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商海问道》金句100条

1.很多企业在思考战略的时候,其实没有一个明晰的战略目标,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也就选不到一个合适的业务。

2.一个企业的成功,要有一个很好的战略,也要有很好的战略家。战略家本身得具有企业家精神,同时要有一个很好的资本市场的成长模式,还要有政府的支持。

3.华为的快速发展有两点很关键:企业家精神和机制。

4.上市公司质量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治理质量,另一方面是运营质量,如果再细说,就是公司的治理水平、效益水平和责任。

5.“四个敬畏”与“四条底线”:“四个敬畏”是敬畏市场、敬畏法治、敬畏专业、敬畏投资者;“四条底线”是不披露虚假信息、不从事内幕交易、不操纵股票价格、不损害上市公司利益。

6.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就是要守规矩、讲诚信。

7.投资者是市场之本,投资者保护是资本市场的永恒主题。尊重投资者是资本市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

8.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上市公司是公开、透明、阳光下的公司,对所有股东一视同仁。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的生命线,注册制的前提是信息披露必须准确。

9.上市之后公司有两种客户:一是产品客户,二是资本客户。上市公司应该向投资者讲好公司的技术、新产品、发展战略、经营思想,要与投资者多沟通。

10.路演就是“三讲”。一是“讲好”,要把自己的故事“讲好”,让人家喜欢你,这很重要。二是“讲通”,前年、去年讲的要和今年讲的匹配,要“讲通”。三是“讲准确”,以数字说话,不能都是定性的,而要定量分析。

11.什么是好的上市公司?就是投资者喜欢的公司。一是业绩要良好;二是公开透明,信息披露和与投资者的沟通特别好;三是要规范治理;四是要履行社会责任。

12.创新实际上是一个有目的地寻求机遇的过程,这样可以减少风险。科学家的创新和企业家的创新不太一样,科学家的创新没有短期的利益要求,企业家的创新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边界,就是要有效益或创造价值。

13.过去大家比较重视的是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实际上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是要为投资者实现价值。

14.我们做上市公司不光要看到产品客户,更重要的还要看到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所以我们也要理解他们的想法,将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规律结合起来。

15.遇到危机以后,化解危机的方法就是将心比心,承认事实,把问题解决好。遇到危机以后,企业所持的态度应该是诚信,诚信就是一条船,可以承载整个企业渡过危机。

16.做企业实际上是熬出来的,循序渐进,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向上成长。

17.抽象出来看,其实造出一个好的产品,确确实实需要一些基本功:第一,得有过硬的技术,这其实是核心;第二,企业管理要特别好;第三,要有工匠精神;第四,做产品要持之以恒。

18.做实体是不容易的,也是比较苦的,有时候还要吃亏。但是实体经济还是我们的根,我们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体经济是我们的基础。

19.我常跟大家讲,做企业有四个核心———核心业务、核心专长、核心市场、核心客户,我们的业务要归核化,不要太散,要扎扎实实把自己的基本功做好,把产品做好,这才是核心。

20.做产品可能有几个步骤:第一,要把产品做出来,这可能主要是技术问题,实现从0到1;第二,产品做出来了,要批量生产上规模;第三,能量产了,要把质量合格率提高,合格率做到99%以上,这样才真的有硬功夫;第四,合格率提高了,要把成本降下来,因为要参与市场竞争。

21.说到困难,其实我总结了三条:一是困难是客观的,你有我有他也有,大家都有,不是你自己独有的,所以不要怨天尤人;二是最困难的时候,困难可能快过去了,困难不会一直延续,总会结束,所以要抱有希望,不要遇到困难就躺倒了、躺平了;三是再大的困难,都要靠自己去克服,还要积极地解决困难。

22.解决困难是企业家的责任使命,企业家本身就是来克服困难的。

23.从我做企业这么多年来看,企业里可能有几件很重要的事。第一,要定一个正确的战略,也就是做什么,这是根儿上的事。第二,要能抓住机遇。第三,一定要打造一支有执行力的团队。第四,解决好如何面对困难的问题。

24.做企业最重要的不是有多少资源,而是要有整合资源的能力。

25.活跃资本市场,有四个方面很关键:一是经济基本面要好; 二是监管政策要到位;三是上市公司质量要好;四是投资生态要好。

26.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几件事非常重要:一是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二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突出主业,不盲目扩张;三是提高创新能力;四是防范风险。

27.我平时的爱好是读书,其他时间就是一根筋地工作,很少记得休息日。有人说,宋总真厉害,一个人做两个人的工作。我说,其实我一点也不厉害,我只是比别人多用了时间,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多做。

28.十几年前,我写过一本书《我的企业观》。书中写了几句话,定义我所认知的企业家精神,分别是“企业家是对成功充满渴望的人”“企业家是在困难中百折不挠的人”“企业家是那种有家国情怀的人”“企业家是那种永远面向正前方的人”。

29.战略是一种取舍,有时候最难的不是做什么,而是不做什么。

30.大的企业管理,系统来讲,实际上包括三件事:战略、组织和过程管理。

31.有人曾问我,做了18年央企领导,主要工作是什么。我说主要有三件事:一是制定战略;二是选人用人,要找有执行力、能够理解战略的人,就是组织建设;三是文化建设,也就是布道。

32.企业的文化逻辑是企业的底层逻辑。文化是涌动在员工心里的精神原则和集体记忆,到底我们这一群人信奉什么、反对什么,这是最底层的文化。而组织的领导者,恰恰是文化的缔造者。

33.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三点原则:第一,要给当地经济做贡献;第二,与当地企业合作;第三,为当地人民做好事。

34.今天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如果企业收购一些世界名牌,并打出它们的品牌,可以减少进入海外市场的壁垒。

35.过去这么多年,我推动中国建材在国内收购了上千家企业。我们收购的原则,一是服从战略,不为大而大,也不为多而多;二是能赚钱;三是要有协同效应;四是风险可控可承担。

36.在收购中,有两件事非常重要。第一,有价值。要考虑这笔收购要花多少钱,最后能赚多少钱。第二,能协同。中资企业在海外并购有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就是能不能用上中国要素。

37.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企业要永远面向正前方,不能停下脚步。过去,我们的优势往往是静态优势。什么是静态优势?柯达靠黑白胶卷赚了50年的钱,靠彩色胶卷又赚了50年的钱。但今天没有这么幸运的行业了。今天企业的优势是瞬时优势,我称之为动态优势。像海信、宁德时代,尽管在自己行业中拥有优势,却丝毫不敢懈怠,时刻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中。

38.对于企业而言,创新不是一两个人的灵光乍现,也不是单凭兴趣就能做成的事情。创新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创新是有一定模式可循的。

39.我在企业做了很多年,很多人都曾经问过我一个问题: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是怎么从当初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世界500强企业的?其实关键在于两点:第一,得益于国企改革;第二,得益于创新。

40.我讲的创新包含制度的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核心。

41.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其实我和别人没有不同,我只是更有好奇心而已。”创新是一种改变,是无中生有,从零到一。它需要我们去质疑,去提问。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那样?

42.技术创新也不见得都是高科技,中科技、低科技其实也可以创新。

43.资本是企业家用于创新的杠杆,是支撑创新的基础。

44.“三精管理”指组织精健化、管理精细化和经营精益化。

45.组织精健化包含“四化”,治理规范化、职能层级化、平台专业化、机构精干化。

46.管理精细化主要体现为管理工法化、成本对标化、质量贯标化、财务稳健化。

47.经营精益化主要包括业务归核化、创新有效化、市场细分化、价值最优化。

48.现在很多企业产品过剩了,企业家考虑要不要转行。其实企业更多应考虑转型,而不是转行,除非这个行业彻底消失了。转型的路径之一是进行市场细分、产品细分。

49.管理从来不是无师自通的,所以我说,书中自有500强。其实我能做两个世界500强和我读书有关。

50.关于领导力,从我自己这么多年的体会来看,有三点特别重要:一是决策力,二是用人所长,三是勇于负责。

51.对普通人来说,想提高领导力有几点特别重要:一是勇于负责,并且不仅仅是对自己份内的事负责;二是多思考;三是理解上级的整体意图也非常重要。

52.企业领导者和其他人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思考的习惯。做企业这么多年我一直特别爱思考,每天早晨都思考要做的事情。

53.其实做决策是个非常辛苦的工作,因为没有人能教你。有的时候决策已经做了,但是又出现新的信息,或者环境发生了变化,那么只能改变决策,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否则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作为领导者需要反反复复地思考。我做任何一个决策都不是思考八次、十次就决定了,有的甚至会思考成百上千次,进行否定之否定,自己把自己推翻,再去论证。

54.我主张企业以人为本,就是企业是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企业爱人。第一,我们很多先进的思想必须被人所掌握,才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第二,企业是人格化的。第三、企业归根结底是为了人,为了利益相关者。第四,企业还要爱人,有人文关怀,热爱员工、热爱社会大众等。

55.作为企业家,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带领团队渡过难关,所以我非常不赞成“躺平”。目前各种困难交织在一起,我们企业家更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更应该百折不挠,带领大家渡过难关。

56.在绿色转型上有几个关键点。其中一个是从现有的生产入手,做到节能减排,因为节约能源其实就等于生产能源。

57.企业应该朝什么方面转型呢?我想有四个方面:一是从中低端转向中高端;二是转向低碳化;三是转向智能化;四是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转化。

58.有的大企业出了一些问题,主要原因有哪些呢?第一个问题是治理不规范;第二个问题是战略不清晰;第三个问题是偏离主业,盲目扩张。

59.在一个企业里,既要有领导者,又要有管理者。领导者去把握方向,做出决策;管理者去正确地做事,提高效率、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等。

60.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目标是人,但不是简单地管人、人看着人。管理的真谛是要调动人的积极性,谁能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谁就掌握了管理的真谛。

61.管理实际上是在两个层面进行的,一个层面是在管理理论上进行,另一个层面是在管理方法上进行,这二者之间也有交集,要有所侧重。

62.我一直在央国企,做了这么多年企业的改革,最后我认识到国企改革实际上是四个层面的改革:布局、体制、制度、机制。

63.我理解,机制就是企业的效益和员工利益之间的关系,有关系就有机制,没有关系就没有机制。

64.企业是员工共同理想的基石,而不只是所有者的基石。企业既是股东的,也是员工的,还是社会的。

65.建设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有世界一流的企业。世界一流,包括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四个方面。

66.今天的中国企业要获得综合的优势,就是既要抓“创新+资本”,又要抓“技术+管理”。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消费大国,“技术+管理”“创新+资本”这两方面我们都要做好,形成综合优势。

67.对于管理教育,有几点很重要。第一,我们的教育要知行合一;第二,我们要加大实践。

68.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面临哪些风险?我归纳了以下几条:一是周期性的风险;二是经营决策的风险;三是资金链的风险;四是大企业病的风险。

69.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是质优,本质是先进的生产力,概括成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生产力,相较以前的生产力有一个质的提升。

70.发展新质生产力,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进行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容之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会产生新质的生产力。

71.深圳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代表。深圳市有位领导说:“我们这地方荔枝不如东莞好,海鲜不如香港好,但我们这儿的土特产是企业家,是企业家精神。”确实是这样,企业家精神是深圳的一个底层逻辑。

72.企业要想赚到钱,不光是眼睛向内、压低成本,还要维护合理公平的价格。

73.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育于行业利益之中。“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作为企业,我们既要竞争也要合作,不能只竞争不合作。当然,合作不是串通,而是需要在定价上自律。

74.经营是眼睛向外,做正确的事,要开源、多赚钱,要在市场上多赚“三桶水”;管理是正确地做事,是眼睛向内,是节流,少花钱,是干毛巾也要拧出“三滴水”。

75.企业今天遇到的问题大部分是经营决策上的问题,不能用过度的管理来弥补经营决策的失误。

76.中国式管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部分,我们过去学的是西方管理,后来学过日式管理,今天到了中国式管理的时代。我们应该担负起这样一个责任,要让中国式管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风采。

77.国企改革有三个法宝: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二是有强烈改革意识的企业家精神,三是建立企业内部的市场化机制。

78.企业改革不光国企要改革,民企也要改革。国企改革是进一步市场化,民企改革是进一步规范化。

79.国企和民企是孪生兄弟,双方合作就像水和茶的融合,融合得好就是一杯上好的茶水。“茶水融合”包括目标的融合、产权的融合、文化的融合。

80.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市值的表现是企业价值的体现,而企业价值最核心的就是要创新。

81.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上市公司,都要踏踏实实地做好主营业务。我是个专业主义者,主张企业踏实做好专业。

82.独角兽企业是指创办时间在10年以内、资本市场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创新型企业。它们有一个特质,就是把创新和资本这两项结合在一起。

83.要产生更多的独角兽,首先要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环境,更多的优秀人才能够投入创新创业中去,同时我们资本市场也要在制度上不断为独角兽企业提供广阔的融资平台和竞争的舞台。

84.我经常提醒大家,我们应该进行有目的的和有效益的创新。创新应该是理性的、专业的、有定力的。

85.对于自主创新,有几种理解:一是原始的和独立的创新;二是集成创新,也就是把各种创新要素联系在一起的创新;三是模仿创新,使技术有所改善的创新

86.企业的目的是让社会更美好。企业如能让社会更美好,自身也将发展得更稳健、更美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也是必由之路。

87.什么叫品格?企业不是无机状态的经济组织,它是人格化的,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风骨。人有品格,企业也有品格。企业的品格就是企业在经营活动和社会交往中体现的品质、格局和作风,也可以说是集企业理念、文化和行为于一体的企业形象。

88.共享,看上去像是分蛋糕,实际是通过更多资源,融合更多资源,开创更大的平台,去创造更大的蛋糕。

89.在企业里,要营造宽松的环境,提倡“三宽三力”,也就是“待人宽厚,处事宽容,环境宽松”和“向心力、亲和力、凝聚力”。

90.没有落后的行业,只有落后的技术和落后的企业,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做得好的企业。

91.对大企业来讲,一定要克服自己原来的惯性,居安思危,提前看到那些有可能颠覆自己的技术。

92.对于企业家而言,逆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大企业家里有谁没经历过困难呢?其实企业家就是在克服困难中走过来的,不困难要企业家干什么呢?

93.克里斯坦森在《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中提了三条建议:第一,有一个好的事业,也就是一份好工作;第二,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健康的身体;第三,有一个有始有终的人生。

94. 什么是好工作?就是身心合一,工作时也并不觉得自己是在工作,每天睁开眼睛就想去做,会感到很开心。这些年我也是这么过来的,有人问我为什么工作,为什么负那么多责任,其实没有太多的原因,就是自己喜欢,乐在其中。

95.高市值公司有三个特征:第一,是行业龙头或者是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第二,有高成长性和高盈利性;第三,有规范的治理。

96.我们要成为制造强国和质量强国,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有四点特别重要:第一,产品卓越;第二,品牌卓著;第三,创新领先;第四,治理现代。

97.我们概括出深圳创新创业的十大启示:一、文化是灵魂,要创新首先要有创新的文化;二、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三、尊重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四、民企创新活力强,要精心呵护;五、用好资本杠杆,撬动创新创业;六、引才重要,用才更重要;七、完备产业链条,带动创新繁荣;八、办好教育,要重视“结构”;九、拓宽视野,在全球组织创新资源;十、建立共享机制,实现多方共赢。

98.什么是企业家精神?我着重讲三方面:一是创新, 二是坚守,三是责任。

99.关于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有三点非常重要:第一,要有规范的治理;第二,要有稳定的回报;第三,要有长期稳定的成长性。

100.对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第一,要突出主责主业,把主责主业做好;第二,要增强创新能力,打造出特有的优势;第三,要强化经营管理水平,进行降本增效;第四,要做好与股东的沟通;第五,要动态调整公司的结构;第六,要注意防范风险。

posted on 2025-08-11 20:39  欢笑一声  阅读(10)  评论(0)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