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A所有作业总结

关于PTA所有作业的总结

一、        前言

这期间,自己总共做了9次作业,由完全的小白,到现在的基本上可以解决代码问题的入门级小白。下面就是自己在这九次作业中所收获的。

 

二、        作业收获

这九次作业从开始的最基础的JDK的搭建和配置、到理解面向对象的原理、到可以正确的编写代码以及与之前的c++作比较,发现两者的差异,不要混淆。还有就是代码完成后的测试。在之后就是进一步的了解Java中的特殊性,比如其继承性、多态性、以及封装性,逐步加深对Java的理解与运用。还有正则表达式等等,这些都是Java中常用的语句以及方法。

虽然作业有九次,但是也不是次次都完成的很好,有的甚至做不出来,时间也大大浪费在查资料、搜列题、甚至重新看教学视频。每次作业的用时都是不确定的,但是越到后面,作业花费的时间越多。

这么多次的作业让我明白代码简洁以及测试的重要性(包括代码的逻辑性),有好几次自己因为逻辑出错需要重头开始,大大降低了我的效率。也有某个地方明明很简单,却被我做的很复杂。

 

三、        设计心得

  1.     封装、继承、多态。从一定角度来看,封装和继承几乎都是为多态而准备的。多态可以消除类型之间的耦合关系,多态好处有可替换性,可扩充性,接口性,灵活性,简化性。多态简化对应用软件的代码编写和修改过程,尤其在处理大量对象的运算和操作时,这个十分方便。
  2.     单一职责:一个类只负责一个功能领域中的相应职责,或者可以定义为:就一个类而言,应该只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一个类(大到模块,小到方法)承担的职责越多,它被复用的可能性就越小,而且一个类承担的职责过多,就相当于将这些职责耦合在一起,当其中一个职责变化时,可能会影响其他职责的运作,因此要将这些职责进行分离,将不同的职责封装在不同的类中。
  3.     oo设计主要是在设计时,先将找到要处理的各个对象,再找到各个对象的共同的祖先,逐层抽象。最后确立各个类之间的继承关系。
  4.     Java的类设计都需要遵从单一原则和开闭原则,这样每个类,每个对象才能有效快速地实现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代码才能符合oo设计,同时代码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杂乱无章。同时要清楚明白各个类的继承关系,把关系的类结合,可以减少代码量。
  5.     这三个特性中,对继承的理解较深,以前也有类似的c++思想解题编程。继承中父类子类的新概念还是要花时间去思考,同时看实列来验证自己的理解。也就是父类的功能可以延续到子类继续使用,这样在某些父类不能修改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子类进行扩充。同时子类至少会拥有父类的方法和属性,但是限制也有。

多态性则是同一程序里,会有许多重名的情况,但这是允许的。也即是类的继承发生在多个类之间,而类的多态只发生在同一个类上。在一个类中,可以定义多个同名的方法,只要确定它们的参数个数和类型不同。

 

四、 测试

这是一个Java中极其关键的步骤,不仅仅适用于自己的代码,还适用于其他人的代码。当别人看你的代码时,如果有错,可以及时的修改。同样的道理,别人的代码也适用,就很方便。

 

五、 课程收获

首先是关于Java的基础知识,知道了什么是Java,以及Java的用处。

然后是Java中各字符串的意义,比如 包import 、类class等等

还有一些Java的特殊方法,比如随机数的产生。

在Java的基础知识上再次增加了许多专业的词汇以及更多的运用方法。对以后的解题的思路有了更多的思路,对代码的简洁也有一定的帮助。

 

六、 建议

可能线上不能讲的很落实,自己下来许多地方都需要再次查证。

posted @ 2020-06-10 16:45  SamuelWu  阅读(23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