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用户及组相关文件介绍

 Linux操作系统采用UNIX传统的方法,把全部的用户信息保存为普通的文本文件以下就是对这些文件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

 

 passwd命令用于设置用户的认证信息,包括用户密码、密码过期时间等。系统管理者则能用它管理系统用户的密码。只有管理者可以指定用户名称,一般用户只能变更自己的密码。

 

 

 

 

 

 

 

 

 

 另外的  我们还引入了 “/etc/passwd" 文件在域中的含义

  username:登录名

  password:加密的用户口令

  uid:用户id

 gid:用户组id

 userinfo:用户信息

home:分配给用户的主目录

shell:用户登录后执行的shell(若为空格则默认为”/bin/sh")

 

 

 

  groupadd用于创建一个新的工作组,新工作组的信息将被添加到系统文件中。

   

 roup和gshadow命令:用户组账号文件

 “/etc/passwd" 文件中包含着每个用户的用户组ID(GID),在此文件中GID被隐射到该用户分组的名称及同一分组中的其他成员。

“/etc/group"文件对用户组的许可权限的控制并不是不必要的,因为linux系统用来至于“/etc/passwd"文件的UID,GID来决定文件存取权限。

          "/etc/group的域和含义                                                                            “/etc/gshadow"

group_name         用户组名                                                      group_name                    用户名

group_password 加密后的用户组口令          group_password            加密后的用户组口令

group_id          用户组ID(GID)             group_members  以逗号分隔的成员用户清单

group_members  以逗号分隔的成员用户清单

 我们由此发现两者还是有大区别  缺少的重要的 id

 

useradd命令:

用于Linux中创建的新的系统用户。useradd可用来建立用户帐号。帐号建好之后,再用passwd设定帐号的密码.而可用userdel删除帐号。使用useradd指令所建立的帐号,实际上是保存在/etc/passwd文本文件中。

在Slackware中,adduser指令是个script程序,利用交谈的方式取得输入的用户帐号资料,然后再交由真正建立帐号的useradd命令建立新用户,如此可方便管理员建立用户帐号。在Red Hat Linux中,adduser命令则是useradd命令的符号连接,两者实际上是同一个指令。

 

 

 

 

 usermod命令:用于修改用户的基本信息。usermod命令不允许你改变正在线上的使用者帐号名称。当usermod命令用来改变user id,必须确认这名user没在电脑上执行任何程序。你需手动更改使用者的crontab档。也需手动更改使用者的at工作档。采用NIS server须在server上更动相关的NIS设定。

 

 

 

 

  其实我们对比发现useradd  与usermod命令没什么本质的区别 只是在不同的条件下运用即可

 学习了基本的该命令, 我们可以在虚拟机中进行简单的运用

1.在根目录下创建test目录,并在该目录生成一个10M的文件,命为data

 

 

以上就是步骤  注意审题  在根目录 

2.创建一个用户,用户名为自己姓名拼音,并且指定描述字段为自己的学号,uid为1000

 

  运用  id+(创建的用户名) 列出以创的用户列表

3.使用标准输入设置以自己姓名拼音命名用户的密码,密码自定义

 

 4.创建用户zhangsan, 并且要求该用户家目录在test目录下,不可登录

 

 

 

 

 

5.修改相应配置文件,要求创建用户时,用户uid以及gid默认1000开始

 我们利用  vi命令进入该文件

 

 

 

 进入后  按ESC 寻找uid 在进行修改

 在按i  将uid 改成1000

之后加:wq

保存后退出

 

 

 

 

 

 

 

 

 

 

 

 

posted @ 2020-11-01 14:07  骑牛道士看红衣  阅读(300)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