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普林斯特。

计算机的所有东西都是人做出来的,别人能想得出来的,我也一定能想得出来,在计算机里头,没有任何黑魔法,所有的东西,只不过是我现在不知道而已,总有一天,我会把所有的细节,所有的内部的东西全都搞明白的。       ----翁恺老师

愿你成为部落最强大的战士…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孔子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意思是说,常与善人相处,就像生活在种满兰芝仙草的温暖花房,时间长了便察觉不到香味,那是因为已经习惯了善行的芬芳;常与不善的人相处,就像住进了满是臭鱼烂虾的海鲜市场,时间长了便察觉不到腥味,也是因为闻惯了恶行的腐臭。

圣人此言是在告诫我们:与人相处,先看人品。

常跟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便会耳濡目染地跟着行善事、说善言,久而久之,心胸也会变得更加宽广。

常跟负能量的人在一起,则会不知不觉地跟着犯错误、打掩护,久而久之,难免会折损自身的品行。

《太上感应篇》有言: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

一切福田,都离不开心地。

心地善良的人,不仅品行高尚,一言一行更是值得尊敬效仿。

与这样的人相处,何乐而不为?

 

孔子十分喜欢兰花,由于他特别重视个人思想品质的修养,在兰花身上寄托了深切的感情,在三国魏人王肃所收集编纂的《孔子家语》一书中,

记载了孔子颂兰的一段佳话。
“孔子日:‘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日:‘何谓也?’子日:‘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孔子家语.六本》卷四)

文中的商,即孔子的学生子夏,赐即子贡,都是孔子有名的门徒。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在一起,

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原因何在呢?于是孔子举了一系列比喻,

说明交友和环境对人品性的影响作用,最后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和“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两个对比例子,

得出结伦“君子必慎其所处”。

从此“芝兰之室”就成为良好环境的代名词,成为一个颂兰美兰的成语。
posted @ 2020-04-13 14:28  珞珈山  阅读(3324)  评论(0)    收藏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