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简介

结构化程序设计由迪克斯特拉(E.W.dijkstra) 在1969年提出,是以模块化设计为中心,将待开发的软件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的模块,这样使完成每一个模块的工作变单纯而明确,为设计一些较大的软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基本要点

  1. 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
  2. 使用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程序:

(任何程序都可由顺序、选择、重复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构造。)

 (1)用顺序方式对过程分解,确定各部分的执行顺序。

 (2)用选择方式对过程分解,确定某个部分的执行条件。

 (3)用循环方式对过程分解,确定某个部分进行重复的开始和结束的条件。

 (4)对处理过程仍然模糊的部分反复使用以上分解方法,最终可将所有细节确定下来。

 

 

基本结构

 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表示程序中的各操作是按照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执行的。

选择结构

  选择结构表示程序的处理步骤出现了分支,它需要根据某一特定的条件选择其中的一个分支执行。选择结构有单选择、双选择和多选择三种形式。

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表示程序反复执行某个或某些操作,直到某条件为假(或为真)时才可终止循环。在循环结构中最主要的是:什么情况下执行循环?哪些操作需要循环执行?循环结构的基本形式有两种:当型循环和直到型循环。

  当型循环:表示先判断条件,当满足给定的条件时执行循环体,并且在循环终端处流程自动返回到循环入口;如果条件不满足,则退出循环体直接到达流程出口处。因为是"当条件满足时执行循环",即先判断后执行,所以称为当型循环。

  直到型循环:表示从结构入口处直接执行循环体,在循环终端处判断条件,如果条件不满足,返回入口处继续执行循环体,直到条件为真时再退出循环到达流程出口处,是先执行后判断。因为是"直到条件为真时为止",所以称为直到型循环。

 

特点

优点

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是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和"单入口单出口"的控制结构。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方法从问题本身开始,经过逐步细化,将解决问题的步骤分解为由基本程序结构模块组成的结构化程序框图;"单入口单出口"的思想认为一个复杂的程序,如果它仅是由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程序结构通过组合、嵌套构成,那么这个新构造的程序一定是一个单入口单出口的程序。据此就很容易编写出结构良好、易于调试的程序来。

 

按照结构化程序设计的观点,任何算法功能都可以通过由程序模块组成的三种基本程序结构的组合: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来实现。

 

①整体思路清楚,目标明确。

②设计工作中阶段性非常强,有利于系统开发的总体管理和控制。

③在系统分析时可以诊断出原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结构上的缺陷。

 

缺点

①用户要求难以在系统分析阶段准确定义,致使系统在交付使用时产生许多问题。

②用系统开发每个阶段的成果来进行控制,不能适应事物变化的要求。

③系统的开发周期长。

 

本文内容来源:百度百科。

posted @ 2012-09-06 01:09  windrainpy-前端开发  阅读(83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