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的字符串常量池
Java中字符串对象创建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字面量形式,如String str = "droid";,另一种就是使用new这种标准的构造对象的方法,如String str = new String("droid");,这两种方式我们在代码编写时都经常使用,尤其是字面量的方式。然而这两种实现其实存在着一些性能和内存占用的差别。这一切都是源于JVM为了减少字符串对象的重复创建,其维护了一个特殊的内存,这段内存被成为字符串常量池或者字符串字面量池。
工作原理
当代码中出现字面量形式创建字符串对象时,JVM首先会对这个字面量进行检查,如果字符串常量池中存在相同内容的字符串对象的引用,则将这个引用返回,否则新的字符串对象被创建,然后将这个引用放入字符串常量池,并返回该引用。
字符串常量池实现的前提条件就是Java中String对象是不可变的,这样可以安全保证多个变量共享同一个对象。如果Java中的String对象可变的话,一个引用操作改变了对象的值,那么其他的变量也会受到影响,显然这样是不合理的。
优缺点
字符串常量池的好处就是减少相同内容字符串的创建,节省内存空间。
如果硬要说弊端的话,就是牺牲了CPU计算时间来换空间。CPU计算时间主要用于在字符串常量池中查找是否有内容相同对象的引用。不过其内部实现为HashTable,所以计算成本较低。
举例说明
字面量创建形式
String str1 = "droid";
JVM检测这个字面量,这里我们认为没有内容为droid的对象存在。JVM通过字符串常量池查找不到内容为droid的字符串对象存在,那么会创建这个字符串对象,然后将刚创建的对象的引用放入到字符串常量池中,并且将引用返回给变量str1。
String str2 = "droid";
同样JVM还是要检测这个字面量,JVM通过查找字符串常量池,发现内容为”droid”字符串对象存在,于是将已经存在的字符串对象的引用返回给变量str2。注意这里不会重新创建新的字符串对象。
System.out.println(str1 == str2);
#返回true
intern
对于上面使用new创建的字符串对象,如果想将这个对象的引用加入到字符串常量池,可以使用intern方法。
调用intern后,首先检查字符串常量池中是否有该对象的引用,如果存在,则将这个引用返回给变量,否则将引用加入并返回给变量。
参考文章:http://droidyue.com/blog/2014/12/21/string-literal-pool-in-java/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117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