第二梯队包括道尔、红门、富士、蓝卡,第三梯队也有一批相当有实力的企业,再后面就是第四和第五梯队,其中也有部分做批发的厂商,每月出货量比较可观。
原先市场发展迅猛,每个梯队都有利润,大家相安无事。但随着市场内卷之后,尤其是在海大宇等传统安防厂商的挤压,场上的梯次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有实力和有梦想的生产厂商都在往运营方向走,诸如联合资金方做停车场运营、洗车、充电、优惠券运营等,另一方面,部分企业选择做代加工和批发,以低价出货模式谋取发展之道。
这过程中,必然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出清的局面。
b、从各个城市的渠道和工程商角度,也呈现这种梯次,只不过每个城市具体的情况不一样,多数情况下来说,一般5到10家大的经销/运营商,占有所在城市50%左右的停车场份额,剩下的市场份额分布于20到50家不等的小型工程商。
但是,基于当前形势变化,各个城市的运营商和工程商都要面临市场份额不被其他企业吞噬的压力。
 
02新的变量
 
1、来自海康大华宇视等传统安防厂商入场
对于传统的生产厂商来说,最大的压力无非是来自海康大华宇视等传统安防厂商入场。相比于深圳和山东等地的停车制造厂商来说,海康大华宇视等传统安防厂商,无论是在产品力和渠道力都远远超出。
在产品力层面,即便这三家中较小的宇视,在2023年也是中国第三大、全世界第四大安防厂商,在视频监控,消防,安防,网络,通讯,AI视觉上的技术积累和产品体系,也是传统的停车制造厂商很难与之抗衡的。
在渠道力层面,还是以宇视为例。停车行业的制造企业在渠道上,最完备的莫过于捷顺,基本上做到了在三线以上的主要城市都有直属分公司或经销商分公司,几乎已经是极限了,但是宇视的销售网点很多地区都可以直达县级,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甚至可以渗透到街道,这是传统停车制造企业无法企及的水平。
更何况,海康大华宇视等厂商还有品牌力加持,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很多情况下整个项目打包之后,停车作为整个大安防的一个板块,不会再给传统停车企业机会。
2、电子支付新趋势带来的连锁反应
一直以来,电子支付所带来的返佣和广告返佣都是部分传统制造企业利润的一部分,尤其是随着内卷严重之后,这部分利润对于有些企业越发重要。
以笔者了解的情况来看,中国多数停车场平均的日均停车费金额在400~450元,即便以0.2%的返佣比例,每个车场日均可以创造将近一元的利润,如果企业能够维持3000个日均活跃停车场的水平,这部分收入就足以维持日常运营开支了。
以笔者在市场中了解到,这部分利润在部分中小厂商和工程商的利润占比甚至超过50%!
随着近年来部分城市提出清洁停车场的要求,对停车支付页面的广告限制越来越多,尤其是今年315主题开始出现具体内容,个别系统服务商对这广告越来越慎重,利润也将逐渐萎缩。这种变化一定会对整个链条开始产生冲击,而这种冲击也会在未来半年内逐渐显示出来。
3、甲方需求的综合化和多样化
近年来,笔者所接触的厂商反映,客户反馈甲方的需求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样化,之前很多所谓的方案都是标准化的,内容越来越难以满足甲方的需求。所以对于系统和云平台的非标开发和应急响应要求越来越高。
 
03当下企业的探索方向
 
基于这种市场环境下的压力,各个赛道的企业都在做出尝试。
1、横向发展
所谓的横向发展,以城市运营商和大厂代理商为主,本身具有一定的维保和服务能力,不再局限于停车板块,门禁、安防、视频监控、网络、甚至园区内的交通等板块,也在积极探索,因为甲方是同一批,只要客情维护的好,由甲方认可,加上自身服务能力足够,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做这样的转型。
2、纵向发展
所谓的纵向发展,是相对于横向发展而言,除技术和设备之外,研发、方案、资金、车场运营、车位运营、车主服务、充电投建、甚至包括洗车、汽车保养等等,比较健全且体系化输出。在停车这条赛道上深耕,虽然无法做到o2o级别的复制,但是日拱一卒且有持续的经营利润正向反馈,这种模式犹如战车一般对传统制造企业和运营企业形成降维打击,启动之后就很难阻挡。
 
04对从业企业的建议
 
以上两个方向,对于中小企业,不管是原有的品牌代理商、经销商、还是工程商,都很难实现。因为自身原因横向扩张比较困难,只能深耕停车赛道,在已有基础前提之下,往停车运营方向走是未来可持续发展之路。
尤其是注意三点:
首先,寻找有实力的资金方合作,加大力度参与到车场运营(尤其是车位运营和车主运营)的赛道中来。只要有效启动,就是长期的现金奶牛。以笔者了解到重庆地区的某停车场运营管理公司深度车场运营之后,单个车场平均年创收超过15万,浙江杭甬地区可以更高;
其次,与业内已经有运营能力的平台方案商深入合作,用不同的运营方案深耕不同场景的停车运营,深挖车位和车主的利润,实现更高维度的经营,才是未来市场竞争的不二法门。尤其是在停车市场需求日益精细化的当下,满足不同场景下车主对车位服务的差异化需求,才是停车行业新边疆和蓝海,其市场容量和利润,远在基础的设备销售之上。
最后,一定要打造有战斗力的运营团队。打铁还得自身硬,资金和方案都可以借鉴,但只有团队才是自己的,现在很多地方代理商和运营商的朋友原先都是做工程的,市场推广能力和项目维保能力都很强,但运营基本都没有太多概念,所以在向运营方向转变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运营团队作为整个公司的拳头部队为目标。
 
 
参考文献链接
posted @ 2025-04-23 04:33  吴建明wujianming  阅读(66)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