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68 下一页
摘要: 这是敏捷开发用户故事系列的第二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之八,之九)敏捷开发中的用户故事采用的语法模式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作为一个……,可以……,以(以便)……”不同于一般专注于功能的需求条目描述方法,三个……把角色、功能、价值跃然纸上。然而使用不当,却有可能形似而神不似。下面就三个部分分别举出一个例子。网络游戏的排行榜功能“作为一个玩家,可以通过显示排名,以便让自己在服务器中的地位获得认可。”这个功能可以激发玩家的“斗志”,鼓励购买道具,是个不错的想法,但实现起来却有技术问题:服务器中的玩家太多了,实时查看排名非常不现实。另一个问题是小虾米们其实对自己的排名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9-16 23:04 我的一天 阅读(726) 评论(0) 推荐(0)
摘要: 这是敏捷开发用户故事系列的第一篇。(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之八,之九)全系列将涉及何为用户故事,面向客户价值编写故事,用户建模,产品待开发项的分类,故事颗粒度,故事的组织结构,等等若干问题,力求将此中问题尽量解决干净。本系列文章假设正在编写一个“敏捷开发管理软件”,因为来阅读的都是做敏捷开发的,又都是做软件的,会更熟悉一些。用户故事三要素:角色,功能,价值按“作为一个……,可以……,以便……”样式和思路写成的用户需求,就是用户故事。样式是技法层面的东西,它保证了无需太多思考,用户故事中即包含角色、功能、价值这三个要素。角色角色切记不要总是写“作为一个用户”,而是要把用户区别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9-16 22:59 我的一天 阅读(1373) 评论(0) 推荐(0)
摘要: 总目录: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之八 这是2011年7月的一次QQ群对话记录,做了匿名化处理,并重新调整了顺序,以便于阅读。对话的开始,是有人提到他们公司的产品部门和开发部门正在打架,后者希望能有写好的或者至少是靠谱的产品定位和功能文档,而前者则认为根本不存在这种文档,肯定是想到哪里做到哪里;而后者又认为没有这种文档,一是不知道做什么,二是返工肯定太多。总之是两个部门为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扯不清楚的哲学问题打架。这次对话没有去解决任何到底需要不需要这种文档的问题,也没有解决这种文档到底写成什么样子好的技术问题,因为每个公司,每个产品,每个团队,都可能有自己最适合的方法。这次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9-15 10:42 我的一天 阅读(153) 评论(0) 推荐(0)
摘要: 段伏枥确实没有等得太久,和黄华中谈话后的第三天,黄华中就给段伏枥电话,说晚上一起吃饭。这几天,段伏枥呆得确实非常郁闷,一方面在公司无所事事,另一方面又一直担心前途,无法静下心来好好研究技术。黄华中的这个电话,或多或少减轻了段伏枥的一些说不出的压力。 晚上,段伏枥如约来到黄华中指定的饭馆。除了黄华中以外,自然少不了老柳,还有一个从未见过的中年男人,看起来约摸四五十岁,头发稀疏,差不多接近于地中海发型。 黄华中率先进行介绍:“这个是我们的投资人,武总!”然后侧过身,继续介绍:“这是小段,做应用的。” 段伏枥向武总点了点头,说:“你好!”武总愣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 虽然段伏枥在熟人面前,...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9-14 22:20 我的一天 阅读(151) 评论(0) 推荐(0)
摘要: 总目录: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之八上节“对问题最深入的认识是知道答案”中讲到,要引发大家说出答案而不是抱怨问题,最好提前自己知道一个答案,即使不是最好的。但是这么多人都不知道答案,我怎么能知道呢?方法就是坚信“我是屋子里边最聪明的一个人,答案将由我在下一分钟给出”。前半句这么狂,本来只有火星上才有这种谚语的,但是有一次被指出在《秘密》中地球人2008年早就说过了(在线阅读:http://book.qq.com/s/book/0/12/12432/),听说是本好书。为何心想才能事成心想事成刚开始是个必要条件,但以后会逐渐变成充分条件。为何是个必要条件?一屋子人其实不一定谁最聪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9-14 14:53 我的一天 阅读(171) 评论(0) 推荐(0)
摘要: 总目录: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之八是否见过这种场景:一堆人在会议室,谈论一个亟待搞定的客户:“这个客户可难缠了……”“可不是,我给你说……”“对对,我也是有亲身体会的,比如……”“别提了,上一次……”又如一堆人在会议室,讨论一个新的市场方向:“这个新方向不好开拓,……”“咱们刚开始,你看人家IBM……”“别提IBM了,就光一个XX就够我们受的……”“咱们一无案例,二无资金,三无人才,……”暂且不管他们讨论的事务本身,而来看一个问题:人们为何会向鲨鱼扑向鲜血一样,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认为某个问题有多么难办?分析在冬吴相对论中吴伯凡分析过这种心理(可能是《不抱怨的世界》)。他认为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9-14 12:04 我的一天 阅读(160) 评论(0) 推荐(0)
摘要: 总目录: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之八薛定谔当年“凑出”了薛定谔方程(http://baike.baidu.com/view/551078.htm),拿给爱因斯坦看。爱因斯坦说:“够呛,因为它太丑太复杂了。”这次是薛定谔对了,不过在现实世界中,多数时候是爱因斯坦说的对。这个谚语在道教中有个“无为”的概念,后来有个朋友告诉我,无为的含义其实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要剔除那些不需要做的事情,剩下的简单的事情,才是值得做的事情,才是正确答案。场景1(真实案例)一次面试市场总监,来过两个人。第一个先来了解公司情况,第二次拿来了一个PPT,好好讲讲她对市场的认识。结果,这个PPT中包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9-14 11:37 我的一天 阅读(150) 评论(0) 推荐(0)
摘要: 总目录:之一,之二,之三,之四,之五,之六,之七,之八这句话看起来很奇怪,因为应该是问问题的人提问,回答的人负责找答案,其实不然。所有问题,其实都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让问题产生的语境及实际困难,是动因,比如“在具体工作中实在是推不动敏捷了”;第二个方面才是表面的问题。回答者很容易回答表面问题,但极难触及困难本质。在整个问答过程中,提问者应积极思考,寻求实际困难的答案。场景1在敏捷大会上来了一位大师,有人站起来提问“如何在中国软件企业推动敏捷?”众人旁听。这时候,有困难的人其实是问问题的人,乃至众人;而这位大师是和困难最远的人。所以千万别指望大师会一语中的说出什么方法,解决了大家十年的困惑。这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9-14 10:55 我的一天 阅读(161) 评论(0) 推荐(0)
摘要: 本文件做通知,下载链接/版本记录/讨论请前往主贴:http://blog.csdn.net/cheny_com/article/details/6616794更新时间:2011-09-12 16:18更新内容:新增两页“敏捷绩效管理”。另有一些页面已经做好,但更接近“松结对编程”的内容,将在下一发布日期发布。下一发布日期为2011-10-31。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9-12 16:31 我的一天 阅读(97) 评论(0) 推荐(0)
摘要: 第一次,段伏枥那么地不愿意去上班,可是Micheal既然没有放自己长假,自己也只能如如往常一样。只可惜,研发部,不,应该说,整个公司,都已经冷冷清清。段伏枥没有公司的钥匙,所幸小邵还是按以往的时间点正常上班,也让段伏枥避免了站在门外等待的尴尬。至于黄华中等人,平时都不会按时上班,更不用说今天了。因为小邵是Micheal的亲戚,虽然之前是做研发的,但自从昨天清除一批人,自然也包含财务室的同事,于是小邵今天就索性坐到了财务室的办公室。只不过这么一来,曾经坐满人的研发部,现在只有段伏枥的形单影只。 该干点啥呢?如果是平时,即使没有工作任务,段伏枥也会拿起技术书籍,慢慢研究。今天自然是不会有任务了.. 阅读全文
posted @ 2011-09-10 08:56 我的一天 阅读(168) 评论(0) 推荐(0)
上一页 1 ···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6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