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的基本使用之异常处理

1、Java中异常的基本概念

异常是一种类,因此它本身带有类型信息。异常可以在任何地方抛出,但只需要在上层捕获。

在 Java 中抛出异常的目的是为了在代码执行发生错误的时候,停止,或者进行处理,以及抛出信息帮助程序员定位出现bug的位置。所以,我们需要在可能发生异常的地方抛出异常并进行捕获处理。

Java 中异常的继承关系如下:

由上图可知,Throwable是异常体系的根,它继承自Object。

所有异常都可以调用 e.printStackTrace() 方法进行简单打印输出。

1.1、Error 和 Exception

Throwable有两个体系:ErrorException。

1.1.1、Error

Error表示严重的错误,程序对此一般无能为力,例如:

  • OutOfMemoryError:内存耗尽
  • NoClassDefFoundError:无法加载某个Class
  • StackOverflowError:栈溢出

1.1.2、Exception

Exception则是运行时的错误,它可以被捕获并处理。

Exception分为两大类:

  1. RuntimeException以及它的子类;
  2. RuntimeException(包括IOExceptionReflectiveOperationException等等)

 

1.3、哪些异常需要被捕获

有些异常是应用程序逻辑处理的一部分,应该捕获并处理。例如:

  • NumberFormatException:数值类型的格式错误
  • FileNotFoundException:未找到文件
  • SocketException:读取网络失败

还有一些异常是程序逻辑编写不对造成的,应该修复程序本身。例如:

  • NullPointerException:对某个null的对象调用方法或字段。空指针异常,如果一个对象为null,调用其方法或访问其字段就会产生NullPointerException。指针这个概念实际上源自C语言,Java语言中并无指针。我们定义的变量实际上是引用,Null Pointer更确切地说是Null Reference,
  •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数组索引越界

Java规定:

  • 必须捕获的异常:包括Exception及其子类,但不包括RuntimeException及其子类,这种类型的异常称为Checked Exception。

  • 不需要捕获的异常:包括Error及其子类,RuntimeException及其子类。

 

2、捕获异常(try{...} catch(){...})

在Java中,凡是可能抛出异常的语句,都可以用try ... catch进行捕获。通过捕获异常就可以针对异常情况做操作,并且避免后面的程序被中断。

只要是在方法抛出的 Checked Exception,如果不在该方法的调用层捕获,那就应该抛出来,然后在更高的调用层捕获。所有未捕获的异常,最终也必须在main()方法中捕获或者在 main 方法中抛出然后由 JVM 进行处理,否则会编译报错。main()方法是最后捕获异常的机会,不推荐在 main 方法中抛出异常。

在捕获了异常后我们应该进行相应的操作,至少应该打印记录异常。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我们可以使用多个 catch 语句,每个catch分别捕获对应的Exception及其子类。JVM在捕获到异常后,会从上到下匹配catch语句,匹配到某个catch后,执行catch代码块,然后不再继续匹配。简单地说就是多个catch语句只有一个能被执行。

存在多个catch的时候,子类必须写在前面,否则永远捕获不到该子类异常。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process1();
    } catch (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e) {         //子类应该写在前面,否则永远捕获不到
        System.out.println("Bad encoding");
    } catch (IOException | NumberFormatException e) {  //处理不同异常的代码一样时,我们可以用 | 把它们写在一起
        System.out.println("Bad input");
    } 
}

 

2.1、finally 语句

Java 的try ... catch机制还提供了finally语句,finally语句块保证有无错误都会执行。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System.out.println("END");
    }
}

finally 语句不是必须的,可写可不写,并且它总是最后执行的,finally 语句是用来保证一些代码必须执行的。

你也可以只使用try ... finally,而不写catch语句,例如:

//下面方法声明了可能抛出的异常,所以可以不写catch。
void process(String file) throws IOException {
    try {
        ...
    } finally {
        System.out.println("END");
    }
}

 

在catch语句块中抛出异常,finally语句仍然会执行: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Integer.parseInt("abc");
        } catch (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catched");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
        } finally {
            System.out.println("finally");
        }
    }
}

//上述代码执行结果如下:
catched
finally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lang.RuntimeException: java.lang.NumberFormatException: For input string: "abc"
    at Main.main(Main.java:8)
Caused by: java.lang.NumberFormatException: For input string: "abc"
    at ...

先打印了catched,后打印finally,然后再输出异常信息。说明先执行了catch语句,然后又执行了finally语句块,最后才抛出了异常并且在 JVM 中捕获。因此,在catch中抛出异常,不会影响finally的执行。JVM会先执行finally,然后才抛出异常。

 

3、抛出异常

当某个方法抛出了异常时,如果在调用该方法时没有捕获异常,那就应该抛出来,由更上层来进行捕获,以此类推,直到遇到某个try ... catch被捕获为止。所有未捕获的异常,最终也必须在main()方法中捕获或者在 main 方法中抛出然后由 JVM 进行处理,否则会编译报错。

3.1、如何抛出异常

抛出异常分两步:

  1. 创建某个Exception的实例;
  2. throw语句抛出。

代码示例:

public void process2(String s) {
    if (s==null) {
        NullPointerException e =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异常信息");
        throw e;
        //一般写成一行即可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异常信息");
    }
}

子类重写父类的方法时,子类方法不能抛出比父类方法更大的异常。

 

3.2、异常转换

如果一个方法使用 catch 捕获了某个异常后,又在 catch 语句中抛出新的异常,此时就相当于把抛出的异常类型“转换”了,此时如果在其他方法中捕获新异常,旧异常的信息不会被捕获到。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process1();
        } catch (Exception e) {  //此时输出process1方法的异常,并不会输出process2方法中的异常信息
            e.printStackTrace();
        }
    }

    static void process1() {
        try {
            process2();
        } catch (NullPointerException e) {  //捕获process2方法的异常并转换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
    }

    static void process2()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
}

这样新的异常就会丢失原始异常信息,我们无法看不到原始异常NullPointerException的信息。

为了能追踪到完整的异常栈,在构造异常的时候,把原始的Exception实例传进去,新的Exception就可以持有原始Exception信息。对上述代码改进如下: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ry {
            process1();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static void process1() {
        try {
            process2();
        } catch (NullPointerException e) {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e);  //这里将原始的异常传了进去
        }
    }

    static void process2() {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
}

//运行上述代码,打印出的异常栈类似以下信息:
//Caused by: Xxx,说明捕获的IllegalArgumentException并不是造成问题的根源,根源在于NullPointerException,是在Main.process2()方法抛出的。
java.lang.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java.lang.NullPointerException
    at Main.process1(Main.java:15)
    at Main.main(Main.java:5)
Caused by: java.lang.NullPointerException
    at Main.process2(Main.java:20)
    at Main.process1(Main.java:13)

在代码中获取原始异常可以使用Throwable.getCause()方法。如果返回null,说明已经是“根异常”了。

捕获到异常并再次抛出时,一定要留住原始异常,否则很难定位第一案发现场!有了完整的异常栈的信息,我们才能快速定位并修复代码的问题。

 

4、打印异常信息(e.printStackTrace())

所有异常都可以通过printStackTrace()打印出方法的调用栈,打印信息类似下面:

java.lang.NumberFormatException: null
    at java.base/java.lang.Integer.parseInt(Integer.java:614)
    at java.base/java.lang.Integer.parseInt(Integer.java:770)
    at Main.process2(Main.java:16)
    at Main.process1(Main.java:12)
    at Main.main(Main.java:5)

上述信息表示:NumberFormatException是在java.lang.Integer.parseInt方法中被抛出的,从下往上看,调用层次依次是:

  1. main()调用process1()
  2. process1()调用process2()
  3. process2()调用Integer.parseInt(String)
  4. Integer.parseInt(String)调用Integer.parseInt(String, int)

每层调用都给出了源代码的行号,可直接定位。

 

5、使用日志(JDK Logging)

日志就是Logging,它的目的是为了取代System.out.println()

5.1、使用日志的好处

  1. 可以设置输出样式,避免自己每次都写"ERROR: " + var
  2. 可以设置输出级别,禁止某些级别输出。例如,只输出错误日志
  3. 可以被重定向到文件,存档,这样可以在程序运行结束后查看日志,便于追踪问题
  4. 可以根据配置文件调整日志,无需修改代码
  5. 可以按包名控制日志级别,只输出某些包打的日志等等。。。

 

5.2、如何使用日志

Java 标准库内置了日志包java.util.logging,我们可以直接用。

import java.util.logging.Level;
import java.util.logging.Logger;

public class Hell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ogger logger = Logger.getGlobal();
        logger.info("start process...");
        logger.warning("memory is running out...");
        logger.fine("ignored.");
        logger.severe("process will be terminated...");
    }
}

//打印以下信息:
Mar 02, 2019 6:32:13 PM.Hello main  //自动打印出时间、调用类、调用方法等很多有用的信息。
INFO: start process...
Mar 02, 2019 6:32:13 PM.Hello main
WARNING: memory is running out...
Mar 02, 2019 6:32:13 PM.Hello main
SEVERE: process will be terminated...

上面的输出当中,logger.fine()没有打印。这是因为,日志的输出可以设定级别。JDK 的 Logging 定义了7个日志级别,从严重到普通。默认级别是 INFO,INFO 级别以下的日志,不会被打印出来。使用日志级别的好处在于,调整级别,就可以屏蔽掉很多调试相关的日志输出。

日志级别如下:

  • SEVERE
  • WARNING
  • INFO
  • CONFIG
  • FINE
  • FINER
  • FINEST

Java标准库内置的Logging有以下局限:Logging系统在JVM启动时读取配置文件并完成初始化,一旦开始运行main()方法,就无法修改配置;配置不太方便,需要在JVM启动时传递参数-Djava.util.logging.config.file=<config-file-name>。因此,Java标准库内置的Logging使用并不是非常广泛。

 

6、使用 Commons Logging

和Java标准库提供的日志不同,Commons Logging是一个第三方日志库,它可以挂接不同的日志系统,并通过配置文件指定挂接的日志系统。默认情况下,Commons Loggin自动搜索并使用Log4j,如果没有找到Log4j,再使用JDK Logging。

Commons Logging是一个第三方提供的库,要想使用必须先把它下载下来,链接:https://commons.apache.org/proper/commons-logging/download_logging.cgi

下载后,解压,找到commons-logging-1.2.jar这个文件,将 jar 文件放在项目根目录下,并且在 Libraries 中引入该 jar 文件,然后即可使用

//先通过LogFactory获取Log类的实例,然后使用Log实例的方法打日志
import org.apache.commons.logging.Log;
import org.apache.commons.logging.LogFactory;

public class Mai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og log = LogFactory.getLog(Main.class);
        log.info("start...");
        log.warn("end.");
    }
}

Commons Logging定义了6个日志级别,默认级别是INFO,即INFO级别以下的都不会打印出来

  • FATAL
  • ERROR
  • WARNING
  • INFO
  • DEBUG
  • TRACE

 

7、使用 Log4j

Log4j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日志框架,Commons Logging可以作为“日志接口”来使用,而真正的“日志实现”可以使用Log4j。

当我们使用 Log4j 输出一条日志时,Log4j 自动通过不同的 Appender 把同一条日志输出到不同的目的地

使用Log4j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来让 Log4j 读取配置文件并按照我们的配置来输出日志,例如: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Configuration>
    <Properties>
        <!-- 定义日志格式 -->
        <Property name="log.pattern">%d{MM-dd HH:mm:ss.SSS} [%t] %-5level %logger{36}%n%msg%n%n</Property>
        <!-- 定义文件名变量 -->
        <Property name="file.err.filename">log/err.log</Property>
        <Property name="file.err.pattern">log/err.%i.log.gz</Property>
    </Properties>
<!-- 定义Appender,即目的地 --> <Appenders> <!-- 定义输出到屏幕 --> <Console name="console" target="SYSTEM_OUT"> <!-- 日志格式引用上面定义的log.pattern --> <PatternLayout pattern="${log.pattern}" /> </Console> <!-- 定义输出到文件,文件名引用上面定义的file.err.filename --> <RollingFile name="err" bufferedIO="true" fileName="${file.err.filename}" filePattern="${file.err.pattern}"> <PatternLayout pattern="${log.pattern}" /> <Policies> <!-- 根据文件大小自动切割日志 --> <SizeBasedTriggeringPolicy size="1 MB" /> </Policies> <!-- 保留最近10份 --> <DefaultRolloverStrategy max="10" /> </RollingFile> </Appenders>
<Loggers> <Root level="info"> <!-- 对info级别的日志,输出到console --> <AppenderRef ref="console" level="info" /> <!-- 对error级别的日志,输出到err,即上面定义的RollingFile --> <AppenderRef ref="err" level="error" /> </Root> </Loggers> </Configuration>

有了配置文件还不够,因为Log4j也是一个第三方库,我们需要从这里(https://www.liaoxuefeng.com/wiki/1252599548343744/1264739436350112)下载Log4j,解压后,把以下3个jar包添加至项目依赖中

  • log4j-api-2.x.jar
  • log4j-core-2.x.jar
  • log4j-jcl-2.x.jar

把Commons Logging 添加至项目依赖中,Commons Logging会自动发现并使用Log4j。要打印日志,只需要按Commons Logging的写法写即可,不需要改动任何代码,就可以得到Log4j的日志输出。

在开发阶段,始终使用Commons Logging接口来写入日志,并且开发阶段无需引入Log4j。如果需要把日志写入文件, 只需要把正确的配置文件和Log4j相关的jar包放入classpath,就可以自动把日志切换成使用Log4j写入,不需要修改任何代码。

参考:https://www.liaoxuefeng.com/wiki/1252599548343744/1264739436350112

 

posted @ 2020-04-28 18:15  wenxuehai  阅读(1075)  评论(0编辑  收藏  举报
//右下角添加目录