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管理计划

一:项目管理计划
子管理计划:范围管理计划、需求管理计划、进度管理计划、成本管理计划、质量管理计划、资源管理计划、沟通管理计划、风险管理计划、采购管理计划、干系人参与计划。
◆ 基准:范围基准、进度基准和成本基准。
◆ 其他组件:变更管理计划、配置管理计划、绩效测量基准、项目生命周期、开发方法、管理审查
二:范围管理计划
①制定项目范围说明书;②根据详细项目范围说明书创建WBS;③确定如何审批和维护范围基准;④正式验收已完成的项目可交付成果。
三:进度管理计划
①项目进度模型;②进度计划的发布和迭代长度③准确度;④计量单位;⑤工作分解结构(WBS);⑥项目进度模型维护;⑦控制临界值;⑧绩效测量规则EVM;⑨报告格式;
四:成本管理计划
①计量单位;②精确度;③准确度;④组织程序链接;⑤控制临界值;⑥绩效测量规则EMV;⑦报告格式; ⑧其他细节
五:质量管理计划
①项目采用的质量标准;②项目的质量目标;③质量角色与职责;④需要质量审查的项目可交付成果和过程;⑤为项目规划的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活动;⑥项目使用的质量工具;⑦与项目有关的主
要程序,例如处理不符合要求的情况、纠正措施程序以及持续改进程序等
六:资源管理计划
识别资源、获取资源、角色与职责、项目组织图、项目团队资源管理、培训、团队建设、资源控制、认可计划
七:沟通管理计划
①干系人的沟通需求;②需沟通的信息,包括语言、形式、内容和详细程度;③上报步骤;④发布信息的原因;⑤发布所需信息、确认已收到或作出回应(若适用)的时限和频率;⑥负责沟通相关信息的人员;⑦负
责授权保密信息发布的人员;⑧接收信息的人员或群体,包括他们的需要、需求和期望;⑨用于传递信息的方法或技术,如备忘录、电子邮件、新闻稿,或社交媒体;⑩为沟通活动分配的资源,包括时间和预算;
⑾随着项目进展(如项目不同阶段干系人社区的变化)而更新与优化沟通管理计划的方法; ⑿通用术语表; ⒀项目信息流向图、工作流程(可能包含审批程序)、报告清单和会议计划等; ⒁来自法律法规、技术、
组织政策等的制约因素;⒂关于项目状态会议、项目团队会议、网络会议和电子邮件等的指南和模板;⒃项目网站和项目管理软件
八:干系人参与计划
①关键干系人的所需参与程度和当前参与程度;②干系人变更的范围和影响;③干系人之间相互关系和潜在关系;④项目现阶段的干系人沟通需求;⑤需要分发给干系人的信息;⑥分发相关信息的理由,以
及可能产生的影响;⑦向干系人发送信息的频率和时限;⑧随着项目的进展,更新和优化干系人管理计划的方法
九:风险管理计划
①风险管理策略;②方法论;③角色与职责;④资金;⑤时间安排;⑥风险类别;⑦干系人风险偏好;⑧风险概率和影响;⑨概率和影响矩阵;⑩报告格式;⑾跟踪
十:采购管理计划
①如何协调采购与项目的其他工作,例如项目进度计划制订和控制;②开展重要采购活动的时间表;③用于管理合同的采购测量指标;④与采购有关的干系人角色和职责,如果执行组织有采购部,项目团队拥有的
职权和受到的限制;⑤可能影响采购工作的制约因素和假设条件;⑥司法管辖权和付款货币;⑦是否需要编制独立估算,以及是否应将其作为评价标准;⑧风险管理事项,包括对履约保函或保险合同的要求,以减
轻某些项目风险;⑨拟使用的预审合格的卖方等


项目干系人进行范围确认时,一般需要检查以下 6 个方面的问题:
(1)可交付成果是否是确定的、可确认的。
(2)每个可交付成果是否有明确的里程碑,里程碑是否有明确的、可辨别的事件,例如,客户的书面认可
等。
(3)是否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可交付成果的交付不但要有明确的标准标志,而且要有是否按照要求完成的标
准,可交付成果和其标准之间是否有明确联系。
(4)审核和承诺是否有清晰的表达:项目发起人必须正式同意项目的边界,项目完成的产品或者服务,以及
项目相关的可交付成果。项目团队必须清楚地了解可交付成果是什么。所有的这些表达必须清晰,并取得一
致的同意。
(5)项目范围是否覆盖了需要完成的产品或服务的所有活动,有没有遗漏或错误。
(6)项目范围的风险是否太高:管理层是否能够降低风险发生时对项目的影响。

posted on 2023-11-01 22:41  欢笑一声  阅读(36)  评论(0)    收藏  举报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