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架构相关

1、冯诺依曼架构和哈佛结构的区别

冯诺依曼结构和哈佛结构区别为:存储器结构不同、总线不同、执行效率不同。哈佛结构的微处理器通常具有较高的执行效率。其程序指令和数据指令分开组织和储存的,执行时可以预先读取下一条指令。

  • 存储器结构不同
    冯诺依曼结构:冯诺依曼结构是一种将程序指令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合并在一起的存储器结构。
    哈佛结构:哈佛结构使用两个独立的存储器模块,分别存储指令和数据,每个存储模块都不允许指令和数据并存。

  • 总线不同
    冯诺依曼结构:冯诺依曼结构没有总线,CPU与存储器直接关联。
    哈佛结构:哈佛结构使用独立的两条总线,分别作为CPU与每个存储器之间的专用通信路径,而这两条总线之间毫无关联。

2、CISC和RISC的区别

https://www.cnblogs.com/jukaiit/p/12099602.html
CISC(复杂指令集,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CPU内部为将较复杂的指令译码,也就是指令较长,分成几个微指令去执行,正是如此开发程序比较容易(指令多的缘故),但是由于指令复杂,执行工作效率较差,处理数据速度较慢;
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是精简指令集CPU,指令位数较短,内部还有快速处理指令的电路,使得指令的译码与数据的处理较快,所以执行效率比CISC高,不过,必须经过编译程序的处理,才能发挥它的效率。

3、大端和小端

小端:地址低字节,高址高字节
大端:低址高字节,高址低字节

4、中断

中断处理过程如下: ①关中断,进入不可再次响应中断的状态,由硬件实现. ②保存断点,为了在中断处理结束后能正确返回到中断点.由硬件实现. ③将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送PC,转向中断服务程序.可由硬件实现,也可由软件实现. ④保护现场、置屏蔽字、开中断,即保护CPU中某些寄存器的内容、设置中断处理次序、允许更高级的中断请求得到响应,实现中断嵌套.由软件实现. ⑤设备服务,实际上有效的中断处理工作是在此程序段中实现的.由软件程序实现. ⑥退出中断.在退出时,又应进入不可中断状态,即关中断、恢复屏蔽字、恢复现场、开中断、中断返回.由软件实现.

5、内存区相关

https://blog.csdn.net/superjiangzhen/article/details/79938458
bss是英文Block Started by Symbol的简称,通常是指用来存放程序中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的一块内存区域,在程序载入时由内核清0
text段是程序代码段
data包含静态初始化的数据,所以有初值的全局变量和static变量在data区。
栈(stack)保存函数的局部变量和参数。是一种“后进先出”(Last In First Out,LIFO)的数据结构
堆(heap)保存函数内部动态分配内存,是另外一种用来保存程序信息的数据结构,更准确的说是保存程序的动态变量。堆是“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FIFO)数据结构。

6、Cache写机制

Write-through- Write is done synchronously both to the cache and to the backing store.
Write-back (or Write-behind) – Writing is done only to the cache. A modified cache block is written back to the store, just before it is replaced.

Write-through(直写模式)在数据更新时,同时写入缓存Cache和后端存储。此模式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缺点是因为数据修改需要同时写入存储,数据写入速度较慢。
Write-back(回写模式)在数据更新时只写入缓存Cache。只在数据被替换出缓存时,被修改的缓存数据才会被写到后端存储。此模式的优点是数据写入速度快,因为不需要写存储;缺点是一旦更新后的数据未被写入存储时出现系统掉电的情况,数据将无法找回。

posted @ 2020-05-16 16:42  笑着刻印在那一张泛黄  阅读(184)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