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服务器在不同浏览器上的缓存行为

 

  1. Nginx服务器
    1. Chrome浏览器
    2. Firefox浏览器
    3. IE浏览器
  2. Tomcat服务器
  3. 最佳实践(应该怎么设置缓存)

 

下面我们分析不同服务器在不同浏览器上的缓存行为,默认的项目目录如下:

index.html 和 test.html 文件内容基本一样,只是为了测试浏览器会不会对文件名采取不同缓存行为。

文件内容如下: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http-equiv="X-UA-Compatible" content="IE=edge">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index.html缓存测试</title>

    <link rel="stylesheet" href="./index.css">
    <link rel="stylesheet" href="./wentest.css">
</head>
<body>
    <h1>index.html缓存测试</h1>

    <img src="./imgtest.png" alt="">
    <img src="./index.jpg" alt="">
    <img src="./test02.jpg" alt="">

    <script src="./index.js"></script>
    <script src="./wentest.js"></script>

</body>
</html>

 

1、Nginx服务器默认配置

(以下用的 Nginx 版本都是 1.12.2)

我们以默认的 Nginx 配置为准。下面的 Nginx 配置跟默认配置基本保持一致,只是修改了访问时指向的资源路径,未做任何缓存配置。

Nginx 配置如下:

#user  nobody;
worker_processes  1;
#error_log  logs/error.log;
#error_log  logs/error.log  notice;
#error_log  logs/error.log  info;
 
#pid        logs/nginx.pid;
events {
    worker_connections  1024;
}
http {
    include       mime.types;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access_log  logs/access.log  main;
    sendfile        on;
    #tcp_nopush     on;
 
    #keepalive_timeout  0;
    keepalive_timeout  65;
    #gzip  on;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location =/ {
            root /usr/local/nginx/html/mytest;
            index index.html;
        }

        location ~* \.(html|gif|jpg|jpeg|css|js|png|ico|eot|ttf|woff|svg)$ {
            root /usr/local/nginx/html/mytest;
        }
    }
}

分别访问 index.html 和 test.html,可以发现,两者的缓存行为是一样的,可以证明,浏览器的缓存行为跟文件名无关。

 

1.1、Chrome浏览器缓存行为

以下用的Chrome浏览器版本都是 97.0.4692.99(正式版本) (64 位)

1.1.1、首次访问

第一次访问结果如下,可以看到第一次访问状态码都是 200,且都是没有缓存记录的,

html 文件和 其他文件的请求头和响应头分别如下:

  • html 文件:

  • JS、CSS和图片文件:

    

 

1.1.2、多次访问

在进行首次访问后,多次刷新(F5键刷新),可以看到,此时浏览器对资源进行了缓存。

可以发现,html 文件的缓存行为和其他资源的不一样。

间隔比较长时间再刷新,可以看到,图片资源缓存变成了协商缓存,其他保持原样。如下:

html 文件和 其他文件的请求头和响应头分别如下(未间隔较长时间):

  • html 文件:

  •  JS、CSS 和 图片文件:

     

 

1.1.3、结论

Nginx 默认配置,在 Chrome 浏览器中

  • 首次访问,永远不会使用缓存(因为浏览器此时还没有缓存该资源),即会给资源的响应头加上协商缓存( 包括ETag 和 Last-Modified )的标识,并且在请求头中会带上强制缓存标识 Cache-Control: no-cache(实际上也是告诉服务器使用协商缓存)。
  • 多次访问,此时全部使用缓存,不同的是,html 文件会使用协商缓存,而其他资源都使用强缓存。而如果间隔较长时间再访问的话,html 和图片资源都使用协商缓存,而其他资源都使用强缓存。

所以说,Nginx 默认配置,在 Chrome 浏览器中,首次访问,资源不会使用缓存;多次访问时,html 文件会使用协商缓存,而其他资源都使用强缓存;而如果间隔较长时间再访问的话,html 和图片资源都使用协商缓存,而其他资源都使用强缓存。

 

 

 

 

 

 

 

 

 

 

 

 

 

 

 

 

 

 

 

 

 

 

 

1、默认Nginx配置的缓存

一般来说,通过 nginx 静态资源服务器,会默认给资源带上强缓存、协商缓存的 header 字段。

下面的 Nginx 配置基本跟默认配置一样,只是修改访问时指向的资源路径,我们使用下面的 Nginx 配置来配置 Nginx 静态服务器:

#user  nobody;
worker_processes  1;
#error_log  logs/error.log;
#error_log  logs/error.log  notice;
#error_log  logs/error.log  info;
 
#pid        logs/nginx.pid;
events {
    worker_connections  1024;
}
http {
    include       mime.types;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access_log  logs/access.log  main;
    sendfile        on;
    #tcp_nopush     on;
 
    #keepalive_timeout  0;
    keepalive_timeout  65;
    #gzip  on;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localhost;

        location =/ {
            root /usr/myTestData/web01;
            index index.html;
        }

        location ~* \.(html|gif|jpg|jpeg|css|js|png|ico|eot|ttf|woff|svg)$ {
            root /usr/myTestData/web01;
        }
    }
}

我们给 web01 项目添加了首页 index.html、一个 css 文件和一张图片。第一次请求时,肯定都是报 200,因为还未请求过该资源,都是需要从服务器获取,如下:

 

当我们再次请求时,通过 F5 刷新,可以看到在不同浏览器中有不同的表现:

  • 在 Chrome 浏览器中:

index.html 文件:

 

index.css 文件:

图片:

 

  • 在Firefox浏览器中:

 

 index.html 文件:

 

  • 在IE浏览器中:

可以看到,Chrome 和 Firefox、IE 不同浏览器的表现不太一样,但默认都有协商缓存在里面。

 

1.1、更新服务器资源(模拟生产部署)

我们全量更新服务器上的 html、css、图片文件,模拟生产上的全量部署。

部署完成后,通过在浏览器 F5 来进行更新。第一次请求如下:

 

index.html 文件:

 

可以看到,last-modified 已经发生了改变,同时你可以在页面上看到所有的资源都得到了更新。

第二次请求就得到了缓存:

 

上面是用 Firefox 浏览器演示的情况,如果是用 Chrome 浏览器可能会有点问题。在 Chrome 浏览器中,html 和 css 文件通过协商缓存能得到更新,但是图片资源不会得到更新,需要 ctrl+F5 进行强制更新才行。

 

一般项目在配置时,会配置不缓存 html 文件。原因:html文件最容易碰到缓存问题,重新发版后,一旦客户端继续使用原来的缓存,那么在原来的缓存过期之前,没有任何办法去触使客户端更新,除非一个个通知android客户手动清除app缓存数据,通知IOS用户卸载重装。所以配置html缓存策略时要格外小心,一般可以不缓存 html 文件。
其他静态资源(css、js、img)则配置缓存。原因:此类资源改动较少,为了提升用户体验,一般都需要配置缓存,但反而不容易碰到缓存问题。因为现在的前程工程也都需要build,在build时工具会自动在文件名上加时间戳,这样一发新版时,只要客户端请求了新版的html,里面引用的js/css/jpg等都已经换了路径,肯定也就不会使用本地的缓存了。

posted @ 2021-08-08 19:00  wenxuehai  阅读(439)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右下角添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