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第一单元作业总结
0.前言
第一单元的作业自己完成的不算好,前两次的作业相对简单,容易拿满分,但第三次的作业有难度,让自己对自己有些地方的掌握知道还不够好,也有一些关键性问题。总之自己的问题还有一些需要自己上网查资料,验证自己的想法,改正自己的错误。
1.作业过程总结(2:3:5的使用时间)
第一次作业:排序问题,关于多个数字的排序。主要在于数字的输入、数组内元素的排序以及最后的输出。相对较简单。
第二次作业:判断两数组的元素是否相同、判断数组内连续的元素、合并数组并排序、排序的方法(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的使用。这主要在于强调数组的使用方法。
第三次作业:使用字符串数组输出逆序的句子或数字(重要在字符串的输入,并将其分到数组里保存)、类QuadraticEquation的使用(其中个部分的意义、连接方式以及使用方法)、类Account的使用(了解明白其中各部分的意义、连接方式以及使用方法)。
每次的作业都是从分析对象开始,给该对象添加方法、函数,最后达到完成某个功能的作用。
作业中遇到的问题:
l 第二次作业的第二道题(判断两个数组是否完去相同但是储存位置不对应),需要判断同一元素在同一数组里出现的次数,最后判断数组是否相同。
最后先是对同一数组里出现的相同元素的计数,通过后面的两数组元素的相同个数减去前面的计数,若等于数组的元素个数,则两数组完全相同,否则就是不相同。
l 在合并两个数组时,没注意合并的位置,导致后面的数组覆盖了前面的数组,最后得出的结果不对。
l 对整型数组的三大排序方法有两个记不清楚,去网上查资料后,得以写出。
l 逆序输出英文时,格式出错,没有拿满分。
l 设计类Account时,对日期的输出格式不明白,输出不了。还有就是再对月利率的保留两位小数的方式不知道。这两个原因导致自己这题没有得分。
2.00设计心得
特别是第三次作业的后两道题(都是类的运用),一个类里包含了很多的方法、运算,最后得出结果,都是面向对象的体现。
面向过程是通过多个函数模块来解决相应的问题,而面向对象则是分析问题,建立一个对象,再在该对象里添加一些函数或运算方法,从而得到一个对象解决问题的方式。
编程时,逻辑思维需要比较强。不仅仅重于编,同时也重于测。写完了程序,之后就是测试,存在问题,就需要进一步的测试(通过eclipse的提示或者使用断点,查出问题的出现地点)。
3.测试的理解与实践
编完了码,还有很重要的一步:测试。通过测试,可以知道程序里的一些小问题,或者是特殊问题,测试的通过才是最终完成了程序。
测试用例,需要对应程序的用处进行设计,同时用例需要从多个方面设计,达到完整测试的效果。
4.课程收获
需要再次对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
排序
三大排序方法
数组的特殊使用
类的运用
日期的输出格式
5.对课程的建议
希望老师可以讲一讲每一轮作业里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之前通过查资料而学到的一些方法。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