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风雨飘摇信竞路

风雨飘摇信竞路

写作时间:2025.9.19夜

1. 引子

夜深了,我捣鼓好了博客园,长舒了一口气。

明天就是 CSP-S 的初赛了,上周老师说可能这次我们没有初赛直升的名额了,把我们搞得都很慌,做了不少卷子。明天早上我还要做试卷。不管有没有名额,最后一年初赛了,总得搞个好看点的分数收尾吧。

不出意外,我干到这么晚,家长又会烦我了。从暑假开始,可能是和家长在一起时间太长了吧,总是吵架,把人心情弄得很差。上次我为了研究网页搞得很晚,家长轮番骂我,我就再也不想理他们了。就当自己是一个客栈的逆旅,寄宿一下罢了。

他们是极度不支持我学习竞赛的,也反感我捣鼓电脑。信竞队里有的人会单片机,有的人会系统、网络,有的人已经在考虑考计算机专业水平的考试了,而我呢?连正常学个信息学、现在想研究研究网站都做不到!

其实我挺想自己搭建一个博客体验一下的,但是每次修 BUG 不可避免都会占用很多时间,他们可能出于关心吧,总是让我不要搞了。但是每次都是暴力制止,吵架收尾。

其实想想,自己在信息学这条路上,磕磕绊绊,宦海沉浮。这条路不堪回首、前路缥缈。今年的比赛,也就是自己信竞的收官之战了。上大学我认为我也会毫不犹豫选择信息学的,那时候也许我会继续我的信竞路,至少会坚持信息学的火种,生生不息。但,那都是后话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回望这条路,坎坷崎岖,风雨飘摇。

2. “人生若只如初见”

最开始接触信息学是在什么时候?大概是三年级吧。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乐高啊机器人这类的了,可是对编程却一无所知。直到有一天,爸妈从小学同学那里得知了信息学竞赛,觉得这个可以锻炼我的思维——其实当时都觉得编程和机器人没什么区别——就把我送去学编程了。

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最早合肥只有一家编程培训机构——酷町堂,现在叫酷丁编程,在那里,我最早接触了 Scarch 的小猫,了解了基本的编程语法,然后就开始学 C++,从此结缘信竞。最开始我以为编程都是像小猫啊或者简单的输入输出那样的游戏,还开始研究怎么用 C++ 写游戏啊什么的,以为就这样玩玩就行了,就像机器人那样,但是后来被骗去打什么比赛,从区里开始考,一级一级往上考,就这样被不明不白拽去打竞赛了。

但我最大的问题就是,玩心太重了。由于家庭的限制,我玩也玩不出名堂。就像现在学习网页,如果家人支持的话其实可以做得很好的,奈何家人不支持啊。当然,小学的时候主要是玩心重,玩了一个暑假,没怎么认真学,而且家人当时的态度和观点什么的都有问题,就导致了编程水平大幅下降。本来其实挺厉害的,但是秋季一回来每次都垫底了。自己倒是没心没肺,家人着急,就说,市赛得不了一等奖就不要学信竞了。

这是我第一次面临退竞。

市赛考完大概10月份吧,那天正好是我爸生日,妈从外面买了串回来,我爸问当时负责学校信息学的主任吴智武主任,成绩怎么样,主任一直都没回,我爸就说那没回不就是没考好吗,然后恶狠狠问我以后怎么打算,意思就是不要学了,然后我也哭,一家人都不说话。

我不明白为什么父母功利心这么重,动不动就是别上学了、别学了,给我的心里造成了极大的创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挺恨我父母的。我也许不是个乖孩子,我一直都不是。

“孩子成绩非常好,大概率是一等。”突然主任发来一条消息。

那天,破涕为笑。

我长这么大有两次我爸生日我终生难忘,这是一次,另一次是初中我因为各种压力停课的时候。

小学的信竞学习给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我日后坚持下来的主要动力。那段时间班上有一个女孩最早学信息学,也就是她父母向我家长推荐的信息学,她叫赵奕帆,似乎后来就没有坚持下来了;比我们低一个年级的有很多学信息学的,当时小学也有信息学的课程,我们两个年级一起上课。那些学弟学妹都散了,但是很巧,有一个女生来到了八中,还记得我,而且她也坚持了信息学。

3.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转眼就上了初中,那时候就是靠着小学的竞赛获奖进的四十八中的重点班,遇见了很多学习信竞的大佬,像陈振轩、陈曦。小学最早认识的陈曦,在酷町堂的问答网站上,后来她在我隔壁班,我也喜欢过她,也因为她和初恋闹翻过,高中也依旧联系过一段时间,算是自己比较长的朋友了。

在初中就开始打 CSP-J 了,初一、初二,成绩也还不错,2021 CSP-J 二等奖。初二的时候打过了普及和提高的初赛,但是因为疫情,复赛取消了。后来补偿了一个省赛,经过集训,也获得了省一的成绩。

也穿插着打过蓝桥杯,也是省一,本来能打国赛的,48 中补课,正好在国赛那天,300 块钱打水漂。

虽然获奖不少,但是那段时间也第一次和信竞被迫分开了。那天我之前因为一些事情耽误了信竞的课程,所以就后来看回放。但是因为当时东捣鼓西捣鼓吧,效率不是很高,然后家长就很生气,把我电脑“啪”地盖上,骂说“别学了!”其实那之前就一直有说不要学了,我一直坚持要上下去,这件事只是一个导火索罢了。我嘛也是一个气迷心的人,就说不上就不上,直接把课给退了。后来家长还说“我还想让你学怎么办”。那没办法,我是一个记仇的人。

也许我应该少一些感情外泄吧,可是自身的矛盾体系就是这样,直来直去的性格,优柔寡断的心灵。但是有些断舍离,我还是下得去手的。停下信竞,乃至于初三停了几个月课,都是自己的决定。这真的对吗?不一定,但是我知道,很多事情,总要走过才明白。

此后虽然还在打比赛,不算完全脱离信竞,但是不继续学习了,直到初三就完全停下了信竞的脚步了。其实现在有很多信竞生初三也在打信竞,这样就能保证到高中有一个完整地体系。我就是吃了一年不学信竞的亏,上了高中几乎从头开始。

4. “任尔东西南北风”

高中在各个学校交了信息学特长生,然后当时迷着想报小一六八,就最后填了小一六八。也不知道当时坚持什么,中考考得也马马虎虎,还去赌那几个人的名额。当时分数线出来才发现八中的分数线完美地压在我的成绩上,报八中还能去更好的班,瑶海一中也报的上,但是后来才知道我爸不喜欢瑶海区,觉得那里太脏了。也许命运有最好的安排吧,八中有最负责、最优秀的老师,有着不卷、不摆的环境,我喜欢八中。

虽然不是科技特长生,但是还是坚持了信竞,因为我清楚,这是我从小就学的东西,我早就和信竞难舍难分了。家长极力想让我学数理化生竞赛,以为文化课竞赛就高人一等,可是我依然坚持学信竞,毕竟我不喜欢文化课竞赛,我自己也知道我不是那一块的料子。父母嘴上答应了,但是我知道心里有几百个不愿意。

高一的信竞学的还不错,CSP-S 第二轮稍微逊色了一点,只拿了第三名,但是 NOIp 可是非常值得我骄傲,我第一次打 NOIp 就拿了二等奖,并因此进入了省选。虽然说省选就是去垫底 + 旅游的,但是依然极有收获。

就在高一 12 月份的时候,我的数学老师突然找到我。我当时的数学老师是我们学校的数学竞赛的总教练,高一的时候数学成绩也还行,老师看我大有前途问我要不要转数学竞赛——其实后来才知道,是我妈找老师坚持要把我拉进数学竞赛的,连老师一开始都知道从信竞挖人是不对的。我当时碍于面子答应了,想着考试乱考肯定进不去了吧。但是那个逆天的选拔考试只要人去就能过,太让人无语了。我当时就很难受,我真的不喜欢数学竞赛,而且想继续学习信息学,就找主任帮忙。那段时间和父母、老师硬钢,才坚持下来学信息学竞赛。

信息学竞赛开学的时候信竞队有几十人,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然后慢慢地一个个退出了竞赛,现在剩下的也只有几个人了。坚持下来的意义是什么?我说不清楚,但是和其他竞赛一样,那是一种在别人面前看来怪诞的疯子聚在一起,做着一些疯疯癫癫的事情,寻找着没有意义的意义。但是没有意义本身不就是意义吗。有些人学竞赛,单纯是为了升学、给自己脸上贴金,但是这样的人最后能坚持下来的又有几个人呢?尤其是高二上了竞赛班就发现,真正留到高二的竞赛生都是痴迷于自己学习的竞赛的。老师们都说,竞赛是最磨炼人的意志的,能把竞赛学好的人,文化课也照样有那种毅力学好。如果硬要找什么坚持下来的理由的话,我愿意说是“信仰”。

5. “雄关漫道真如铁”

信息学是我从小就学的东西,是我最长情的朋友。哪怕沧海桑田,心中的那种信念也没有动摇过。信息学,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马达;信息学,是未来人们必备的技能;信息学,是大有前途的基础学科。我相信我所坚持的,我相信自己的信念。

现在偶尔训练也会玩电脑,有时候会捣鼓一些新奇的东西,比如网页啊AI啊什么的,有时候一搞就停不下来,家长就更加反对了。他们每次口口声声尊重我,可是他们其实根本没有尊重过我的爱好,才使得如今我只会死读书,没有什么真正拿得出手的爱好。也许是观念不同吧,唯一证明他们是错的的方法就是做对的事,拿出一份让自己满意的答卷。

未来的路还很漫长,风雨是常态,但行好事,莫问东西。最后,不妨用汪国真的诗结尾吧。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posted @ 2025-09-20 00:01  戊日·兰园  阅读(16)  评论(0)    收藏  举报
//雪花飘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